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南中 《成人教育》2021,41(10):51-56
1+X证书制度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果转换为课程学分,是深化和具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抓手.通过学分银行实施1+X证书成果转换工作,肯定了1+X证书成果的职业教育本体价值、学习途径拓展价值等,落实了终身学习理念.要实现基于学分银行的1+X证书成果转换体系构建,需要以"共治"为基本理念设计科学有效的成果转换运行机制,按照资历框架的能级标准建立层次清晰的转换标准体系,依托学分银行平台完善转换的管理体系,同时形成支持学习者参与学习成果转换的配套制度,构建配套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2.
吴南中 《成人教育》2021,41(10):51-56
1+X证书制度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果转换为课程学分,是深化和具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抓手.通过学分银行实施1+X证书成果转换工作,肯定了1+X证书成果的职业教育本体价值、学习途径拓展价值等,落实了终身学习理念.要实现基于学分银行的1+X证书成果转换体系构建,需要以"共治"为基本理念设计科学有效的成果转换运行机制,按照资历框架的能级标准建立层次清晰的转换标准体系,依托学分银行平台完善转换的管理体系,同时形成支持学习者参与学习成果转换的配套制度,构建配套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与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概念,同时也是在国家宏观层面确立的两项工程。对于两者的研究脱离不了国家资历框架,因为国家资历框架是两项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在资历框架做好分类、分级的基础上,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侧重于积累和转换,1+X证书制度侧重于评价。通过对两项工程内在关联性的分析可知,1+X证书制度为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奠定了实践基础,同时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也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确立建成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总目标的基础上,坚持协同建设思想,以标准体系建设为核心,采取多管齐下的建设路径并不断完善相关保障措施,以促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和1+X证书制度的协同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需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于2006年提出“搭建开放教育课程平台”的教学改革目标,其基本架构是以课程为基本单元、分层次设置模块化课程、从低到高各学历层次课程相互衔接、岗位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等多种类型的非学历教育课程(项目)与学历教育课程互认。由此学生在课程平台上可以自主选课,通过终身学习累积学分,按照自己的现实需要分阶段获取课程结业证书或各类培训证书、以及各种层次的学历证书。本文旨在分析通过课程平台实现学分银行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2017,(1):88-93
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建立"学分银行制度"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在学分银行的构建中,学分认定标准与学分转换路径是其得以运行的关键,也是学分银行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文章通过梳理国外常见的学分银行认定标准与转换方法,探讨了我国学分认定的标准和学习成果的转换方法,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构建学分银行标准体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学分为媒介实现各类教育互认和沟通的学分银行被认为是现阶段构建开放的终身教育制度的有效模式。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学分银行建设已有经验调研的基础上,并结合上海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尝试初步构建学分银行,即成人高等教育对非学历证书的认定。本研究首先对上海市29所高校成人高等教育非学历证书认证方面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对可以替换学分(或课程)的非学历证书认证只是个别高校的行为,认证过程的科学性和程序化有待考量,社会影响也缺乏规模和力度。因此,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底,课题组先后选择15个试点专业,并成立相应的非学历证书认证专家组制定认证原则与程序。第一阶段最终共形成15个专业的非学历证书认定表,认证非学历证书近200余种,其中通过专家组认证的非学历证书共有183种。目前,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上海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教务管理中,希望能有助于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降低社会平均教育成本和学习成本、提高学习者应用性与适应性学习的选择,乃至推进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1+X证书制度与学分银行建设都是我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途径。高职1+X证书制度与学分银行建设具有内在的联系,1+X证书制度为高职学分银行建设奠定了实践基础,而学分银行则为高职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从1+X证书制度视角出发,文章梳理了高职学分银行建设的问题并提出高职学分银行建设的对策:强化政策供给和制度建设,完善学分认证标准体系,构建系统化的学分信息平台,加大非学历教育资源建设力度,为各类学习成果的获取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学习成果认证是学分银行运行中的核心机制,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分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从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的国际比较出发,探讨当前国际学分银行和资格框架对学习成果认证质量的保障机制和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质量保障的借鉴意义是,建立内外部保障体系,同时也应该依托质量体系建立一系列的流程,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高职院校建设学分银行体系突出了职业教育对人才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以技能为导向,有效推动个体技能习得走上标准化的轨道,打通高职院校和企业对学习成果认证渠道。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建设学分银行体系面临学分银行建设的定位不清晰、学分认定和认证的标准不一致、与非学历教育资源结合不紧密、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等困境。为此,要积极探索完善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制定学分认定认证标准、加强相关教育资源建设、优化学分信息平台建设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学分银行与1+X证书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建设国家资历框架、扩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重要举措。在试点运行中,出现了部分X证书含金量不高、缺乏学分银行与1+X证书认证标准、试点院校产教融合机制有待提高等问题;要处理好学分银行与“1”和“X”的关系,需要建立资历框架,利用学分银行分级分类管理1+X证书、建立行业资历等级标准,以成效为本实现1+X证书的互认转换、构建“一站式服务”学分银行信息平台、建设认证站点,利用学分银行认证站点为1+X认证服务、建立学习成果互认联盟,利用联盟加大1+X参与方的认证力度。通过连环拳系列措施,保障人才培养的畅通性,消解各管理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培养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国家“十四五”规划的落地。  相似文献   

11.
国外及香港地区高校学分制的概况与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国外及香港地区高校学分制概述 1.学分制的模式 目前世界各国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尽相同,学分制也有很大的差异,并非只是一种固定的模式. 在美国,从19世纪开始学分制一直是高等教育通用的评定手段,是评定学业的标准方式,典型的美国学位就是一定数量的必修课和其他课程的学分总和.不但修读课程的计算采用学分,学生的工作经历或其他学业表现也以学分计算.标准的课程含有3个学分,时间是一个学期,主要是在教室或实验室中进行.对于在较短时间内集中上较多课的强化教学,一般也给3个学分.学生通常每学期上课15周,每个学分至少需要15个学时的课堂教学和课外30个小时的自学时间.通常规定每学期所修学分一般不得超过18个学分,使学生不那么容易通过多修学分而提前毕业.学位是按学分评定的,在预先制定好的课程范围内,学生必须修满一定数量的学分才可得到学位,大多数学位课程是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综合.在学位计划要求的范围内,学生还可以选其他学科的课程,多数学校允许学生按照自我兴趣确定自己个性化的跨学科课程计划.  相似文献   

12.
学分银行功能及建构的调研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人群认可“开展学习成果认证”和“在学分银行中获取学分”,对正规和非正规学习成果获得认证期望度高;“认证学分”、“登注学分”和“存储学分”被认为是学分银行最重要的功能;在“借贷学分”和“实现借贷学分功能”的看法上,认为应该“依托社会诚信体系建立个人学习信用评价等级制度”实施;在国家层面统一设立学分银行和颁发学分的期望度最高,但认为应注意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学分银行服务机构的地点应该满足大众随时存取的需求;学分银行的功能应该多元化;对学分银行中的学分可兑换成学历文凭证书、学位证书、资格证书等需求最强烈;认为最适合互通学分的是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和职业院校与成人院校之间.  相似文献   

13.
学分银行制度突破了传统学习限制和专业限制,其核心是学分存储,学生通过对学分的"存、贷、兑",实现了接受教育的连续性和衔接性。文章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金融学专业为例,在学分银行存储积累体系中,主要进行学历教育成绩、职业培训证书、文化休闲教育学习成果这三方面的存储积累,并从这三方面各选取金融方面的5门课程进行试点探析,为建设学分银行存储积累体系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辽宁教育》2013,(4X):92-94
<正>美国的师范教育经过一百七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以非定向型师资培养模式为主导的、专业设置完备的、体系完整的师资培养和培训体制。美国的师资培训机构为中小学教师设置了大量的学位与证书教育计划以及非证书、非学位学习计划,以满足中小学校对教师的需求。一、非证书、非学位学习计划美国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参加在职进修,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中可以选择这种非证书、非学位的学习计划,这些计划主要是为那些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位与证书而在目前又不想更改其学位与证书的在职教师提供的。从事这种学习计划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州往往根据本州的特点,要求地方学区因地制宜开展这类学习计划。从事这类学习计划的形式主要有:(一)师资培训日各州一般要求地方学区定期开展在职教师进修活动,有些州规定由学区  相似文献   

15.
韩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学习账户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涛 《成人教育》2011,31(8):125-128
韩国提出“终身学习账户制”,让全国所有的学习者积累其个人学习经验,收录于终身学习账户中,累计与管理个人的学习经历。并且对未来学习作最合适的规划。虽然韩国政府之前有提出类似的银行积累概念——学分银行制(CBS),来积累学习者在不同学习机构参加高等教育所累计的学分,但是学分银行制只是针对高等教育领域学习,最终目的是获取大学学位,无法普及到所有民众。韩国终身教育振兴院于2010年10月开始施行终身学习账户制,其起源与内涵、推动体制与计划、开展内容,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类别和组成部分,在理念和实践上与学分银行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目前,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分银行探索中,存在着诸如顶层设计不完善、学分标准不统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和管理效率不高等困境。针对上述困境,本文提出推进学分银行相关法规建设、成立专门的学分银行机构、构建成果认证标准体系、完善课程体系立法、完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等举措,以期推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分银行的构建与发展,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学习型乡村建设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分银行作为终身教育"立交桥",在国内最早出现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中,它能够促进广大乡村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氛围,推进学习型乡村建设。学分银行与学习型乡村之间存在交互耦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作为学习型乡村建设的推进器和催化剂,学分银行能够促进乡村培训规范化,助力乡村教育精准帮扶,搭建高校与乡村的桥梁,并激励乡村居民学习。可以通过建设具有乡村特点的服务体系、终身学习档案库、标准体系和网上服务大厅引导和激励乡村居民学习,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18.
《青海教育》2008,(3):62-62
为了实现2010年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上海市率先在成人教育上试行学分互认,并设立“学分银行”。据了解,今后上海市民在社会培训班里取得的证书,经方案内标准认定后,都可折算成相应的学分,并把学习情况、学习奖励存进“学分银行”。  相似文献   

19.
学分银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该模式以终身学习和教育为基本理念,面向不同类型的教育,是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学分银行模式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与育人能力提升,建设好学分银行是做好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关键路径之一,但是目前幼儿教师学分银行建设存在定位不明晰、成果认证标准不统一、管理规则模糊等问题。而明确学分银行定位、统一学分银行成果认证标准、明确学分银行适用范围和规则等,是幼儿教师学分银行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欧盟高等教育协调计划旨在通过动态循环课程发展模式来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提升三级学位的课程质量,通过可比较、可兼容的课程架构,直接影响欧洲的学历认证、教学的质量与控制,并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学分、学位与教育质量的整合方式,使签署国学分互换、学历互认,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