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德育系统是由两个子系统构成的:一是显形德育,即以育德为主要目的,有计划有系统专门开设的德育课程、开展的德育活动;一是隐形德育,即在非专门性德育课程和活动中随机释放的育德效应.学校德育的效率如何,关键就在两者能否同步运行,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品德是人才构成要素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以思想政治课为龙头,充分利用各学科的德育因素,跨学科地进行德育渗透,是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做法。由于语文学科本身携带着较其他学科更为丰富的德育因素,所以渗透工作的任务也就更显突出。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许多教师只片面地立足于学科本位,往往不能正确处理德育渗透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有的把二者割裂开来,视二者为双重任务,分门立户,各自完成;有的干脆视德育渗透为额外负担,有意无意地加以抵制。其实,德育渗透不仅不会影响语文教学,还对语文教学有着很好的促进…  相似文献   

3.
王希罕 《陕西教育》2008,(10):80-80
一、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德育更应摆在优先的战略地位。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之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  相似文献   

4.
所谓大语文,即指在学校的各门课程中和社会生活中,内涵最复杂、触角所及最广,几乎同其他所有学科和生活都有密切联系的语文学科。语文是学习任何学科,甚至是开展任何活动的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不能很好地理解各科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阅读课外读物,甚至不能很好地理解广播、电影电视的内容……。因此才提出大语文教育观。大语文教育观的提出,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语文教育的本质特征,而且也为德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因为,第一,语文学科内容富有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是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革命理想教育的有利  相似文献   

5.
黄玉敏 《教师》2012,(12):13-13
学校德育工作的普遍性、立体性、经常性原则,不仅要求学校把德育工作置于首位,而且要求各个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本文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教学为例,谈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无痕育德。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准确把握育德结合点小学语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体现工具性,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  相似文献   

6.
綦家珍 《山东教育》2012,(26):52-53
语文学科的德育,是语文老师凭借语文教材,发挥个人师德的影响,对学生进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行动、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语文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学科在实施德育时有自身独特的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依靠的是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进行。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在面对特务暗杀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  相似文献   

7.
作为职业院校一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的基础课程,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十分丰富,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深远而广泛。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研究。本文着重提出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及积极的道德品质熏陶都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要致力于将小学语文课堂打造成重要的德育阵地,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以行为习惯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9.
对于广大中小学校来说,德育工作不像教学工作那样明确、具体,甚至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笔者在长期的中小学德育实践中提出四点思考,即师德育德、课堂育德、课程育德和活动育德,这四个方面是中小学德育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0.
张金鑫 《天津教育》2023,(26):34-36
<正>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心智、完善人格、养成习惯的关键阶段,德育内容与该阶段各学科教育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语文核心素养,实现智育与德育双重发展目标,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目前如何围绕语文学科特点融合德育、充分彰显学科价值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李梅 《考试周刊》2013,(34):33-34
<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可谓包罗万象、蕴涵古今,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不失时机地、春风化雨般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一、自然导入,营造氛围,在情境创设中实施课程育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育德的基础。教师要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情感是打开心扉的钥匙和沟通心灵的桥梁。育德要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必须做到动之以情。在实施课程育德的过程中,和谐育人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张金华 《考试周刊》2013,(89):23-23
本文根据新课改理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语文学科的特点阐述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语文不仅是工具学科,更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生做人,因此必须重视德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有效地渗透德育,开展有益的语文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德育与智商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实施德育生活化,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前进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特别是职业中学,有一批训练有素的德育教师。在这个队伍中,语文教师是其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学校要实施德育工作,主要载体是课程。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其落实德育工作的情况如何,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语文教学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提供了一种无法取代的工具和媒介;语文教材包括课外阅读教材,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在德育渗透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实现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目标,需要在语文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内容上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适时、有度地实施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长期的工作,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长期坚持,持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在德育渗透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实现中职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目标,需要在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内容上,采用恰当的方式和方法,适时、有度地实施德育渗透.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长期的工作,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而持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亚军 《现代语文》2014,(7):159-160
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为主要任务。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等多重属性的基础学科,其本质特征是基础工具性和思想教育性的统一。因此,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语文德育又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语文德育是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根据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按照语文教育规律对学生所进行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的教育。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决定了语文德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王风雷 《青海教育》2003,(10):31-3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多注重实用性、工具性,讲究情景,欣赏形象,分析作品,很少将德育渗透到其中。其实语文学科在德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便于对学生“德”的培养。德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课堂的德育功能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学校德育重要的介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播种了一些德育的种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道德素质。高中语文教材设计将教育性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作为重要的德育工具,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德育效果,将德育寓于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如何将这种艺术展现出来,是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对发挥高中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课程下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蓉 《天津教育》2022,(11):34-36
<正>小学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不仅要深刻研读教材内容,做好对语文教学的把控,更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早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通过教师创设的各种教学方式培养自身的语文思维,为今后个人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