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极地桃源     
眼皮好重,怎么也睁不开。又是一群人的低语声,在耳边嗡嗡作响。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这样躺在一群人中间。像是做着一个同样的梦,自己却跳在梦境之外冷眼旁观。最后有一个颇具威严的低沉嗓音,结论性地宣布:这个人没法救得回了。 讨厌!我还没到死的地步呢!汹涌而至的恐惧感,惟  相似文献   

2.
对于孩子的恐惧感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孩子害怕的东西与大人害怕的东西一样吗?他们到底怕些什么?当孩子害怕时,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孩子的恐惧感与生俱来,但不全然具有消极意义恐惧感是孩子最早出现的情绪体验之一。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这样那样的恐惧感就开始伴随孩子成长:害怕妈妈离开、害怕突如其来的声音、害怕陌生人、害怕黑暗、害怕东西被抢走……不管我们是否意  相似文献   

3.
英国心理专家日前指出,对孩子们来说,"虚度光阴"也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父母要给孩子自己支配时间的机会,对此,父母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4.
幼小的孩子也有因疏忽而被独自锁在屋子里的时候,这时大人千万不要心急,更不要对孩子埋怨,应马上站到孩子能看到你的地方,同孩子攀谈,就像平日做游戏那样,让孩子处于平静状态,绝不可让孩子产生与大人隔离的恐惧感。  相似文献   

5.
2010年,以"控制梦境"为主题的美国科幻影片《盗梦空间》在全球火了一把,主人公通过某些物件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控制梦的内容从而影响做梦人的个人意识。你是否也想过控制梦境,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梦?实际上,多年来,人们对梦的探究从未停止过。1968年,外国一名  相似文献   

6.
吴宣赫 《中文自修》2007,(11):20-20
一个孩子与星星的对话:关于写作,星星与孩子一样的辛苦,要写周记;星星还告诉孩子一直在做着成长的梦,有悲伤与快乐,要勇敢地面对一切。这是一个梦境,或者就是现实,却是孩子的命运。习作用童话写法,其实是在写孩子与自个内心的对白,表达现代孩子的一种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做了一个变成驴子的梦 虾米的睡意一下被赶跑了:"梦屋、鬼屋和故事屋是什么东东?" "睡在梦屋你可以做一些很有意思的梦,也可以自己调配梦,还可以到别人的梦境里去串门."小可艾说,"我们女孩子都喜欢睡在梦屋."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三言二拍"涉及梦境的共83卷,讲述了110个不同的梦,其中"三言"52卷67个梦,"二拍"31卷43个梦。梦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具有一定的影响:多表现人物的外部特征;部分梦境描写通过白描、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人夜晚经常做梦,早上醒来便自语:"做了个好奇怪的梦!不知道怎么会那样的梦。"有时候梦境令人毛骨悚然,有时候梦中却愿望成真,还有的时候怪梦会来打扰我们,梦里的世界好像乱七八糟,毫无意义。在梦里我们会做一些醒着的时候绝不  相似文献   

10.
⒊艺术管教是给孩子的心理"维生素"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服从自己,一言一行都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成为一个听大人话的好孩子。事实上,培养孩子的服从精神,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孩子应该懂得服从正确的管教,这样有益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有些父母对孩子过于苛求,  相似文献   

11.
若梅 《今日中学生》2013,(27):35-36
刚刚开学,初三同学给我发来的邮件已经不少了。荷雨说:"我是全家的希望,家人的重托都在我身上,我不能输,必须考上重点高中。问题是——最近,我学习不在状态,上课哈欠连天。我都快急死了,要是中考考砸了怎么办?越想越害怕,我整天心里就盘算这个事儿。"飞龙这样描述自己的梦境:"昨天夜里,我做了个可怕的梦,梦到我的大脑变成一个匣子,却怎么也撬不开。后来终于把它撬开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孩子总归是孩子,身上或多或少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尤其在学习上的坏习惯,一旦被父母发现且"屡教不改"的话,父母就不能容忍,常常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  相似文献   

13.
我常遇到这样的家长:面对孩子的缺点,不知道该怎么办。家长焦急的程度,比自己遇到挫折还要厉害。有时对孩子采取打骂的态度,可效果并不好。因为孩子很快又犯同样的毛病。那么该如何做呢?笔者给家长出几招儿,试试看。 接纳孩子 做父母的,往往不能"完整"地接纳孩子。他们常常只能接纳优秀的孩子,或孩子好的一面。而当孩子有缺点、有不足时,或者当孩子表现  相似文献   

14.
吴波 《学周刊C版》2014,(1):135-135
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人说,父母对孩子要"懒"一点,不要大包大揽,因为父母"懒",孩子才会"勤"。的确是这样,父母把什么事都做好了,孩子当然什么都不用做,长期下去,只能培养出一个什么都不会做也不想做的懒孩子。仔细想来,教学中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语文教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从字词句到文章分析再到课后练习,  相似文献   

15.
《启蒙(3-7岁)》2012,(12):24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表达方式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对孩子气质、修养的形成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信任的语气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果孩子想做什么,你要用信任的语气对他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做成。"这无形中给了孩子一份自信,让他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尊重的语气  相似文献   

16.
秘鲁把幼儿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对孩子的感性认识上,由此培养出了众多的艺术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在秘鲁,孩子犯了错误,父母总是先问孩子当时的想法,对孩子就像对成人一样,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完孩子讲述事情的经过后,父母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即使父母这时指责孩子,孩子也会认识到是自己错了,从而认真吸取教训。孩子和父母的互相依赖关系就是由此建立起来的。秘鲁家长很善于通过对话使孩子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然后主动去做。他们从来不逼孩子做这个做那个,或者应该这样做或那样做,而是把孩子当一个完整的人来尊重。秘鲁的父母认为,让孩…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国画讲究"留白"。这样的画面疏密相间,别有情趣,让人回味无穷。我们的家庭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做父母的对孩子的物质生活、习惯养成、思想教育、学习辅导和个人空间等方面也应该学会留有余地,不能面面俱到,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和谐地发展。对孩子的物质生活要学会"留白"  相似文献   

18.
女儿性格偏于懦弱,胆小怕事,信心不足,不敢抗争,这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在孩子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例如: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做游戏输了,玩具被人抢走了,这些挫折对孩子未必是坏事,相反,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甜蜜的梦》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为了培养学生想像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而设置的课程。通过梦天使的引领,以学生熟悉的"梦"为题材,讲解关于梦的科学知识,并且让孩子回味各种各样的"梦境",体验"甜蜜"的美好感受,再通过独特的表现技法—刮蜡画来表现,让孩子在新奇中体验制作过程的乐趣,从而既培养了孩子想像、动手、创造能力,又  相似文献   

20.
《家教世界》2012,(23):42
1918年10月的一个夜晚,波兰乡村姑娘罗娜入睡不久就做了一个很可怕的梦:她看见自己的未婚夫斯坦尼捂着血流不止的伤口,在一条阴森恐怖的隧道里摸索着,大哭大喊:"罗娜——我亲爱的罗娜——"在梦境里的罗娜也哭喊着叫道:"斯坦尼——我在这儿——你等等我啊——"罗娜从梦中哭醒了。罗娜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呢?原来,两年前她和斯坦尼相爱并订了亲。不久,她的未婚夫参军上了前线。斯坦尼走后只来过几封信,以后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