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当代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唐·德里罗的作品《白噪音》,阐述了恐惧的表现、恐惧的克服方法和恐惧的原因,揭示"美国死亡之书"的深刻含义:后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超级市场的兴旺、媒体的传播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噪音——幻想破灭、内心的痛苦、精神扭曲变态。  相似文献   

2.
论死亡恐惧--"我"的死亡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自我”意识,从自我意识产生死亡意识,由死亡意识导致死亡恐惧。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是“我”死,人怕因失去自我而陷入绝对的虚无是死亡恐惧产生的根本原因,克服死亡恐惧的方法主要有:长生之道、宗教慰籍、哲学思索、成就不朽、及时行乐。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6月26日,由昭通市文联、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昭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刘平勇中篇小说集《天堂邂逅》研讨会在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举行。刘平勇的中篇小说集《天堂邂逅》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家继散文集《行走的草垛》,小说集《另一种悬崖》《一脸阳光》《因为有爱》之后出版的第五部作品集。中篇小说集《天堂邂逅》集纳了刘平勇近年来创作的《找啊找》《茶花的月亮》《恐惧》《潜流》《今夕是何年》《让你看看我的脸》等7部中篇小说。作品分别发表在《边疆文学》《中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唐&#183;德里罗的作品《白噪音》,阐述了恐惧的表现、恐惧的克服方法和恐惧的原因,揭示“美国死亡之书”的深刻含义:后现代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超级市场的兴旺、媒体的传播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噪音——幻想破灭、内心的痛苦、精神扭曲变态。  相似文献   

5.
余华新作《第七天》中有着一个固定的内模式:"寻找"与"迷失"。人们因为"迷失"而"寻找",而"寻找"的终点依旧是"迷失","寻找"和"迷失"是荒诞世界的一体两面,而人的情感则是游走于二者间的内在动力。《第七天》通过对人死亡之后的探寻,完成余华死亡哲学的全部:人的生存被死亡威胁,无论怎样逃避最终也会被其俘虏,死后依旧盲目,在天堂中憧憬天堂,却又逃离天堂。最终余华将关注的焦点回归人的本真,把救赎的希望寄于自我的坚守与内心的聆听。  相似文献   

6.
拉拉的故事     
天堂上住着许多人,其中拉拉是最特殊的一名成员,因为他是惟一一个没有经历死亡,直接来到了天堂的人。拉拉是阿拉贡国的小王子,有着一双迷人的深紫色的眼睛,一头美丽的蓝绿色头发。按照阿拉贡的规定,过了明天,10岁的拉拉就成年了。  相似文献   

7.
《海外英语》2010,(4):46-46
恐惧会妨碍人们充实地生活:最常见的恐惧就是对死亡的恐惧。谁想不尽享生活就死掉呢?想想秋天的落叶,为什么从树上落下之前它们的颜色会变得如此美丽?  相似文献   

8.
死亡是每个人都有的恐惧,白居易也不例外,其诗歌中有大量描写衰老、疾病、死亡的诗歌,证明了他对于死亡的敏感和恐惧。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对诸家学说进行了长期探索。儒、道两家思想差别很大,但都重视现世人生,不可能解决“死亡”的威胁、恐惧问题。道教实现永生的途径和做法已被白居易证明是荒诞不经的。而佛教的理论性、系统性很强,到达彼岸的方式便于为文人士大夫所接受,且彼岸世界的有无亦难以获得明确证明。为了应对死亡的恐惧,白居易最终皈依了佛教。  相似文献   

9.
李雪琴 《时代教育》2014,(11):150-151
死亡是爱伦坡哥特经典主题之一,也是其小说《陷阱与钟摆》中最值得探讨与研究之处。本文旨在分析该小说的死亡主题,对死亡的恐惧,通过对作者经历的回顾分析并挖掘他青睐该主题的原因,对死亡的态度及死亡主题是哥特文学中独特艺术的另类哲学。由此深入探讨作者的"为艺术而艺术"唯美写作风格,以及坡式"来自心灵"的哥特恐惧成就的独特效果,从而对爱伦坡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大意义进行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10.
那是一个叶子泛黄、风儿萧瑟的秋天。就是那一天,我的父亲去了天堂。母亲说:“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地方,父亲在那儿会开心的!”那天清晨,阳光格外明媚。但随后,天空渐渐变得阴沉沉的,浓云密布,好像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我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沉思着,今天没有风雨,为什么我会这么恐惧呢?  相似文献   

11.
人们通常说的天堂是一个干净的、纯粹的、柔美的世界,而每个人心中对"天堂"有不同的理解,在我心中"天堂"的概念等同于"自然"。自然之声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纯真的,它不带一丝的做作,却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贾驰 《成长》2007,(10):78-81
死亡是墨西哥人最钟爱的玩具之一,是墨西哥人永恒的爱。不可否认,在墨西哥人面对死亡的态度里或许有着与别人一样的恐惧,但是至少墨西哥人从不避讳死亡。他们用耐心、轻蔑和调侃直面死亡。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墨西哥著名作家奥克塔维奥·帕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阿伲 《八小时以外》2010,(10):74-79
大导演张艺谋说过: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是最休闲、最适于居住的地方。“玩家天堂”“美食天堂”、“消费天堂”、“茶客天堂”、“麻战天堂”……  相似文献   

14.
模拟人生2     
欲望指数代表一切     在二代新作里,游戏中的角色都有自己最想要的心愿和最害怕的恐惧。依据喜好有程度之分,比方说高斯最想要的是和莉娜结婚,其次是看到鬼、还有工作升迁等等其次的心愿。高斯害怕恐惧的事情可能第一是莉娜死亡(因为目前对高斯最重要的人是她),其次是工作被降级,再来可能是火灾。《模拟人生2》的人物一旦在游戏中碰到这些事件,会影响他们的欲望指数,这个指数关系到人物的等级与称号,也会影响游戏中人物的表现和奖励。这代角色可以选择是否把自由意志打开或关闭,打开的话,玩者可省去为他们打理大小事情的麻烦,看着他们…  相似文献   

15.
一位校长告诉我,他上初中的儿子问他:“人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说:“人死后,周围漆黑一片,面对的一切都是黑暗的,悄无声息,无人交流。”他说的这个死后世界与法轮功对刘思影所描绘的“人死后,有一条用黄金铺成的道路指引着到达天堂,在那里,到处都是黄金”是相反的。很显然,这位校长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让儿子对死亡产生一种恐惧,从而在现实中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的时候常听人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我来到美国之后,常常留意“天堂里的小天使”是怎样生活的,想知道这些“小天使”和中国的“小皇帝”们有什么差别。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坐在—位朋友家的客厅里,  相似文献   

17.
<正>羚羊之所以能奔跑出令人惊奇的速度,离不开它身后追逐的猎豹。畏惧死亡,渴望生存,这是每一个生物最原始的心理。然而死亡毕竟是一个终究会到来的节日,有如附骨之蛆,人类中的强者却能在恐惧中激发力量,让自己短暂的人生绽放出绚烂的生命之花,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进。如果说利益是让人奔跑的理由,那么恐惧则是让人跑得更快的  相似文献   

18.
朱蕾 《英语广场》2015,(7):59-60
"死"是人类最基本的客观事实,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生理现象和社会现象。死亡是一种不幸,人们在死亡面前会感到一种不可解释的超人的力量,因而对死亡产生恐惧和禁忌。美语中包含大量用于表达"死"的代用语,在不得不提及死亡这种现象的场合,人们便使用这些语言符号来代替对"死"的直接表达。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复活节,《纽约时报》举办了一次模拟天堂比赛,要求读者按自己的想象对天堂进行描绘,看谁描绘得最逼真、最可信。比赛通知刊出后,报社收到五千多份来稿,有绘画作品,有文字性描述,还有一些人寄来自己家牧场或别墅的照片,说那就是天堂。由于编辑们都没去过天堂,因此他们决定把这些来稿交给纠纷宗教领袖奥格神父来处理,由他决定谁是第一名。  相似文献   

20.
<正>那是一个秋天,是一个叶子泛黄、风儿活泼的秋天。就是那一天,我的父亲去了天堂。妈妈说:"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地方,父亲在那会开心的!"那天清晨,阳光格外地明媚,太阳出奇地露了面,但天空却阴沉沉的,浓云密布,好像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我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沉思着,今天没有风雨,为什么我会这么恐惧呢?到底有什么事将发生呢?这时,妈妈急急忙忙地跑过来,还撞倒了椅子,二话不说拉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