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投影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引入高校已有20多年.以往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了投影对学科的适用性和对师生的影响等,缺少针对全国范围内、一线教师使用情况及偏好的调查.本研究选取全国7个片区3000多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以下主要结论:(1)目前投影在高校已成为重要教学工具,近75%的教师每周使用2-3次以上,其中甚至有20%每天都在使用;(2)投影内容方面,67.5%的高校教师选择“文字”作为投影最多的内容,并且投影内容与学科专业显著相关;(3)“线条清晰度”和“画面流畅度”分别是教师对文字和图片类内容的最着重的效果;(4)教师们普遍认为“稳定性”、“亮度”和“对比度”是投影机最重要的三大指标,但是当前对它们的满意程度却未成正比,并藉此提出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2014,(12):125-126
日前,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针对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约23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完成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投影使用现状及偏好调查报告》。结合2014年3月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发布的《中国高校教师投影使用现状及偏好调查报告》,文字是当前中国广大教育用户使用比例最高的投影内容,为了清楚呈现文字的投影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师能)是教师可以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成功驾驭教学和教育体系的宏观能力。关注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考察教师对师能的普遍认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为高校教学水平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通过分析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初步掌握高校教师对教学能力结构的认知程度,可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准确定位和寻求有效的改进办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4,(5):126-126
日前,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针对北京、上海、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内蒙等9个片区的近3,000位高校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完成《中国高校教师投影使用现状及偏好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对比度、稳定性和亮度是目前全国高校教师选择投影机的三大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通过对高校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研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调查,从个体特征、制度与环境、培训体系等层面分析了制约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以期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使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培训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本文运用调查研究法,对浙江省部分高校教师进行了教学培训需求调查。调查主要包括高校教师对培训专题需求、培训模式与学习环境需求、培训时间与管理方式需求、教学咨询需求以及希望获得的教学研究专题报告需求等五个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本文提出了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培训需求特点,找到了高校教师培训设计时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教学培训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学名师是高校教师的杰出代表,如何充分运用高校教学名师的优势开展教学培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从高校教师教学名师的教学专项培训开班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出发,对如何发挥高校教学名师作用、做好教师教学培训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及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研究设计,首先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需求与态度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然后阐述了高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9.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是教师在信息时代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也是评价现代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高校教师知识结构特征,构建高校教师TPACK知识结构框架;并通过调查问卷,对教龄、培训频率、师范教育背景与高校教师TPACK进行了相关分析;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了高校教师TPACK模型假设。研究结论发现TPACK知识结构包含七个要素,教师教龄和师范教育背景与TPACK各个知识要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个案研究分析得出,大屏幕投影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冲击教师地位、影响授课效果、抑制教学水平以及阻碍个性教学.因此,在大班教学中应通过改进使用方式,掌握课件内容,制作个性课件等方法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相似文献   

11.
谢明荣  管丽 《成人教育》2013,(10):126-128
高校教师培训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的研究已经不容忽视,其中借鉴发达国家高校教师培训内容是研究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的必要环节。文章通过对中美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结构比较、组织形式比较和影响因素比较,得出中美高校教师培训内容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为中国高校教师培训内容的提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466名高校教师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当前高校教师的压力源、压力感知情况及不同压力与教师教学创新行为的关系,以期为激发高校教师的教学创新行为、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提升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胜任力对于提高教师教学学术水平,促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胜任力理论为指导,对混合式教学胜任力、TPACK知识框架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合高校教师特点构建了包括专业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学术3个核心维度和10项胜任特征的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胜任力模型,能够较为全面地解释混合式教学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胜任力要求。在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改编已有成熟测量工具形成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胜任力量表,包含专业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学术3个子量表和48道测量题项,通过实证调查检验了该量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该量表能够为测量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胜任力水平提供工具支持。  相似文献   

14.
教学学术能力是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核心能力。本研究在构建高校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开发了教学学术能力评价量表,并对上海市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上海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总体较高,在年龄、职称、性别、教龄等指标上并未呈现显著性差异。在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教学学术能力的要素进行研究时发现,文化认知、组织规范、政策规章三个维度共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发展,其中大学教师的教学认知、教学和科研氛围、晋升和奖励政策是影响教学学术能力发展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教师教学满意度相关文献的梳理,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前提建立起投入-产出两大体系的教师教学满意度分析框架,结合NSOPF最新一期调查数据,从多个维度对高校教师投入-产出相关情况、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满意度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就如何提高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工作作了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下高校教师来自教学、科研、家庭的压力普遍比较大,许多教师的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近期,笔者针对河北省高校教师的身体素质现状进行了专项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三所学校的1600名教师,其中男教师780人,女教师820人。调查发现,有87%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对本校体育重视不够,有72%认为现有的教师体育锻炼条件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海南四所开有英语本科专业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调查,发现海南高校教师和学生对课堂语码转换持肯定态度。通过比较,发现海南教师课堂语码转换与内陆高校存在差异。教师和学生对母语的教学期望值不一致,英语教学中母语使用状况有待改善。海南教师应注意课堂语码转换,使其更有效地为目的语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高校教师学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学术类型。文章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了包括观念、知识、交流和反思等四个维度的调查问卷,对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0多所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多维度、全方位地展示中国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现状。研究发现:中国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整体水平良好,观念维度和反思维度对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水平发展无显著影响;教学维度下的师生交流对于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水平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知识维度下的各类知识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下,对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水平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因此,提出回归大学本质,实现教学学术系统性;促进交流与协作,构建教学学术共同体;关注性别、年龄的差异性,增强教学学术培训的针对性;注重信息技术素养,补齐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短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信息行为是指高校教师应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收集、整理、组织、分析、使用、管理和评价的教学行为.高校教师信息行为有效性具有信息需求的多样性、信息意识的超前性、信息获取手段的先进性和信息分析的批判性等特征.高校教师信息行为有效性的实现途径是:加强高校教师教育信息理论培训;在教学实践中增强教师信息行为有效性;通过自我反思提高教师信息行为有效性;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网络技术素养.  相似文献   

20.
调查显示高校学生逃课、旷课、隐性缺课现象比较严重,课堂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不足,教学责任心不强。教师的解释是教师评价重心、评价导向出现了明显的偏误。因此,基于调查结果,深入分析当前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中存在的偏误,是破解高校课堂教学低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