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善军 《文教资料》2012,(12):19-20
婚姻虽不是《水浒传》描写的重点,但客观上却为读者理解作品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由于其对小说主题表达、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的巨大推动作用,成为小说取得艺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佳作。书中关于女性改嫁、婚姻自由和淫妇问题的描叙,反映出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初期具有进步民主因素的清新的婚姻爱情观。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中保留着大量宋元时代的风俗描写,郓城县兼为水浒故事策源地和核心发生地,通过对其婚姻、丧葬及娱乐等相关风俗的深入研究,能够勾勒出《水浒传》中古代郓城风貌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4.
在教唆犯独立性质基础之上,教唆犯的共犯形态、未完成形态、罪数形态的内在统一,构成教唆犯的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独龙族的婚制及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独龙族婚姻形态具有6种:一夫一妻制、对偶婚、妻姊妹婚、家族内婚、非等辈婚、转房制以及家长多妻,并且6种形态并存,以妻姊妹婚为主。这对人类各种婚姻形态及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多次描写英雄落魄时,身无分文以食,他们或得到侠义之士慷慨济之,或自寻他法谋食。不管何种途径解决经济上的窘迫,都离不开金钱。金钱这一意象贯穿全书,值得重视。文章具体探析金钱意象在书中的内涵及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水浒传》这部以男性为绝对主角的"草莽英雄"传奇中,女性的被妖魔化和被雄性化,青春女性美的被践踏和被侮辱使得全书弥漫着浓厚的道学气息和仇恨女性的畸形心理。作者对女性裹足的高声赞美和对女伎憎恨的深层意识里蕴涵了对蒙元王朝的抗争;梁山英雄对婚姻的远离则是对宋代享乐之风的批判。其实质是元代知识分子出路被封杀后作者对前朝灭亡的痛苦反思。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文学评点大家,其评点的《水浒传》、《西厢记》影响甚大.而他本人学识广博,对儒释道均有涉猎.金圣叹佛学根底深厚,经常聚众讲经说法,对佛教颇有独到的研究.然而,在他批点的《水浒传》中,却有很多对佛教以及僧人的讽刺和批判.一方面,由于《水浒传》本身对佛教多有贬斥态度,金圣叹得以借题发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金圣叹自己对伪佛学和伪僧人的不满.归根结底,金圣叹并不反对佛教,反对的是“伪佛教”.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中的阎婆惜,一向被人们视为淫荡的女性,当我们从新的文化视角重新审视这个人物的性格遭遇和命运时,我们的批语不免免含有几份沉重和苦涩。  相似文献   

10.
11.
12.
《水浒传》作为中国优秀古典小说的代表之一,曾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小说中描写了一大批英雄好汉的高大形象,他们替天行道,扶危济困,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善事,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替天行道的同时,也存在着过于严重的暴力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是从《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故事敷衍而来的.从学接受的角度来看.《金瓶梅》对《水浒传》是一种接受的关系。这里讨论了《金瓶梅》接受《水浒传》的具体情况.即作选择《水浒传》的原因和《水浒传》对《金瓶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成书于元末清初的《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为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水浒传》中既有写实的内容,也有充满想象力的色彩的玄幻内容,神秘主义、宿命论和现实主义相交杂糅在这部小说中,形成了《水浒传》独特的文学风格。本文将把《水浒传》中的奇幻内容描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奇幻色彩在我国小说创作中的成因以及作用,对《水浒传》进行文学审美赏析。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互文性理论,尝试分析《忠臣水浒传》之于《水浒传》的仿作和戏拟。山东京传的《忠臣水浒传》通过对原作《水浒传》情节的直接引用、转换引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组合拼贴等,与原作发生多重层面的互涉关系;并且通过互文性的叙述手法,超越了原作《水浒传》的主题,使小说文本获得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雯 《现代语文》2007,(2):125-126
《诗经》所反映的西周春秋时期,正值新旧交替之际,婚姻形态以及相关的一些习俗、观念与后世既有传承关系又相差甚远。那么究竟周人流行的是怎样的婚姻制度,又有怎样的婚姻习俗呢?德国著名民俗学家拉法格指出:“通过民歌,我们可以重新发现史传上很少提到的无名群众的风俗、思想和感情。”(《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诗经》尤其是其中的“十五国风”作为西周春秋时期的“民俗歌谣之诗”,便是“史传上很少提到的无名群众”之诗。通览《国风》,其中近三分之二的诗歌反映或涉及了民间男女的婚恋题材,展现了西周春秋时代民间颇具特色的婚姻形态及婚俗风情。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艺术定位却往往失之准确。《水浒传》是把以主观想象色彩为主导的武侠小说,与写实性很强,反映社会世俗生活、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融合在一起的小说。它虽然不是武侠小说,却保留了许多武侠小说的特点,不同于写实性很强的小说。  相似文献   

18.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文学样式,但在中国古代小说文本中,却往往有一些非散文的因素——诸如韵文、骈文之类不时出现于其间,我们可以称之为"特殊语言"。有时,它们虽然也以散文的面貌出现,那就是诸如行话、隐语、俗语、方言、歇后语等。这些"特殊语言",不仅在小说作品叙事或写人时发挥了散文很难达到的特殊作用,有时还能以"代言"的方式展现书中人物的个性特征。更为有趣的是,上述问题又引起了中国古代小说批评者们的高度重视。正因如此,如果我们对这些"特殊语言"视而不见的话,就等于丢掉了中国古代小说"语言艺术"研究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无意于对宗教有所毁誉贬褒,作者只是借助僧道来写人、写故事;《水浒传》体现了我们民族宗教的儒、释、道相融的特点;中国的庙宇供奉的是人而不是神,《水浒传》把普通的渔民、仆役、工匠等说成是天上的星宿,这种宗教观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描写了大量的官司,这些官司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解读这些官司的成因、性质,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