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闵凯 《成才之路》2024,(11):69-72
完善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与机制,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是高职院校实现平稳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阐释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意义,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应急管理机制、强化校区联动,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加强制度保障,优化管理理念、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以及关注善后心理安抚、完善事后恢复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的进展及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使政府职能拓展到应急管理领域。政府应开发一套应急管理系统,以系统化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我国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亟待增强,制度、资源和技术是我国政府强化应急管理水平的制约要素。  相似文献   

3.
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初期阶段,面临常态化与非常态化管理的衔接和转换问题,给突发事件发生地政府的属地管理带来挑战。属地政府的应急决策面临危机研判和应急处置两方面的难题,受决策信息与处置权限等要素的影响,表现出危机认知的模糊性与政府响应的及时性之间难以匹配、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与资源投入的高要求之间难以匹配、应对策略的针对性与决策权限的有限性之间难以匹配、危机决策的主动性与事故问责的严厉性之间难以匹配的障碍。由此,政府的属地管理不能过度强调属地责任,既应当考虑科学认知的渐进过程,还需考量官员履职的具体限度,从完善法律角度优化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提高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影响,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突发事件及应急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改进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与对策,以提高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风险社会中的突发事件日益常态化,提升地方党政干部应急能力就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诉求。地方党政干部应急能力涉及个体应急能力要素和群体能力结构匹配两个层面的内容。干部个体应急能力包括知识、能力和个性特质三个模块及相关要素,班子群体能力结构匹配则涉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心理结构等要素的耦合。提升地方党政干部的应急能力,需要强化自我学习机制、完善培训体系,优化应急能力建设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辅导员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指导者和管理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亟待加强。因此,辅导员必须正确把握实现有效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并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丰富有关突发事件的知识,增强心理素质,提高负面信息传播的应对能力和与家长、媒体的沟通能力,加强对学生应对突发事案件方面的教育和演练,使学生干部队伍成为自己应急管理的得力助手,从而实现应急管理的实效性,将危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核心价值在于积极预防和有序应对.要确保应急预案的制定主体专业、协作,保障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统一协调,并强化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才能实现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核心价值,真正起到预防祸患、保障师生安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动态性与能力性的局限和传统静态评价模型的不足,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要素构成分为感知识别能力、整合规划能力、组织重构能力、学习吸收能力4种能力,选取监测预警能力、风险识别能力、风险评估能力等14个评价指标,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动态模糊理论,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型,将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高校实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与传统静态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合理确定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结果和动态预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发展趋势,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研判和决策。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特殊性与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要结合民族地区特殊的区情,认真分析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特殊性,准确把握突发事件的表现形态与特征,根据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认真解决民族地区面临的各种突发事件。围绕国家对于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的制度设计,尽快构建和完善适合我国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应急管理体系。重点是提高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保证我国少数民族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校园安全突发事件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重要影响。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是否科学、有效、及时。应急状况下,加强班级管理需要在理论层面上进行科学知识的渗透;在实践层面上开展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应对能力;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工具,优化管理模式;会同各方参与,发挥协同效应等,从而将校园安全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王娟  沈芳 《学周刊C版》2013,(7):11-12
近几年,在考试中发生的高考时间错乱和学生考英语四级听力放成六级听力的事件给学校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我们必须加强学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文章就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的缺失,探讨了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几点有效策略,以提高校园危机管理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社会最敏感的细胞,高校重大突发事件具有破坏性、社会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高校突发事件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处理.将会引发高校群体性的事件,从而危害整个校园和社会的稳定。当前我国高校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学校的应急管理水平严重滞后,应急管理建设跟不上要求,警觉性较差,师生缺乏自救、救护的防灾意识和能力。突发事件管理和应急能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公共突发事件具有危害大、时效性强、控制难等特点,公安应急预案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我国公安预案管理现状与不足,在整理分析公安应急预案基本要素和内容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公安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功能分析和设计,并基于Eclipse平台与B/S架构,采用HTML、CSS、JavaScript、JSP等技术实现系统开发,该系统可为公安机关管理、优化现有预案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魏捷 《中国高等教育》2012,(20):25-26,57
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甚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有效预防和科学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是高校在推进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一、基于主体自觉的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应急管理主体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应急处置工作状态和效率直接取决于高校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15.
应急能力分析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提高河北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对提高河北省应急管理水平和突发事件应对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河北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河北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社会资源整合,加强应急法制建设,构建自己国家的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所以我们应将各种突发事件变成政府危机管理的革新契机,建立拥有强大预警系统的完备的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机制,促进我国应急管理理论的研究,加速国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提高我国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南宁、柳州、玉林、防城港、桂林等广西五城市的调查显示,近年来广西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人才队伍建设、应急预案与相关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提高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必须重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突发公共事件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新兴社会问题。我国突发事件政府应急管理尚存在管理理念落后、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政府管理科学的角度考析我国城市突发事件的政府管理现状.从预警和预控两个纬度提出完善建议。从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如今,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已经成为构建我国,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出教育考试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而且关系到教育考试机构服务考生、服务社会水平的高低。因此,研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应急处理机制的结构及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以期对妥善处理教育考试突发事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各大中小学进入安全事故多发期。因此,应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应急管理体系,增强学校的应急管理能力,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积极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六大环节:预防为主、预测预警、信息报告、信息发布、应急响应及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