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春节前后,韩刚导演的《最后的王爷》和《台湾1895》两部电视剧刚在全国登场开播,便呈现出收视率直线上升的火爆场面。连我的朋友“半个电视”著名画家李燕虽忙得不可开交,也挤时间收看这两部“有文化、又好看”的大片。10多年来,韩刚为广大电视观众奉献了一道道“好看又好吃”的精神大餐。  相似文献   

2.
认识寺钟已经多年了。 认识寺钟的时候,他的胡子留得很长,属于画画一族的打扮;而今,他不仅胡子留得长,头发也留得长,时常在脑后梳出一把小辫。一般来说,头发长与画的长进应当是同步的。 认识寺钟的时候,他是一家大酒店的美工,工作职责是做宣传用的美术品,业余画画;而今,他算是职业画家了,生活收入也来自画画。画不长进,这是断然做不到的。 认识寺钟的时候,他画得比较具象,画面上的物象大都清晰可辨;而今,他画得抽象了,多为“印象”、“意象”之类,画面上物象的识别都需要花些功夫。这种从具象到抽象的转换,或许最能表明他的画在不断地长进。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前夕,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和经典剧场两次播出了29集电视连续剧《记忆的证明》,第一次播出时最高收视率达到6.06%, 换言之全国每晚有6000多万人在观看,此外,根据中央电视台提供的数字,上海、南京、沈阳、深圳等30余家国内地方电视台以及韩国、日本等国外电视台,都购买了播出权。而在中央台热播期间,观众从网  相似文献   

4.
郭嘉 《文化交流》2016,(10):62-65
2016年9月5日,浙江作家海飞编剧的电视连续剧《麻雀》登陆荧屏.海飞是个温情的人,但坚持认为自己欣赏残酷,奇怪的是,二者在他身上好像并行不悖,一如他笔下民国时期繁华柔软的上海,鲜血与死亡却稀松平常.海飞是个横空出世的小说家,凭着对文字的天赋和执拗,瞬间改变了既定的潦草杂乱的生活,因此,我们也就不会奇怪他误打误撞进入编剧圈后,从《旗袍》开始,短短几年,《旗袍2》《大西南剿匪记》《从将军到士兵》《铁面歌女》《代号十三钗》《花红花火》《麻雀》,还有《太平公主秘史》《隋唐英雄》逐一呈现.他已然深陷谍战、迷恋传奇,就像喝一盅温润的绍兴黄酒,吱的几口下去,灯光柔美起来,眼神迷离惬意,微醺的悠然自得,正是时候.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桃花源记》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张《游仙窟》、顾况《仙游记》、《莽墟赋》也是类似作品 ,但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关怀视野是不同的。顾况《仙游记》、《莽墟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理想社会期望的历史回归 ,表现了作者社会关怀的广阔性 ;而张的《游仙窟》则纯粹是文士对诗酒风流的追慕和向往 ,其关注点在个体生活。顾况是对张的超越和向陶渊明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9月5日,浙江作家海飞编剧的电视连续剧《麻雀》登陆荧屏。海飞是个温情的人,但坚持认为自己欣赏残酷,奇怪的是,二者在他身上好像并行不悖,一如他笔下民国时期繁华柔软的上海,鲜血与死亡却稀松平常。海飞是个横空出世的小说家,凭着对文字的天赋和执拗,瞬间改变了既定的潦草杂乱的生活,因此,我们也就不会奇怪他误打误撞进入编剧圈后,从《旗袍》开始,短短几年,《旗袍2》《大西南剿匪  相似文献   

7.
《看上去很美》是王朔后期的创作,与他早期"痞子文学"的风格差别很大。差不多小说刚一出版就被导演张元看中,他用了将近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本文将首先介绍王朔及其小说《看上去很美》,随后从情节的选择、主题的表达分析《看上去很美》电影改编的特点,最后探究影片《看上去很美》成功的原因,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创刊于同一年的<新青年>和<妇女杂志>在倡导妇女解放方面都具有主导性的影响和地位,但是<新青年>并非从一开始就是这方面的"先锋"——在创刊后的二、三年间它基本是在梁启超所开创的女权启蒙话语框架内提出和讨论妇女问题,1918年才正式提出女性的主体性问题——"我是我自己的";<妇女杂志>虽然一直从事着对女性的启蒙,但在五四期间却不能与时俱进而"落伍",1921年章锡琛担任主编后发扬"五四"精神,沿续<新青年>的妇女解放话题——尤其是自由恋爱,从而使<妇女杂志>成为五四后又一个反传统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9.
陈畅 《文化学刊》2022,(9):224-227
《虬髯客传》是唐传奇豪侠故事的代表篇章,明代张凤翼据此而作《红拂记》。虽然《红拂记》的故事背景依旧是隋末唐初,但张凤翼的改编使其带有了明朝思想痕迹,如虬髯公甘为人臣结局所体现的“海权”和“教化”思想,李靖成为民族英雄所体现的“大一统”和“抵御外侮”思想,杨素转为开明贤臣所体现的唐明两代社会矛盾的不同。《红拂记》中的人物在继承原作某些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同时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何杨  董丽娟 《文化学刊》2014,(1):107-111
赵本山农村题材电视剧《刘老根》《马大帅》和《乡村爱情》三个系列体现了从摹写底层生活到强化底层娱乐精神的转化。在这个转化中,赵氏农村剧将主题从乡村与现代性的矛盾中游离出来,用东北地域文化精神所特有的幽默、乐观的情绪置换了关于生存困顿的叙述。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纽约玛丽拉比塔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作者安东尼奥·格里斯弗(Antonio Graceffo),曾在多家中外合作大学担任讲师和商业教育研究项目主任,研究方向为中美贸易,著有《中国经济简史》《中国和西方的格斗术》等多部关于中国和东南亚的书籍。该书从八个方面对中国经济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首先该书认为,中国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成长为世界强国的国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自1949年以来已经增长了45番,使8亿人成功实现脱贫。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是世  相似文献   

12.
汉医学经典的受孕机制论建基于《灵枢》的两个条文。一条说生命来源是精,两精相搏叫做神;另一条说两神相搏,合成之物叫做精。明显地,这两条文义上彼此取消。稽诸马王堆汉墓帛书至唐代传世文献,惟头一条符合文献及思想实际,而从无“搏神”概念;至于受孕机制,是两精相抟,而不是相搏。抟精在帛书原是男子单方面积聚、保持生命力,到《灵枢》则用为男女构精的意义,是“抟生论”;到杨上善则引佛教关于神(中有、中阴)的“投生论”以解经,受孕思想慢慢改变。这样就澄清了汉医学早期受孕机制思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贾燚堃 《文化学刊》2023,(5):252-255
最早在西方国家发源的歌剧艺术在“五四”运动高涨时期被引入中国,在我国轰轰烈烈进行民族民主大革命的同时逐渐生根发芽发展壮大。歌剧进入解放区后开始了入乡随俗般地改革适应民族化大众化的中国歌剧。中国歌剧在结合西洋歌剧宝贵艺术的经验之上包含自己独特而有魅力的美学风格。至此,中国现代歌剧自成一派,在世界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春雨 《生态文化》2012,(3):42-43
《踏着春天的脚步》是一篇成熟的短篇报告文学,这篇四千多字的报告文学读得我热血澎湃,揪心,感动,喜悦,复杂的感情和作者的文字纠结在一起,和辽西北那骇人的风沙纠结在一起。初中教材里曾有竺可桢的文章《向沙漠进军》,这是一篇说明文,有理性但是少震撼心灵的激情;我在读师范的时候,听广播里每天播讲的《唐山大地震》,听得我泪流满面;看到汶川地震的一条条新闻,我内心无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金秋丹桂飘香时节,《小别离》在浙江卫视和北京卫视首轮播出后,在天津、广东、山东、辽宁四家卫视开始第二轮播出。首轮热播,引发的话题凸显在人们的眼前,而《小别离2》(又名《小相聚》)的出版,把主题从"走,还是不走"转向了"回,还是不回",这种"教育乡愁"再次把对中国式教育的思考引向社会的多个维度。《小相聚》一出版,其影视版权也被  相似文献   

16.
《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改编自中国传奇故事的历史小说,其中一个重要的改编之处是加入了杜子春母亲这一角色。基于精神分析学理论,对文本和作家的经历、社会背景加以分析,可以发现《杜子春》中母亲形象的塑造源于芥川的恋母情结。而恋母情结的产生,一方面,源于个人无意识,即童年的创伤性记忆与“内在孩子”的体现;另一方面,源于集体无意识,即因建构日本近代国家需要应运而生的“慈母”形象的建立。《杜子春》中的母亲形象体现了芥川龙之介的个人创伤与日本民族的文化创伤,同时企图通过叙事来帮助自己和读者治愈创伤。  相似文献   

17.
从打工文学到科幻小说,从现实主义写作到"未来现实主义"写作,王十月的创作发生了转变。本文拟从两方面对王十月的新篇科幻小说《子世界》进行叙事分析,即叙事内容风格化,仍彰显"爱"的主题;叙事视角的多元转换,使小说具有"科幻"色彩。通过对《子世界》的文本叙事分析,进而探求王十月创作转型背后的困境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琳琳 《文化学刊》2023,(3):101-104
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对后世戏曲《西厢记》的创作有着极大影响,二者在叙述视角上有很大改变。《莺莺传》看似“全知视角”的叙述模式并未深刻细致地展现人物的情感、性格、心理变化和故事发展背后的促因,而是以冷静理性的语言陈述事实,更大程度上属于“内聚焦”叙事。与此不同,《西厢记》的故事叙述更加细致入微,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细致,故事发展轨迹清晰,叙述模式属于“零聚焦”叙事。二者不同的叙事模式对作品的风格和思想内涵表达都有很大影响,也影响着作品在读者中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在欢庆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夕,著名记者、作家爱泼斯坦的历史专著《从鸦片战争到解放》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第四版和中译本第一版。著名老外交家黄华在序言中称赞此书是中外读者了解中国百年历史“最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年初,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东方主战场》(中文)荣获第三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优秀教材奖。该书也是中国外文局2016年度外宣图书评选唯一的优秀图书(中文)。这部取材于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东方主战场》的优秀作品,走出了一条从纪录片到获奖图书的外宣出版之路,在紧扣主题深度策划、精心编排再创作、宣传推广方面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