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少数大学生产生非主流意识。非主流意识产生主要有社会、思想、文化、理论教育等方面的原因。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角度,应加强对大学生非主流意识的分析评论和引导,深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在肯定校园文化主流的同时,非主流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本文阐述了高校非主流文化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应对高校非主流文化的对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各种心理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物质资源的丰富和信息技术的发达导致大学生接触到的文化形式纷繁错杂。现在,与大学管理者一直宣扬的主流文化相反的非主流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学的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一直是大学教育的一个"瓶颈"。本文主要探究非主流文化影响下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对非主流文化不能一概否定,而要积极引导,并借助它完成传统文化内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不管是强势文化还是主流文化,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弱势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在强势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很容易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此在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校更加应该注重统筹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将弱势文化和主流文化共同发展。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水族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徐楠 《学周刊C版》2014,(7):231-231
现代社会物质资源的丰富和信息技术的发达导致大学生接触到的文化形式纷繁错杂。现在.与大学管理者一直宣扬的主流文化相反的非主流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学的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一直是大学教育的一个“瓶颈”。本文主要探究非主流文化影响下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对非主流文化不能一概否定.而要积极引导.并借助它完成传统文化内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高职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着宣传力度弱化、缺乏规范导向、高职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不足等问题.加强和改进高职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加强爱国主义、历史传统教育,借用民族文化艺术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用浓郁的校园文化熏陶高职生,并注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非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苏联政治文化谱系包括主流的苏维埃文化和非主流政治亚文化两部分,也即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的意识形态.苏联知识分子身处两种政治文化的变迁之中,在适应其群体和个体生存的公共空间中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和理想.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主流政治文化与非主流政治文化的位移,知识分子对待苏联体制的政治态度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巨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主流文化的塑造与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大学生主流文化的内涵、表征和功能,指出了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文化塑造与培养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大学生非主流文化现象的分析,论证了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文化塑造与培养的必要性;最后对大学生主流文化塑造与培养的总体思路、基本对策及途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必须结合学生对世界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建构理性思维来指导感性生活。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框架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揭示的正是教育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有利于大学生辩证理性地对待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并且有意识地建构起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因此,本文在意识形态理论视野下反思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大到一个国家、社会,小到一个单位,都有大家普遍认同并且自觉践行的主流文化,也有形态各异的非主流文化。在学校文化中也同样存在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并存的现象。学校是由一个个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人生经历、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组成的集体,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一所学校要想成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组织,必须形成大家普遍认同的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生活的空间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主流世界受到人们重视,而非主流世界却受人忽视.这种非主流世界主要包括一人世界、两人世界、虚拟世界、梦幻世界和老乡世界.高校要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关注这些非主流世界.  相似文献   

12.
在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一是由政府与民间合力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流构成,二是数量极大、散落或彰显于民间、为民众日常应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主流构成,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流和非主流的两个语域中心。宜采取的挖掘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近期及长远对策是:加强对河南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和红色旅游文化的开发、民间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发及特殊的民俗活动的组织开发;保护中原文化链,构筑河南“大文化”格局;加强濒危品种保护和传承人培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纳入学校正规教育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课桌文化"与道德失范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大学生"课桌文化"泛滥的成因分析,对当前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进行透视、分析及教育思考,提出在当前应重视大学生道德自律,在大学校园里建立道德人格化的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孕育的文化品位,摆正校园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不知从何时起,有了“非主流”这一词汇。查阅了资料后得知:“主流”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大众的潮流。“非主流”就是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非主流”是相对于“主流”而存在的概念。一个事物既可以从非主流变成主流,也可以从主流变为非主流,比如以前流行的衣着打扮、语言文化等就从最初的非主流发展成主流。因此,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多元文化并存,尽管有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仍不乏非主流文化的流行。魏晋时期就是非主流的隐士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通过魏晋时期的隐士及其文化创造,我们可知:隐士与隐士文化的产生原因种种,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主流文化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并对主流文化产生积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灵魂所在。社会和学校一直大力提倡和宣传主流文化对人们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影响。的确,主流文化以其具有历史性的古今传承的巨大影响力引导着个体发展。但是,非主流文化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尝试探讨非主流文化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仇高兴 《江苏教育》2014,(11):66-66
大到一个国家、社会,小到一个单位,都有大家普遍认同并且自觉践行的主流文化,也有形态各异的非主流文化。在学校文化中也同样存在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并存的现象。学校是由一个个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人生经历、不同教育背景的人组成的集体,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一所学校要想成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组织,必须形成大家普遍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并且在行为方式、目标追求上形成某种程度的认同和默契。这种认同和默契就是学校的主流文化。学校主流文化的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路径:一是自然积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教育语汇里并没有“学校文化”这个概念,但很多学校的文化其实一直都在延续着。一些历史悠久的老校总是让人感觉气度不凡,这就是文化积淀使然,只不过大家没有意识到罢了。二是有意为之。学校决策者通过组织全体师生广泛讨论,并结合自身的价值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凝聚共识,明确学校办学理念、愿景和办学方向,有意识地引领学校文化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即使是一些历史较长、文化积淀深厚的学校,也开始注重在挖掘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自觉规划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非主流文化对学校所倡导的主流文化的影响才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我们要充分发挥非主流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将学校的各种力量凝聚到教书育人中来,形成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18.
高校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转型期中,我国高校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时代的运作特征,其中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凸现出来。本文通过界定非主流文化的科学内涵,突出高校非主流文化"社会性、变迁性、自发性、发展不平衡性"等内在特征,着力分析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寻求应对高校非主流文化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主流文化主导大学校园核心价值取向,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非主流文化却始终客观存在,并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持续影响。因此,社会转型期要增强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当前非主流文化存在社会化、功利化、享乐化、平面化和另类化倾向。所以如此,社会不良思潮是其"导火索",主流文化整合力不强为其提供了"土壤",大学生主体价值选择是其"助推器"。面对非主流文化流行的情景,高校应以科学的态度和辩证的方法来审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提升主流文化的传播效果,巩固主流文化网络话语权,增强学生组织的引领作用,优化校园整体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文化传递与职业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的实质是文化价值的传播,是文化创造的自然延伸,它赋予文化价值创造普遍的人类化形态,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创造。传递社会主流文化是学校教育存在的基本价值,符合当时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是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根本区别。职业教育的存在与发展,则主要是出于进行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传播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