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的多宝佛塔,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昊天塔"。这一俗名的产生,与杨家将骨殖的传说有关。史籍中记载的昊天塔在今北京市石景山区昊天寺旧址,与杨家并无渊源。民间将昊天塔想象成忠烈杨家骨殖安放之所,多因元杂剧及《杨家府演义》等文学创作的影响,而后又将"昊天塔"这一称谓附会给良乡多宝佛塔。在历史流传中,传说与史实的错位不断被强化,并在不断的历史书写中,成为民间认同的文化信仰,而真实的历史却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2.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13公里处,布于伊水河岸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它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先后营造长达400多年,现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40块,佛塔60余座。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并称为中国3大石刻艺术宝库。 在龙门石窟,奉先寺那尊美轮美奂的卢舍那大佛无疑是整个造像群中的极品。所以,当洛阳龙门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从澳大利亚凯恩斯传来,人们不由地衷心赞美:“是卢舍那  相似文献   

3.
舍利现世     
据史载,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后,其身化作86400枚球状的舍利,为天下信徒供奉。公元601年,中国曾有31州建灵塔以供奉佛舍利。随着岁月流逝,其中30州佛塔及佛舍利均下落不明,唯中国现存的一座搭——西安周至县仙游寺法王塔仍保存着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4.
白马寺     
河南洛阳有一座驰名中外的佛教建筑——白马寺。白马寺在洛阳市东12公里,初创于公元68年,距今已有 19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一座佛寺,被尊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相传东汉时期,当时的明帝刘庄派遣18名使者出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67年,使者和梵僧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洛,第二年建寺,所以寺名取名为“白马”。  相似文献   

5.
李治中 《文化学刊》2011,(4):130-133
寿圣寺遍布于全国各地,这一寺名的使用可追溯至北宋治平年间,宋英宗设立寿圣节,并赐使用"寿圣"为寺额。河南太康寿圣寺于明武宗正德年间重建,现仅存寿圣寺塔,香火旺盛,形成较为成熟的佛教信俗。太康寿圣寺所在地高贤乡政府,对"寿圣"重新诠释为"圣贤"与"长寿",借以指称丧葬于当地的孔子贤弟子高柴,民间甚至讹传寿圣寺是为纪念高柴所建。太康寿圣寺的佛教文化与高柴儒家信仰在传播中实现了价值共谋,成为今天儒释文化合流的一个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6.
凤凰寺话古     
杭州凤凰寺古称“真教寺”“回回堂”,自古以来就是杭州穆斯林的礼拜堂、清真寺。清光绪重修后以其建筑形似凤凰展翅而名“凤凰寺”,是我国东南沿海四大清真古寺之一,与广州的怀圣寺(狮子寺)、泉州的清净寺(麒麟寺)、扬州的仙鹤寺齐名。  相似文献   

7.
水乡周庄     
江苏省昆山市的周庄,面积不大,四面环水。周庄有八景:全福晓钟、指归春望、钵亭夕照、蚬江渔唱、南湖秋月,庄田落雁、急水扬帆、乐庄积雪。全福晓钟的“全福”,是指当年周姓官员倾资兴建的全福寺。这座寺庙在以后不断扩建,梵宫重叠,乔木阴翳,成为有名的佛寺。寺内在一口巨钟,重约1500公斤,每当拂晓时分,寺内洪亮的钟声传至数十里外而绵绵不绝于耳。全福寺中还有一处制高点名为“指归阁”。它  相似文献   

8.
在风景旅游城市杭州市的钱塘江上,又一座飞虹正横架南北。这便是该市钱塘江上的第三座大桥,人称钱江三桥。钱江三桥主桥长1280米,桥面宽29.5米,6车道,两边各设有近2米宽的人行道。桥两头共有8条通向四面八方的引桥。桥型是“双独塔、单索面、箱型连续梁斜拉桥”,独具娴雅秀丽的杭州特色。它一头与“天堂”杭州相接,另一头紧靠江南岸的西兴镇。桥上均匀地分布着两座各高100多米的银白色高塔,从塔上垂挂下一条条桔红色的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赵县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县。这里有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享誉全国的赵州雪花梨、号称亚洲第二塔的陀罗尼经幢和中国禅学电上重要祖庭赵州柏林弹寺。近年来,赵县紧紧围绕“让世界了解赵县,让赵县走向世界”这一主题,依靠当地特色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大量地开展有声有色的对外宣传工作,提高了赵县在海外的知名度,为赵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相似文献   

10.
姚明 《文化交流》2001,(1):50-53
十月金秋,我畅游三峡后来到重庆,按计划在重庆有一整天可以逗留,于是就去了宝顶山。宝顶之游,使我大开眼界。规模宏大、精美绝伦的“大足石刻”令我深深折服。 大足石刻,是星罗棋布地分散于大足县境内的上百处摩崖石刻(窟)造像的总称;其中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即有75处。宝顶山,则是其中最著名、最具典型性的一处。“大足石刻”造像总数约有5万余尊,宝顶一处即有万尊之多。  相似文献   

11.
绕三灵     
大理白族人民的传统民间盛会绕三灵的活动,是在每年农历的4月23日至25日。这几天,大理附近的几个县的白族人民都要穿上节日民族盛装赶来参加。所谓“三灵”即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奎寺。绕三灵就是串这3个寺庙的意思。相传古大理国时,爱民的皇帝段宗傍善施仁政,曾出兵援助缅甸,抵抗过狮子国的侵略,深受百姓爱戴。他死后,百姓为纪念他,尊为“神明天子”,“神中之神”,并在大理的庆洞村为他建了一座庙宇,庙号“建国神宫”,也叫“圣源寺”,庙中塑有他的塑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文明史上,印刷技术的发明居功甚伟,而我国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发明国,在当代电脑激光排版技术发明前,承载人类文明的书籍典册,都是靠传统的印刷术来印制的。在卷轶浩繁的文献典籍中,吴越刊刻的佛教典籍璀璨夺目,光耀古今。五代吴越国时,杭州的佛经雕版印刷兴起,著名的雷峰塔藏经堪称佛教典籍的精品。吴越王钱弘俶仿效古印度阿育王铸造8.4万个小佛塔即阿育王塔,同  相似文献   

13.
一般人能有一件紫檀器物已属不易,而香港富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华女士,不仅倾尽多年心力积攒紫檀古董百余件,还亲手参与制作紫檀仿古工艺精品千余件:雕龙宝座、工艺插屏、雕花架子床、仕女箱柜、琴台几案……其中,大型座屏《清明上河图》、紫禁城角楼、御花园万春亭和千秋亭、五台山龙泉寺牌坊模型更是精雕细琢,美不胜收。与之相辉映的还有以乌木、黄花梨木、金丝楠木、鸡翅木、柚木、香樟木等珍贵材质雕成的宫廷木制精品。都说“紫檀大王”的这批珍贵木器价值连城。然  相似文献   

14.
含山蚕花节     
浙江省的湖州,植桑养蚕的历史亟是悠久。1958年从市郊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到的碳化绢片,考证有4700年历史。三国时就有“吴绫蜀锦”之名,唐朝有“湖州开元贡丝布”之录,宋代更有“湖丝遍天下”之说。由此可见一斑了。 蚕桑成为当地百姓的生活之源,生存之根,它演变出了至今不泯的种种蚕  相似文献   

15.
川西北草原,在四川省西北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距省会成都500余公里。它东靠岷山,西连青藏高原,与甘肃、青海毗邻。总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地理学上称它为“松潘草地”。它平均海拔3500米,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草地是一个类型。 在川西北草原最美的季节,我们一行数人从成都乘车,经汶川、理县翻越海拔5000米的鹧鸪山,汽车一直在峭壁耸峙的峡谷中穿行。车过刷经寺,顿觉草原辽阔起来,蓝天白云,眼界大开。当汽车开到龙曰坝查真梁子顶上时,同行的刷经寺派出所民警夺尔西对我说:“我们现在立脚的地方,正是阿坝州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如果在这里倾倒一盆水,一部分要流入长江,另一部分却流入黄河了。” 经他这一提醒,我仔细地观察了一番这里的地形,原来那波涛汹涌经马尔康,汇入万里长江的梭磨河,在这里只是一股涓涓细流;而向北的那股细流,则是黄河的重要支流白河(嘎曲〕的一脉。这一脉在此地虽小,但当它流到索格藏寺注入黄河口处,河身却比那里的黄河干流还要宽。我打开地图察看,黄河自青海发源后,作为四川、甘肃和  相似文献   

16.
龙井访茶记     
不知您到过杭州的九溪十八涧没有?那是一条南北方向的弯曲小路,溪水有时在路的左边,有时在右边。游客不时需要过“桥”——一块又一块的墩实石头,相隔多在一步之遥,水就在石头之间流淌,人需要在石头上跳跃。路的两边都是高山,高山之上满是密密麻麻的茶树。我和《杭州日报》的一位记从六合塔转到九溪十八涧的最南端,慢慢地向北走。等把九溪十八涧走完,就要路经大名鼎鼎的龙井村。知道我有“访茶”的欲念,记朋友才特意安排了这条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17.
南通成为“纺织王国”,源于这里盛产棉花。南通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发展农业条件良好,尤其适宜植棉。早在宋代,这里就开始植棉,明代已成为著名棉产区。当时,南通农村几乎家家户户  相似文献   

18.
2005年6月21日,《今日早报》刊登《失传800年天目釉重出江湖》一文,报道了萧山宋代名瓷研究所所长、著名陶瓷专家叶国珍研制出“国宝”天目釉的消息。随后,记者经过实地寻访和查阅相关资料,对被称为天目山三大“国宝”的天目木叶盏、天目“尺八”箫、天目柳杉是如何流传到日本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金华市西部浙江金西经济开发区托管的汤溪、罗埠、洋埠三镇,历史上保存下来许多别具地方特色的古村落、古建筑,如寺平村、中戴村、上境村、派溪李村、堰头村和汤溪镇的城隍庙等,其建筑门面上的砖雕装饰,在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可谓独树一帜,有着极大的历史、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仅寺平村保留着明代、清代及民国时期的砖雕民居就有千余间,建筑面积总计3万多平方米,特别完整的传统建筑和文物古迹有79处。其中有宗祠、传统民居、厅堂府第、  相似文献   

20.
进入浙江绍兴平水镇景区,在平江水库往南眺望,只见平阳寺周围青山逶迤,奇峰接天,真个是“真仙佛幽胜之居,圣天人都会之所”。 平阳寺建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系原给顺治皇帝讲经的高僧道固辞归山后所建,后简称平阳寺,顺治皇帝赐御书于其寺。后又因阁建殿堂,发展至六进,遂为“宇内望刹”。 平阳寺是中国的一大奇寺,建寺340多年来,寺内竟然点灰不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