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1997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男子各级别前4名运动员(共30名)的体型进行测定研究,旨在了解运动员体型的现状、特点和某些规律性特征,为科学选材,合理选择级别,提出客观依据。结果如下: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体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即体型分布相对较为集中,其体型特征为:体型匀称,肌肉、骨骼较为发达,体脂%低,身材较高大,其体型3因子均值为2.12~4.41~3.18;随级别升高,体型由外胚叶性一中胚叶型向中胚叶型转变;与国内外其它项目比较,体型有自身特点:3因子均值不大,差值较小,体型匀称。  相似文献   

2.
鲍克 《体育科研》2013,(4):43-46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的损伤发生规律,为预防和降低跆拳道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参加2011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的237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损伤总体发生率为13.1%,男显著高于女(P<0.01);男子损伤发生部位依次为下肢、头部、脊椎和上肢,女子损伤部位集中在下肢和头部;男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依次为扭伤、挫伤和撕裂伤;女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挫伤、扭伤和拉伤;损伤机制主要发生在受到对方腿击时,其次出现在出腿进攻时,男子更倾向于在被对手出腿击中的情况下发生损伤。结论:新规则实施后跆拳道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减少,与下肢相比,运动员头部损伤比例增加,运动损伤类型较多,损伤机制多发生在运动员实施高难动作的对抗环节,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运动素质、完善技术动作、加强对抗性格挡训练是防治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对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应付方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付方式是一种解决问题或消除问题的行为方式 ,应付方式的选择对个体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运用心理测量法对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应付方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应付方式的选择以解决———求助为主  相似文献   

4.
摘要:高校优秀铅球运动员存在着不同的体型特征,运动成绩越好,男子中胚叶成份分值越高,女子内胚叶成份分值为最高。中胚叶成份与内胚叶成份分值越接近者运动成绩越好。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4名我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为测试对象,使用心理测试和现场观察等方法对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运动动机、意志品质、赛前情绪和心境等赛前心理状态进行检验和分析。总结出了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特征以及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差异,为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和心理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测试、对比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国家跆拳道队优秀运动员(男14名,女12名)分别从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3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男、女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相对最大功率分别为(11.31±2.46)w/kg和(9.21±1.07)w/kg,与国外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相差不大[男(11.8±2.0)w/kg;女(7.23±0.37)w/kg];2)相对平均功率分别为(7.14±1.32)w/kg和(7.08±2.14)w/kg,功率下降率分别为(65.31±6.17)%和(60.42±11.54)%,这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国外优秀跆拳道运动员;3)快速力量训练部位存在非衡化现象,且训练部位主要集中于下肢和全身(约占80%);4)不同角速度下的下肢肌力测试发现,跆拳道运动员左侧肌力存在优于右侧肌力现象,即左侧/右侧比值可能超过100%(男子运动员)。研究认为:身体机能训练中,优先改善运动员的功率下降率,即保持长时间高功率的能力是关键,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变传统的"乳酸阈"模式为"两极化"模式;力量训练中,突出快速力量的核心地位,但一方面,需加强训练部位的均衡化,另一方面必须确立异侧稳定支撑力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后疲劳和恢复特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炳宏 《体育科学》2003,23(6):112-116,126
通过对跆拳道比赛前、后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探讨跆拳道运动员比赛后身体疲劳和恢复的代谢特点。结果显示,跆拳道运动员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磷酸原供能占有一定比例;赛后运动员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显著上升;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升高幅度大,恢复慢。  相似文献   

8.
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特征,提高运动训练和选材的科学性,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和测试等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运动员形态特征表现为:身材高大、下肢长(其中小腿较长),同时具有较高的去脂体重和较低的体脂含量;2)身体机能特征表现为磷酸原供能能力较强,但糖酵解供能能力和有氧代谢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3)运动素质结构由基础力量、协调灵敏、下肢反应力量和专项耐力4个因子构成.运动员应重点围绕着专项力量(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专项灵敏协调(步法综合运用和重心控制快速转换)和基础耐力的提高展开训练.  相似文献   

9.
世界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体型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希思 -卡特体型测定法测试了 81名世界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的体型。结果表明 ,世界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的平均体型分值为 3.81 - 3.2 6 - 3.2 0 ,最优秀运动员体型的平均分值是 3.5 0 - 3.42 - 3.5 8,中国花样游泳运动员的平均体型分值为 3.85 - 2 .5 0 - 3.75 ,中因子分值明显低于总体均值和最优秀运动员值。提示 :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存在最佳体型 ,运动员体型中的中因子分值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本文对199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男子各级别前4名运动员(共30名)的身体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运动员体脂%为10.23%,去脂体重、去脂体重/体重、去脂体重/身高等值均随比赛名次的升高而增加,同时,去脂体重与比赛名次高度相关(r=0.951,P<0.05);运动员的体脂%和去脂体重均随级别的增加而升高,尤其是大级别运动员的体脂%较高,与小级别运动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与国内同项群如拳击、柔道、摔跤等项目优秀运动员相比,其体脂%最低(10.23%),去脂体重/体重比值最高(89.63)。  相似文献   

11.
高水平运动员流畅状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探讨不同性别、项群以及训练年限的高水平运动员在流畅心理状态上的差异和作用,采用澳大利亚学者Jackson编写的《流畅状态量表》对128名高水平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运动员的流畅心理体验比女运动员更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的流畅体验高于体能类项目运动员,并且差异显著,而随着正规训练年限的增长高水平男女运动员在不同的流畅状态特征上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回归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如何提高优秀运动员文化素质,是体育系统内部长期为之努力,但又始终受之困扰的问题。使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在层次、内容和质量上产生质的飞跃,并呈现多元化发展和向教育系统回归的趋势。依托普通院校实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符合事物螺旋发展规律,有利于解决主要矛盾、减轻国家负担、促进竞技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我国跆拳道运动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影响跆拳道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的因素也值得我们重视。本文结合跆拳道运动特点,通过文献调研和对有关跆拳道专家进行访谈交流、探讨,认为技能、智能、体能、心理素质、教练员水平成为影响跆拳道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主要因素,从而使从事跆拳道项目的教练员能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减少可人为控制因素的影响,逐步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研发一个“优秀运动员注意力测评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快速、准确测评运动员的注意力综合水平,而且对注意力的不同品质也能作进一步的区分与评价;研究方法:1)通过对221名少年儿童研究,对注意力测验进行目标选项;2)通过对656名青少年研究,进一步确定注意力测验度评价指标;3)通过对103名国家队运动员研究,制定优秀运动员综合注意力水平以度注意力不同品质的评价参考标准;4)以优秀运动员的测评数据建模,研发注意力测评系统。该系统已在一些运动队使用。  相似文献   

15.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一直以来武术基础理论薄弱,从选材到训练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通过测试和分析以定量的、科学的方法研究和探讨我国高水平女子套路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以此作为武术运动员选材、选项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莹  石岩 《体育科学》2012,32(3):39-46
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以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访谈录为主要质性材料,旨在通过对中国优秀运动员形象特征的历史演变、职业发展阶段差异、中外差异,找寻其定位标准。研究发现:1)中国优秀运动员形象特征包括荣誉观、个性观、胜负观、心理状态、教练员的影响、技战术意识、公众意识、集体观、退役选择及文化知识10个维度,随时代变迁的4个阶段和自身职业发展的3个阶段而表现出差异性;2)中国优秀运动员形象特征随时代变迁而演变,主要表现为:民族、国家荣誉观到个人理想荣誉观的形象变迁;内敛胜负观到张扬胜负观的形象变迁;赛场调节到赛场霸气的形象变迁;3)中、外优秀运动员形象特征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编码结果趋势化和语义差异的文化内涵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跆拳道运动员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的静态姿势摆动频谱、稳定性及体重分配,分析影响第三回合比赛平衡能力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山东省男子跆拳道运动员12名,采用Tetrax平衡测试系统测试受试者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睁眼自然站立状态(NO)、闭眼自然站立状态(NC)、睁眼站在6cm软垫(PO)、闭眼站在6cm软垫(PC)下的姿势摆动频谱、稳定性指数(ST)和体重分配指数(WDI)。结果: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的ST值显著高于静息状态的ST值(P=0.047)。NO姿势摆动频谱分析,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跆拳道运动员姿势摆动从F1到F8呈递减趋势,在F3频段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摆动强度显著高于静息状态(P=0.036)。体重分配分析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NO、NC、PO、PC的WDI值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静息状态。结论:跆拳道运动员正常姿势维持表现为高强度低频率的姿势摆动特点,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存在因外周前庭功能异常引起的稳定性下降,体重分布从不同程度上都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日常对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诊治过程出发,对跆拳道运动员踝关节损伤进行统计,并对踝关节主要损伤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治疗方案与康复训练方法,为减少优秀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发生率,保持健康及竞技水平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9.
优秀运动员社会化研究的意义和内容构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员社会化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论述。认为:运动员社会化研究是优化运动员来源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的需要,疏通未成才运动员通道的客观需求,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客观要求,运动员退役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运动员社会化研究可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其生存发展奠定基础;提高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促使我国竞技体育走上健康和谐发展的道路;加强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并依据对人的社会化的理解,提出运动员社会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