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新疆是一片拥有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世外桃源,这片沃土适合不同民族、地区音乐文化的碰撞交融。本文以新疆地区为例,结合新疆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背景,分析了新疆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某些弊端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也分析了"双重乐感"这一理念在新疆、中国乃至世界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瑛  李爱民 《文教资料》2012,(14):98-100
新疆实施双语教育是发展新疆教育的基本国策,在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双重乐感的提出与实施,成为新疆音乐教育的一个特色。本文从双语教育和双重乐感的概念、本质、功能和实践等方面,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解析,从而得出结论:双重乐感的基础是音乐的双语教育,但双重乐感并不等同于音乐双语教育。双语教育是一种教育体制,而双重乐感是一种教育观念,双重乐感教育的开展必将大力推动新疆音乐双语教育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韻晶 《教师》2012,(32):90-90
文章通过两大部分来阐述乐感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其中第一部分讲述了乐感的定义以及对乐感的概述,只有明白什么是乐感,才能够体会到乐感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或者影响;第二部分详细地阐述和讲解了乐感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或者影响。  相似文献   

4.
喀什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我院立足南疆,位于喀什,传承保护少数民族音乐、促进民族团结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在学生的双重乐感下满足学生内心的听觉诉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文化认同感,理解他民族的文化元素,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尊重,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所有民族音乐文化的观念和能力,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双重乐感”视角下的新疆十二木卡姆高校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双重乐感"的宏观视角出发,通过对"双重乐感"理论的形成背景和哲理思考,在与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比较之下,针对具有综合艺术特征的新疆十二木卡姆的高校艺术教育传承创造性地引入了符合音乐人类学的文化综合传承理念的"全息式"音乐教育传承策略,以期能够遵照已逝恩师周吉先生的临终遗愿,在教育传承的过程中保护新疆各地木卡姆的多样性文化特征和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6.
靳蓉 《儿童音乐》2008,(8):50-51
本文从新疆的地域特点入手,简要地分析了历史上的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各民族间的音乐文化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普通音乐教育正为本地区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创造着良好的环境。同时,双重乐感培养又是音乐双语教学的基础。我认为,民族间的融合是影响本地区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的重要因素。这些有利的因素将伴随本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始终。  相似文献   

7.
乐感培养是音乐教学的灵魂,应该贯彻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做到乐感培养与音乐欣赏、歌唱训练、识谱教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的音乐工作者,在实施音乐教育过程中,要牢记音乐教育的本质特点,更好的对受教育者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乐感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是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个方面,需要我们在训练高职学生钢琴演奏基本功过程中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0.
乐感是一个乐者的基本要素,良好的音乐感能够促进乐曲艺术魅力的展现,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音乐的感染力。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拥有准确、流畅的音乐感能够更好地发挥所弹奏的作品。本文从钢琴演奏的这一方面出发,对乐感及钢琴演奏的乐感培养进行深入探索,以便使弹奏者能够更好地驾驭音乐。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是钢琴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来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教育技术的本质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阐述,并已影响到我国教育技术的健康发展.本文力求清晰、通俗的解释教育技术的本质.并根据对教育技术本质的理解,提出了目前发展教育技术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艺批评是一项特殊的科研活动 ,它研究的对象是文学艺术 ,它的研究活动是通过审美活动作中介来完成的。本文拟从四方面论述 ,即文艺批评的特性 :审美认识 ;文艺批评的标准 :审美价值 ;批评家应有的素质 :审美能力 ;文艺批评的功能 :引导审美  相似文献   

14.
教育技术的本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教育技术本质的关键在于对技术概念的理解。文章从技术概念的历史演变、技术的本质以及技术的分类出发,分析论证了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关于怎样教学的主体技术,并在此观点的引领下,对我国当前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关于音乐剧是否属于歌剧中的一种,历来颇有争议.本文从音乐剧和歌剧的起源、共性、审美特征及流派进行阐述,主张音乐剧不应被列入歌剧范畴,而应将音乐剧从歌剧中独立出来,作为与歌剧并列的音乐戏剧形式而存在.  相似文献   

16.
网络教学的模式及本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通过对直传式、点选式、自主交互式三种网络教学模式及其特点的分析 ,探讨并揭示了网络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当代教育重视人的发展,实现“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特征体现在以生为本、教师智慧、开放多元和创造性教学等方面,在建构上强调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学习氛围、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立足教育功能转型视野,在梳理教育功能转型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同时,为正确认识教育功能转型中的高考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对教育组成部分的归属与本质的讨论,是认识教育整体本质的基础。教育本质是宏观教育本质与微观教育本质的辩证统一,是具体教育本质与抽象教育本质的统一。教育是一种以经济制度为基础,以政治制度为主导,由社会诸要素共同决定和影响其目的、内容、方法的,并为社会整体服务、培养人的相对独立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这种学说认为,美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故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把美育看作是提高教育功效的有力手段和重要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立美教育"的新概念,即美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建立美的教育形式."美的教育形式"是教育自身之美的存在方式,是对教育规律能动运用、自由创新的产物.并非如以往的美育观所认为的那样:美育不过是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外在美的简单照搬和借用.这一观念的"向内转",标志着对以往美育研究的新突破,为一种崭新的美育观、教育观的出现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