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学考试 开放教育 终身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开放教育形式,自上世纪80年代初兴办以来,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受到社会的认可,然而,其又在入学资格、专业设置、管理模式和支持学习系统方面同终身教育的思想。在构建中国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体系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又具有无量的前程。  相似文献   

2.
从开放教育的角度看自学考试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从实质上讲,是不同于传统高校学院办学的开放教育形式,其产生和建立适应国内形势需要,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同时,它的发展又与国际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发展潮流合拍。本文将我国的自学考试制度放在国际开放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中,分析自学考试在哪些方面具备了开放教育的特点,在哪些方面尚待完善,并探讨自学考试应该如何深化改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学考试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创新,它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与学习化社会特点的教育形式。它在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职能的宽广性、教育目标的个性化与灵活性、教育成本与费用的低廉性等方面,都与终身教育理念、学习化社会的趋势,有许多相通之处,并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自学考试灵活的机制和支持学习系统方面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一、终身学习体系终身学习思想的产生是人类在教育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理论的一次更新。它的基本任务是  相似文献   

4.
考试当前,关于教育改革,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自学考试,如何适应教育改革的紧迫形势,如何将自学考试纳入素质教育的体系,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一、实施素质教育对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战略意义什么是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目的是什么?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类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1999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一个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出现,终身教育正成为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趋势,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要求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教育学习体系;了解终身教育体系的由来与构想,分析自学考试的终身教育特征,将对如何充分发挥自学考试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出现,终身教育正成为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趋势,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要求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教育学习体系;了解终身教育体系的由来与构想,分析自学考试的终身教育特征,将对如何充分发挥自学考试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开放的自学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学考试从诞生起就具有了开放的特点。作为一种开放入学的教育形式,它没有围墙、没有门槛、面向大众,但这远不是其开放性的全部内涵。当重新审视自学考试在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时候,我们会越发深入地认识到,开放给自学考试带来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从实质上讲,它是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办学的开放教育形式。它的产生和建立适应了国内形势需要,与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发展潮流合拍,带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建立20年来,自学考试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和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世界开放教育领域的一朵奇葩。本文论题:将自学考试放在国际开放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比较,分析自学考试在哪些方面具备了开放教育的特征,而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尚待完善。题目中“开放学习”指的是比较理想化的开放学习制度。一、 自学考试是一种开放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9.
自学考试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力求教育制度创新、考试功能拓展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在社会新的发展形势下,为实现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终身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形式,对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自学考试的开放性凡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职业、民族信仰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参  相似文献   

10.
自学考试作为一种中国独创的教育形式和考试制度,是所有教育形式中与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的理念最为切合的一种。自学考试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开放教育形式,学习机会与学习内容都具有高度开放性。自学考试"个人自学"的基本特点也与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基本主张非常吻合。自学考试能够很好地促进社会助学系统的构建,成为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社会助学体系最有力的推动力。自学考试制度完全可以成为我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平台,为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学考试学习支持体系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施教育功能的重要力量,旨在通过开发各种教育资源、采取不同方式呈现、组织形成统一的有机体系,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服务支持。随着自学考试制度的不断发展,学习支持团体在基础实践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碎片,但在提升实践层次上还比较欠缺,尚未形成有内涵、系统化的体系,直接影响了自学考试的发展。本文在阐述学习支持体系对自学考试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现状和不足,进而提出重新建立和完善基于学习服务中心的自学考试学习支持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成人教育》2020,(1):75-79
终身学习账户制度是学分银行建设的先行步骤,为学分银行的运行提供基础支撑,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学习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终身教育视角出发,根据学分银行建设目标要求,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自学考试终身学习账户制度的构建途径、运行机制与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新的时代,自学考试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改革和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新世纪自学考试将面临以下挑战: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来,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终身学习渐成热门话题。人们要终身学习,特别是要想终身都能进学校学习,需要政府的支持,因此,有必要探讨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以保障人们能够自由地参加终身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在更高程度上促进社会的进步。一、敞开学习的大门虽然,人们在孩提时代就熟悉了“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不了”的说法,但是,人们真要想“学到老”却不那么容易。不让报名学习,是人们常常听到的第一障碍。特别在计划经济年代,学习机会被当作福利在分配;在当前,学习机会也时而被人当作筹码在…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在2005年上半年的自学考试中,江苏省有近3000名研究生报名参加。拥有硕士学历的研究生出人意料地参加自学考试,自学考试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形式,何以有这样魅力?走进自考,不难了解到,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其开放灵活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报考。据统计数字显示,至2004年年底,全国共有4200多万人参加自考,其中520万人取得专科以上文凭,全国平均每35人中有一人参加过自考。  相似文献   

16.
自学考试以其经济、开放、公平、灵活等显著特点和优势,符合了我国终身教育的国情,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规模,夯实了终身教育的基础,成为职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最佳的结合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终身教育之间表现出的显著契合性,成为最能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教育方式,凸显了国民教育体系走向民主化、平等化和终身化的趋势。自学考试在我国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已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发展自学考试,极大推动了终身教育在我国快速地从理论走向实践,并最终使终身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终身教育思想认为教育不应限定在人生的某一特定阶段、固定在某一特定场所、只采用某一特定形式:主张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形成学习化社会,能够为社会每个成员从出生到终老随时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机会;强调现行教育应当从以教育、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学生为中心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提速和职业转换的加快,使任何学校都不可能一次性地把一个人终身需要的,构建并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树立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人才观、质量观和考试观并按其要求进行考试制度改革为出发点,指出目前电大开放教育考试制度基本上仍是与普通高校无异的文凭本位模式,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战略角度,提出对其考试制度深化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试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自学考试质量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尝考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具有开放性,灵活性,适应性,产出率高等多种特点,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但受我国精英教育传统的影响,自学考试的质量标准存在着偏差。面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自学考试的质量观必须实现根本性转变:从“以考统教”到“考学兼顾”;从学历教育为主到职业技能训练为重;从重一性到适应性,充分满足个体的学习需求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在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的呼唤下应运而生的。它的蓬勃发展,对中国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和建构终身教育体系,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是我国实现学习化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