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家琦 《江苏教育》2023,(27):60-63
数学情境的整体性包括数学情境核心元素的整体性、数学情境建构主体的整体性、数学情境功能的整体性、数学情境质态的整体性。基于数学情境整体性的学科育人路径为:统整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统整情境创设的主体,统整怡乐趣味与教育导向,统整感性质态和理性质态。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从情感入手,因为情感因素可以从时空上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用学生能理解体会的情感因素作为媒介,催化出他们跨越时空的情感体验。一、创设情境,引导体验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的阶段,思维活动主要是运用表象来进行的,以后才逐渐向抽象的逻辑阶段过渡、发展。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而学生在感受、体验的同时,语言及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由于学生的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容易受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有关的课文情境,让学生有种身…  相似文献   

3.
王世朋 《辅导员》2010,(20):50-50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突出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课程意在通过活动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真实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4.
陈志 《湖北教育》2004,(19):33-34
这节课创设了趣味问题情境,其一,故事情境,以《棋盘上的麦粒问题》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了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新知识。其二,操作活动情境,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设计了有趣的折纸活动,着眼于学生的自主思考、活动与交流,发展数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求实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当前,幼儿园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缺乏生成性,活动的情境缺乏真实性,活动中的教育评价缺乏多元性.项目化学习是通过做项目的方式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具有儿童中心、做中学、合作学习等特点.项目化学习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模式弥补幼儿园活动中存在的短板.项目化学习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实施要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创设真实情境,通过活动探究、产品制作与展示解决现实问题,进而培育儿童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刘慧 《考试周刊》2014,(95):104-105
室外体育活动本身所折射出的活动魅力、美感,决定了体育教学创设情境能发挥情感的驱动作用的最大可能性与必要件。体育情境所渲染的具有可感形象的美的氛围,使儿童对客观事物获得具体感受,在充分的想象活动中达到"我他同一"、"物情同一"的效果,同时加深对教材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积极地投入具体的游戏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戴春  吴冬冬 《江苏教育》2022,(25):44-48
情境体验是教师创造性地把知识镶嵌在多姿多彩的情境中,由此驱动、激发儿童炽热的学习情感。情境体验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与方法,也是一种教学价值观。在丰富的情境体验中,儿童的“学”是关联的、可感的、有场景的,其中有认知的活动,更有情感的驱动、思维的激荡和审美的陶冶。  相似文献   

8.
一、“情境中活动”教学风格形成的背景 在参加哈尔滨市“九五”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美术学科变纯技能性教学为审美创造性教学的研究”和“十五”课题“美术学科审美创造性教学的研究”期间,我阅读了大量资料,发现儿童的审美情趣、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伴随着各种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于是我在日常美术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从其课程性质可以引伸出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大基本特征;由于其基本特征,落实到教学中,需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情境教学原理与课程设计原理的耦合,需要我们针对情境教学的特点,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很多教师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因为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个性发展的根基.所以,教师必须努力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和语用情境,为学生搭建活动的舞台.现在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很重视句型操练的活动设计,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运用学得的日常交际用语与他人交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单词教学的活动设计.  相似文献   

11.
“感悟”一词的意思是感受和领悟,感受的是过程,领悟的是结果。“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而使学生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培养数感。数感是人对数字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学前儿童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的行为很容易受到当时具体情境的影响.因而活动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根据这一特点,我在绘画活动中尝试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让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自由创作,较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相似文献   

13.
《华章》2006,(12)
情境教育是依据马克思关于人在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统一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哲学原理构建的。“情境教育”之“情境”是“有情之境”,是“活动之境”,是一个有情有趣的网络式的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它是将教育、教学内容镶嵌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大背景中。这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这种根据教育目标优化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与儿童对知识、对审美、对情感的需求是相吻合的。进入这样的情境,儿童的情感、心理必然会发生共鸣而契合,促使儿童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这种人为优化的情境,…  相似文献   

14.
<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帮我们指出了: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通过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应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在仿真性演习活动中获得体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只讲教科书,而应围绕教材内容善于创设各种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一、创设体验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  相似文献   

15.
小学一年级英语教育是引导6-7岁儿童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启蒙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兴趣、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情境中.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在一年级英语教学活动中.我尝试了情境教学法.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情境法是运用了“三S”心理控制法理论.即惊异(Surprise)、悬念(Suspension)、满足(Satisfaction),通过直观丰富的语言情境的创设.激发儿童的活动动机.帮助儿童整体感知和理解语言材料.引导儿童萌发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一种方法。经过一个阶段的尝试与实验.我发现情境法在一年级英语教学中有特殊价值。情境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很多教师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因为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个性发展的根基。所以,教师必须努力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和语用情境,为学生搭建活动的舞台。现在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很重视句型操练的活动设计,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运用学得的日常交际用语与他人交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单词教学的活动设计。很多教师在新授单词时,仅仅限于听读、跟读、齐读、分组读  相似文献   

17.
习得性失助是指孩子在经历了挫折和失败之后,因感觉到自己对外部情境无法控制,遂产生一种无能为力之感,从而被动地接受现实情境压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这是学习困难儿童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学习困难儿童的失助并非先天性的或后天主观故意形成的,而是他们经历了长期的失败和挫折后逐渐习得的。究其形成原因,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一、挫折与失败的体验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若屡屡经历失败和挫折,如考试成绩总不及格,成绩总在班级下游徘徊,作业总不能让老师满意等,久而久之,就会损伤自尊与自信。这时,当面对挑战性学习任务时…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活动形式,游戏是儿童生活的基本内容。3-4岁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游戏情境之中。游戏应该是儿童自发的、愉悦的、带有假想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游戏的动机来自于儿童本身在游戏中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和应用英语的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情境在语言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教学中应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在交际过程中学,才能使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融为一体,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但与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有关,还与其心理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旨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点,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不断地体验中构建价值观。一、创设情境,构建情感价值传统的教育视知识为静态的、一大堆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仅仅要他们记住的东西。事实上学生的情感不是在苦口婆心的说教中形成的,而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熏陶出来的。在教学中,知识是动态变化的,是儿童主动建构的。儿童只有通过重复、反应和再现,才能获得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