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云计算是在网格计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计算与网络应用模式,是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计算平台的核心技术;它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和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功能与应用服务。在网络教育领域,云计算是未来网络学习的基本运行环境和支撑平台,将会对个人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网络学习环境资源的整合和网络学习服务平台的建立等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丹 《教育技术导刊》2015,14(4):108-110
针对水声网络设备信息监控难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Web的水声网络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捎带机制,通过网络数据传输将网络节点信息传输到水面汇聚节点,再由汇聚节点将数据提交给系统服务器。用户通过Web客户端查询网络设备状态信息,实现网络设备状态和性能监控。该系统结构简单,可以动态、实时监控水声网络运行过程,为水声网络管理平台的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伴随上海世博会的正式召开,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为世博网络应用提供了更高的技术支撑,并在基础服务运营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作为IPv6领域的积极推动者,设备厂商推出了从业务终端到接人到承载核心的端到端的可平滑演进IPv6解决方案、IPv6视频监控系统等,可以更好地促进IPv6在实际网络中的快速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校园网硬件环境的不断完善,人们将需求的目标转向网络应用环境和信息化资源建设。如何构建面向普通本科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以确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高品质服务,尤其是大规模并发访问必燃导致网络中各个核心部分业务量的上升,访问量和数据流量的增长,相应的处理能  相似文献   

5.
当前校园网的建设主要分为网络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系统两大方面。网络系统集成部分主要包括主干网络及接入网络建设、核心设备及接入设备等硬件体系方面的建设;应用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各类型信息资源应用服务,如校园网网站系统、电子邮件服务系统、网络监控管理系统等软件体系方面的建设。本文结合我校使用FreeBSD系统在校园网建设工作中的情况进行基本介绍,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的教学质量实时监控服务系统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当前仍需进一步解决以下问题:非网络状态,即教学质量监控的技术平台问题;非实时状态,即教学质量监控的常态运行问题;非服务状态,即教学质量监控的中心功能问题。广西教育学院努力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学质量实时监控服务系统:以网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技术平台,以实时为教学质量监控的运行特征,以服务为教学质量监控的中心功能,以混合理论为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当前仍需进一步解决以下问题:非网络状态,即教学质量监控的技术平台问题;非实时状态,即教学质量监控的常态运行问题;非服务状态,即教学质量监控的中心功能问题。广西教育学院努力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学质量实时监控服务系统:以网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技术平台,以实时为教学质量监控的运行特征,以服务为教学质量监控的中心功能,以混合理论为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UPS电源服务托管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电话网的监控及管理方案。该方案由监控终端单元通过串口对智能型UPS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电话网向客户、托管服务人员及监控中心提供查询及报警服务。系统具有对多种UPS设备进行统一服务管理、托管服务质量评估及设备运行详细记录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吴波  赵红超 《成才之路》2014,(18):34-34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校园网的网络应用也逐渐变得广泛起来。教师和学生对于校园网的依赖也越来越大,使得校园网的网络监控体系变得越来越重要起来。教师对校园网网络监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对校园网功能的讨论,提出了校园网网络应用监控体系的构建方法,希望借此加强校园网的网络应用监控,给师生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结构特点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应用.一方面它可以为上级主管部门决策、各级各类的评估检查及社会监督提供相关的数据依据和信息服务,同时,更为高校自身的教学质量监控搭建了坚实的平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必将对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远程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的构成和运行,是远程教育机构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体现远程教育机构管理水平的主要方面。本文探讨基于互联网络的质量监控系统设计原理,提出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网上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建设和运行思想,为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质量监控和健全教学质量保证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高校电工电子开放实验室"纯人工"或"半人工"式的管理下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难以消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软件智能化、硬件易实施、管理远程化、自助一体化、极高安全性"的新型电工电子开放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无线AP技术、电力载波技术、动态数据库技术、网站建设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交互技术,集远程视频监控、远程音频监控、远程语音提示、智能门禁管理、智能桌面电源管理以及自助式网络平台于一体,满足了开放实验室无人现场值守情况下的各种运行需求,实验室中心开放运用中效果显著,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开放实验室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为高校电工电子开放实验室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对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和远程监控,设计了一款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系统。系统采用MSP430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以电流互感器采集电流信号,通过单片机自带的A/D转换对信号进行处理,利用DS1302采集记录大型仪器设备时间信息,利用DS18B20采集大型仪器设备运行时的温度,并存储到AT24C02中,通过Wi Fi无线传输到上位机以及通过CS8900A以太网来实现远程监控。经过多次测试,该系统能够满足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机时、运行温度等基本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视频监控系统要求监控人员时刻紧盯画面,很容易造成监控人员视觉疲劳与疏忽,为克服该弊端,设计一种远程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实现过程,重点阐述了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通过对出现在监控场景中的运动物体进行检测,实现了对运动目标跟踪,使用感知哈希算法可以保证在光照变化时不丢失追踪目标,并开发了Android移动设备应用程序。用户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可以查看监控场景,在应用程序退出后能够接受服务器传输过来的报警提醒。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应用和业务类型的不断增加.对网络自身实施有效的性能监控,全面客观地反映网络的真实运行状态,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使用专业的网络监控软件对网络设备进行集中式监测已经成为网络管理的发展方向。利用监控系统,网络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主动响应网络异常,监测网络性能,指导网络结构优化,提高管理维护的工作效率,提升网路服务的质量.从而保障网络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路灯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路灯的出现极大地减轻了照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负担,并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能源损耗。作为智能路灯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路灯监控软件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智能路灯系统的运行效果。基于GPRS技术,采用JavaEE轻量级框架S2SH,提出了一种基于B/S结构、可跨区域集中管理的智能路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对路灯状态的监控,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维护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学习过程监控是远程教育的关键环节。学习者在不同学习状态下,脑电波、脉搏、血压、皮温等生物信号会有所不同。基于生物信号采集的远程学习过程监控系统,利用生物传感器采集学习者在线学习时的生物信号,一方面将不同学习者呈现出的生物信号特征分类,建立生物信号分类数据库;另一方面,将动态采集的学习者生物信号通过蓝牙等无线传输方式输入学习终端,再通过Internet输入到远程学习管理中心,通过系统分析软件将采集到的生物信号与学习者生物信号分类数据库进行对比,以获得学习者的实时学习状态,为教师干预和学习者学习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的支持服务。基于眼动信号监控学习者疲劳状态的实验证明,利用生物信号采集技术对远程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有助于管理者掌握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并据此提供个性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8.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正逐渐应用于智能温控系统。阐述了温度控制基本原理,分析并给出了以无线传感网为基础、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温控系统设计方案,提出了温度监控的基本业务逻辑处理流程,并利用Android的Handler机制解决温度的实时采集与监控问题。开发设计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温控系统APP程序,并进行了运行和测试。  相似文献   

19.
对智能网络监控系统进行概述,并以六安市建来化工有限公司为例,对中小企业的现有监控系统进行剖析、研究,提出改造方案,建立智能网络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电力监控系统现场对各种监控参数在线检测的实际需要和施工约束,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力在线监控系统,在电力系统的高压和超高压母线、高压开关接点及人员无法接近的其他危险或恶劣环境中,对其电力参数进行实时在线检测,在中心监控室内就可以监视其运行状态,实现远距遥测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