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儿童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可以划分为不同方面的问题,通常优先考虑是否需要进行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2.
孤独症学生存在明显的情绪问题。为满足孤独症学生教育康复需求,基于应用行为分析的原理,案例通过巧用学生偏好、改变固定游戏模式、增加教学灵活性、采用共同游戏等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对一名有情绪问题的孤独症学生进行个案干预,引导学生走出情绪困境,达到良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3.
问题叙述 孩子基本情况:军军(化名),男,十岁,父母关系良好,小学三年级学生。他的任课老师反映,平时他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从未见他与哪个同学交往过;上课听讲效率很低,虽然坐着不动,但好像他没在听似的;语文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不会写作文,默写也总是错多对少;成绩糟糕,在班里排倒数,数学偶尔能考及格,英语成绩还可以。  相似文献   

4.
孤独症儿童特指那些在行为、言语交流和社会性交往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儿童.作为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方面,情绪理解对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社会交往和社会性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综合前人研究,系统介绍了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的新近研究成果,总结了现有研究的局限,并就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孤独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活在封闭的世界里。本文就孤独症儿童豆豆(化名)的语言训练过程进行了研究,以寻求促进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其进行语言能力测试,制定主要训练目标,再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从而提高豆豆语言能力以及交际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郁松华  陆欢 《文教资料》2011,(18):147-149
语言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重要特征之一。发展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帮助他们走出孤独的重要一步。本文以孤独症儿童东东为例,阐述了孤独症儿童在语言训练中,是如何从一个毫无任何意义的发音发展到一个有表达需要的字词的。本文通过运用实物强化法、游戏引导法、运动训练法,以及音乐陶冶法对该儿童的语言能力进行了有效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个案研究及分析,在5个方面制定孤独症儿童早期视觉教育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经过早期视觉训练后,孤独症儿童的视觉专注力明显提高;生活适应及自理能力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儿童对道德和习俗规则的判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Blair(1996)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权威去道德化和泛习俗化两组问题,考察孤独症和正常儿童对道德和习俗规则的判断及其与他们心理理论的关系。结果发现,孤独症儿童错误信念理解成绩低于接受性言语匹配的正常儿童,两组儿童在道德判断上表现不同,而在习俗判断上的表现没有差异。结果提示,道德判断需要心理理解能力,而习俗判断则与训练和社会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我眼中的孤独症儿童和孤独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眼中的孤独症儿童 这里说的不是孤独症的定义,而是我们对孤独症儿童的直观认识,孤独症儿童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怎么做呢?经过长期的研究,我们认为,孤独症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是渴望自由和爱的人,其程度更甚于普通儿童,但他们不会主动明确地提出要求,因为他们内心充满了恐惧、焦虑与不安全感,不知道谁能帮助他们,也不相信有人能帮助他们,因此这种恐惧不安造成了他们频频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如见到生人就躲和跑;总喜欢持有同样的东西,只有这样才安全;在情绪不好时若家人再提要求就尖叫、自伤、扔东西,  相似文献   

10.
选取匹配言语智力的孤独症儿童21名、智力迟滞儿童18名和典型发展儿童20名,考察他们对指向客体与指向自我及他人假装动作的理解,探讨假装理解的相关因素。要求儿童对实验者演示的3种动作(功能游戏、替代假装和想象假装)进行解释,并完成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任务。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对假装游戏的理解存在缺陷,儿童对指向自我的动作理解不能自发迁移至对指向他人的动作理解中,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均能正向预测假装理解。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感觉统合训练在自闭症康复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华北地区中小型自闭症教育和康复机构的5名感统训练师为个案,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性的视角出发,研究该机构中感统训练师教学现状及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因素,针对该机构感统训练师的发展与培养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善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状况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对一名孤独症儿童进行为期5个月的研究。通过观察法、访谈法、调查问卷等方法,分析探讨了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的成功教育经验,并为特殊教育人士、孤独症儿童家长、普通小学的老师提供了适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情感诱导法、三元统合训练法(SCE)和结构化行为教育模式(TEACCH),对自闭症男童作一年零四个月情绪调控的个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干预方法综合使用,能使个案在情绪稳定与自控上效果明显,而且在问题行为、语言交流和社会融合方面得到有效改善,但仍需对男童及家长进行持续性支持,以巩固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生活训练、视觉追踪等方法对一例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进行注意力训练。经过近四个月的训练,个案的共同注意能力,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及转移能力取得较大进步,且个案自伤行为消失,刻板语言减少,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PCK情感维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Shulman提出PCK后,其概念不断地丰富和拓展,从PCK到PCKg再发展到TPCK,但是PCK理论对教师情感维度的关注一直很缺失。对于PCK和教师情感的关系,有研究者提出了"情感生态"的概念。情感生态就是教师关于教与学的情感,是教师知识生态系统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情感生态有着不同的水平,与PCK的情感维度形成交叉的关系。情感生态的提出对PCK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症.通常在三岁前可以察觉,障碍或异常主要表现在言语发展与沟通、社会交往以及情绪与行为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孤独症儿童表现出的两种带有刻板和自伤性质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干预,旨在验证该方法对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有效性,并对干预的过程进行实践探讨。治疗小组基于前期行为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运用了前提控制、消退、区分强化等行为矫正策略,进行为期约三个月的干预。总的研究过程包括行为功能分析和干预实施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通过问卷和观察等形式收集数据,最终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结论,认为: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应注重外部因素也就是从环境因素中寻找其原因;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的策略来分析和处理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是有效的;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应关注其身心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孤独症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症,它影响着儿童很多方面的能力和表现,尤其是在社会交往和沟通方面的发展,表现出在与人相处过程中不能作出适当的反应,对与交往的人的特点与个性也不能清楚地进行判断。本文采用对一名孤独症儿童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对人物表情、卡通图片表情、创设不同情境推断人物可能的情绪反应等训练,提高孤独症学生对他人情绪的辨别力。结果显示:通过训练该名儿童在理解图中处境所描写的人物关系和其中人物蕴涵的情绪以及推断人物的情绪反应及感受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75例孤独症儿童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对75例江西籍孤独症儿童进行调查,分析其在基本信息与家庭情况、求医诊断、治疗康复、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的孤独症儿童城镇比例大、男童远多于女童,父母职业较稳定,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家庭收入情况多数不佳。(2)孤独症儿童家长自身建设待加强,康复训练的及时性与持续性不足。(3)教育系统配套措施与满足孤独症儿童入学需求尚存差距。(4)社会支持系统对孤独症问题介入不足。对此提出普及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知识、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将孤独症教育落到实处、为成年孤独症人士建立社区精神康复机构、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闭症儿童在语言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使用的主动性不足.在训练中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说话动机模式,增强自闭症儿童主动说话的愿望;积累语言信息,使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由被动向主动发展;提取语言信息,增强自闭症儿童语言反应的主动性;创设语言情境,增加自闭症儿童主动使用语言的机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