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鸣 《新闻窗》2008,(3):78-79
新闻图片是一种视觉新闻,也是比较直观的新闻。摄影记者用一幅幅生动的现场照片,把所要表述的新闻信息凝聚在这一瞬间;图片编辑则把摄影记者所捕捉到的新闻信息用最有效的方法呈现在读者面前。时下媒体正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多重复杂状态下的业态竞争,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日子里,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华东抗日解放战争摄影展览”,杨尚昆、陈丕显、张爱萍等同志为展览题了词。展出期间,观众一直十分踊跃。作为一个仅有二百余幅照片,容量不大的摄影展览,能够引起各方面的如此关注,这是很难得的。影展的主要发起人和组织者邹健东,抗战初期参加革命,后来是新华社前线摄影记者。华东战场许多重大战役的场面是通过他的镜头保留下来的。在北京复兴门外一套朴素的住所里,我访问了邹健东同志。他已年近古稀,头发几乎全白了,但精神很好。近来,他正忙着和浙江西湖书画社商谈合作出版《华东抗日解放战争摄影集》的事宜。邹老先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个大夹子,取出一份剪报资料,“你先看看这个”。这是一份西方国家某通讯社的电讯稿。这家通讯社很注意这个影展,专门播发了一条电讯,予以评论。然后,邹老笑着说:“这个展览主要是由我们几位离休老新闻摄影工作者自己办起来的。我们觉得,反对战争,缅怀先烈,不忘记过去,是我们民族应有的觉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八年的浴血抗战,我们仍历历在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战争永不再来。在抗战胜利四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举办了这个展览。”“靠你们几位年近古稀的老同志,举办这个影  相似文献   

3.
时光流逝,新闻摄影作品用真实的形象,生动地记录了长河般的历史的瞬间,其景其情使人们永远受到启迪、鼓舞和教益。历史的真实,通过摄影艺术的魅力,催人奋发前进! 年前,中国老摄影记者联谊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历史不会忘记——已故摄影记者作品联展》。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进入展厅,逐一观赏陈列着130多位已故优秀摄影记者当年拍摄的160多幅珍贵照片。人们深深为这些记录中华儿女悲壮、豪迈、英勇奋斗的历史镜头  相似文献   

4.
时代的发展和报业的竞争,要求摄影记者改变旧的思维定势,不断地冲破取景框的束缚,拍出一幅幅生动传神的人物照片,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报刊版面的需要。 凡是以人物为主体进行新闻报道的都可以认为是人物新闻摄影。关注的重点在于寻求人物新闻摄影的突破。因为摄影记者最看重的是拿出什么样的照片去打动和感染受  相似文献   

5.
可以说,记者都是十分注重现场的,摄影记者尤为如此.一旦新闻事件发生,摄影记者总是一马当先,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新闻现场,那怕是枪林弹雨、赴汤蹈火,海湾大战、波黑战争、深圳大爆炸、大兴安岭火灾、江南水灾、股市风潮等等,新闻摄影记者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并想尽一切办法向事发中心靠拢,在新闻现场进行抢拍、抓拍.通过他们及时地以图片形式向读者生动真实地报道着事态,满足读者对现场新闻的需求,为历史留了传神的画面.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工作,撮影记者用一幅生动的现场照片,把所有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感受全都凝聚在这一瞬间。图片编辑的工作是架设摄影记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要把摄影记者的劳动成果用最有效的方法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再重大的新闻,摄影记者用一幅生动的现场照片,把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感受全部表达出来,这就是“一图胜千言”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摄影记者是用视觉形象来报道新闻的,一幅新闻照片绝不是简单的对事件的记录,而是由记者通过照相机用现实中的形象组织而成的一个信息传播媒体。事实上,任何一幅新闻照片,都离不开记者对形象的选择、提炼和抽象的思维活动,它与摄影记者的视觉思维有很大关系。正因为如此,作为摄影记者必须了解视觉思维的规律和视觉的形式特征。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你对视觉形式的追求,总是伴随着整个摄影采访过程之中。有些新闻摄影记者不了解视觉思维的基本规律,更忌讳谈形式。他们认为,摄影是科学技术,一按快门就能完成任务,新闻现场那么纷乱,瞬息万变,那有什么形式可言。然而,新闻摄  相似文献   

9.
光影写史诗     
光影写史诗,瞬间驻永恒。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应该是历史的同行者、见证者,又是历史的记录者。用镜头聚焦历史,将历史的一幅幅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可以说是摄影记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有幸经历了共和国4次重大历史事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海上大阅兵和国庆大阅兵、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此,我拍摄了上万幅照片,参与编辑出版了《军徽耀五环》《海上大阅兵》《国庆大阅兵》和《精彩世博》4本大型彩色画册,用图片完美地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为历史留下了珍贵的彩色画卷。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条新闻长廊。一张张承载着历史的老报纸,一幅幅生动熟悉的老照片,一组组重现当年的雕塑,经历铅与火,纸与笔,光与电的洗礼,映衬着中国新闻事业的昨夜风雨、今日辉煌。这是一条历史长廊。从"五四"新青年的呐喊到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新闻事业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新闻摄影集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身,能将新闻主体的情感浓缩在画面之中,给人以简洁、震撼的效果,有“一图胜千言”的作用。新闻摄影是以附有简短文字说明的新闻照片形式同读者见面的,它不同于电影和电视上的活动形象,而是以静止的形象,即将新闻自身的形象瞬间定格在一幅画面上。蒋齐生先生曾提出:新闻摄影应当“五求”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深入生活,在严格遵守新闻摄影规律的前提下,力求拍摄的新闻照片新…  相似文献   

12.
一幅优秀的新闻照片,抓拍的典型瞬间的画面,能唤起读者心中的辇成.激托情感的共鸣,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问题,而且涉及摄影记者的情感或思想问题。注重“情感”的表现,力求在新闻事件中捕捉生动感人的瞬间形象,增强新闻照片的形象感染力,已成为摄影记者努力探索与追求的目标。优秀新闻摄影作品的产生,有赖于摄影记者高度的新闻敏感,不畏艰难险阻的拼搏精神以及独特的表现方法。而要具备这些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摄影记者是否具备高度的职业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图不惊人死不休”的敬业精神。这些因素构成了…  相似文献   

13.
山川草木,风土人情,童趣倩影,生活小景,突发事件……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一一摄入他的镜头,构成一个变幻多端、五彩斑斓的世界。这个世界不是展示在富丽堂煌的艺术殿堂,而是装在一本并不那么华贵的摄影集——《中国摄影家郑石明作品集》中。郑石明是无锡日报摄影记者。正值江南暮春,草长莺飞,他的这本摄影作品集沐浴着春光面世了。4个系列,风光、生活、人物、新闻,90幅图片,是他从近20年来发表的3000多幅作品中遴选出来的新闻和艺术获奖精品,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和史料价值。在郑石明的画册结集出版之前,全国政协主席李  相似文献   

14.
摄影记者光会照相是不够的,一个摄影记者如果光会使用照相机而不会用笔写报道,那么他不是一个合格的记者。摄影记者既要有娴熟的摄影技术,又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既能拍摄出生动的新闻图片,又能用笔写出形象、准确、有深度的文字报道,两种手法相互配合,才能把党交给我们的新]司宣传工作,做得更生动、更形象、更全面。一、摄影记者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善于两条腿走路。摄影是摄影记者报道新闻的主要手段,但不是报道新闻的唯一手段。以去年的抗洪斗争为例,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当时身在抗洪前线,当他听说九江决D的消息后,立…  相似文献   

15.
陶正泉 《新闻界》2001,(5):59-59
新闻摄影是视觉新闻,又是一种造型艺术,它是用形象揭示新闻的内涵,以直观生动的可视形象记录新闻事件的现场,以争得读者的第一视觉。一张优秀的新闻照片,能形象、真实、生动地反映现实,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又因其不受语言隔阂的特点,可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多种途径与国内外群众广泛接触。因此,新闻摄影是我们新闻宣传中的重要工具之一。从多年的新闻摄影和现场采访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摄影记者面对瞬息万变的新闻现场和新闻事件,不仅需要有冷静、果断的心态,还必须有“预见性”。当然这种“预见性”并非是“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6.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现在对绝大多数报纸而言,已不再是总编辑的认识问题,不再是舍不舍得拿版面的问题,而往往是摄影记者队伍自身的问题。从一些报纸的实际情况看,“并重”并没有“齐飞”,“两翼失衡”的问题仍然明显存在,原因在哪里?一是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的人员配备上,明显偏紧偏少。二是一些经济条件差的报社,摄影记者的“武器”落后,装备不精良。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摄影记者的主观努力不够,拿不出反映政冶、经济、生活等方面形象生动高质量的新闻图片来。他们基本上停留在原来的状态,拍摄会议图片多,领导人活动图片多,唱“四季歌”的图片多,而  相似文献   

17.
郑丽萍 《新闻知识》2002,(12):48-48
1979年10月,我从内地调到深圳市工人文化宫从事摄影宣传工作,担任多家报刊的摄影通讯员。20多年来,在各报社编辑记者老师的关心指导下,发表图片2000多张,有多幅作品获国家及省、市摄影奖,并出版作品集,年年被各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 下面就如何提高新闻图片的见报率问题,谈一些肤浅的观点。 一、虚心向摄影记者学习,主动与编辑部取得联系 报社专职摄影记者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在纷坛繁重的事物现象中,独具慧眼,摄影通讯员要虚心向他们学习,多向他们请教,深入生活,深入现场抓住新闻  相似文献   

18.
提起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的先驱者沙飞,在抗日战争残酷年代的晋察冀根据地,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因为他,沙飞,在上海拍摄了鲁迅先生的殡仪活动之后的翌年,一听到卢沟桥七·七事变的罪恶枪声,便毅然决然地奔赴抗日最前线——平型关,并获得聂荣臻司令员特批,成为我晋察冀军区乃至整个八路军、新四军抗日革命队伍中的职业战地新闻摄影记者第一人!他,  相似文献   

19.
党报摄影记者与都市报摄影记者相比,前者政务活动多,自由采访时间少;后者以采访社会新闻为主,活动面大,自由度大。1993年,笔者担任《平顶山日报》摄影记者,刚创刊的《平顶山晚报》也采用我的稿件,最多时一个月发103幅新闻图片。要知道,这些照片都是在传统的暗房中一张一张洗出来的!1997年,笔者担任《平顶山日报》摄影部主任,一个月有一半时间"泡"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市委机关,承担政务新闻采访、拍资料照合影任务。作品在报纸上越来越少,找我采访的人也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20.
简讯     
’98十佳青年新闻记者评选揭晓堪称专业新闻摄影记者的“职业联赛”的十佳青年新闻记者评选5月13日揭晓,武汉晚报摄影记者邱焰等10人获此荣誉。由中国记协国内部、中国青年报和佳能香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十佳”评选与通常的摄影比赛不同,它不以一幅(或一组)照片分高低,而是严格要求作者必须提供一年内独立拍摄的4个单幅和一组专题照片。虽然评选条件似乎苛刻,仍有82家新闻单位97名职业摄影记者参加角逐。武汉晚报邱焰、中国日报徐京星、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李刚、中国体育报赵彤、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周寅杰、中国青年报柴继军、新华社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