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鉴于目前鲜见关于中国高校不同类型RD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差异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利用我国1999-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这一问题。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高校RD经费总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但高校基础RD、应用RD以及试验与发展RD经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梯次递减;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所有类型高校RD经费支出都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中部地区只有高校应用RD经费支出的促进作用显著,而西部地区不同类型高校RD经费支出的作用都不明显。因此,我国不同区域高校RD活动的支出结构需要进行深层次调整以充分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分析和评价既有利于地方高校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改进高校科研工作管理,又可以为宏观决策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安徽省地方高校为样本。通过建立分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10年地方高校四个维度的创新能力和总体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具有参考意义的结论,并建议安徽地方高校在注重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重点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提高产出效率和知识市场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高校综合影响力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国家和高校都非常重视,但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本研究以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实施的本科生“天翼”计划为例,详细阐述了从选择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到数据处理、论文撰写等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操作步骤,以期为有兴趣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大别山实验区发展的动力,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和模式.发现企业创新能力、区域创新投入、产学研合作运行模式和促成产学研合作的推力,制约着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体制,可以有效地提升区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础科学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在国家科技发展、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高校是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高校基础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对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准确识别我国高校基础科学研究发展态势及特点,理清我国高校与世界一流高校的差距,对于全面提升高校基础研究能力至关重要。文章以自然指数排行榜中10所顶尖国外高校、10所中国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然指数、Web Of Science数捆库和Incites分析平台,从数量和质量两类指标,系统分析我国高校发展特点。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整体基础科学研究实力大幅提升,但研究的“质”与“量”、高校层次、区域分布、学科生态。科研国际合作等发展仍不均衡。基于此,提出了加强中国高校基础科学研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税收竞争和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税收竞争有利于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税收竞争与产业集聚的交互项正向调节区域创新能力;税收竞争对产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存在门槛效应。应采取竞争性税收优惠政策,促进资本、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提高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形式,剖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基地建设、评价体系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分析框架,分析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变化趋势与特点,并对影响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基础研究能力上,各高校之间的差距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技术创新能力差距总体呈现扩大的趋势;人力资源的数量与基础研究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不确定,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高校科技经费支出结构的不同将对其基础研究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产生不同影响。学校-产业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加强,对基础研究创新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会显著提高高校的技术创新能力;我们对基础研究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二者并不存在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成因分析及其建设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提高’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形式,剖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基地建设、评价体系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我国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背景下如何提高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利用52所原"211"高校2016年就业数据,建立OLS模型研究高校层面因素对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原"985"高校研究生的就业工资水平高于非"985"研究生,然而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比学校身份更有助于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研究结论一方面为"双一流"建设实现动态监测和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为高校制定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利用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和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引入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2)区域创新能力是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即数字经济可通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3)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赋能效果存在异质性,分区域看,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分维度看,数字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而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据此,政府应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刘佩璐  楚世伟 《考试周刊》2013,(71):193-195
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制度厚度则描述了一个区域通过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搭配产生协同作用而使得该地区获得经济动力,可见制度厚度对于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近几年关于制度厚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测量体系,并以长春市工业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和测量长春市区域创新能力,再通过制度厚度的构成要素,探讨制度厚度对于区域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不仅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提升高校整体形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提高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过程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是开阔科研人员视野,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术交流是学校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渠道,在提升我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实证研究在中国教育研究领域的持续扩张,围绕教育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持续涌现,但尚无研究通过因果实证的角度和方式探究实证研究对教育研究的作用.本研究利用923901篇中文教育研究成果的定量数据和124位访谈对象的文本证据,基于学术知识市场模型、成本-收益机制框架和理性决策视角,综合定量和定性方式探讨教育实证研究对中国教育研究产生的效应及其背后原因.研究发现:(1)实证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数量/占比持续上升;(2)实证研究的篇均下载量和篇均引用量均优于非实证研究;(3)质量实证效应相较影响力实证效应的降幅更大;(4)质量实证效应明显受到影响力实证效应的中介效应腿掩效应支撑;(5)学术研究期刊编辑人员、审稿人员和研究作者与读者对实证范式特征的看法因个体内在特征和所处外部环境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前述分析,本研究认为不能简单地认定含有实证特征的实证研究显著增强了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影响力和质量,伴随着实证研究的数量/占比增长,有必要通过拔高、固中和托底优化教育实证研究的整体水平,最终通过完善知识生产过程、坚持多元化标准、理性看待范式争论和推动范式融合实现对中国教育研究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方面的影响,基于2013—2020年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中的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数字产业化影响区域创新、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并且通过构建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以及空间杜宾实证检验,得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创新空间溢出效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提出加强区域技术中的技术相互联系及资源共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新型科技基础建设并增加使用率,提高数字技术的发展等几点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区域城市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专利作为高校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评价指标之一,以国内专利为视角研究提升江苏高校的创新能力和专利质量的路径值得探讨。以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报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同时利用智慧芽patsnap系统对江苏高校的专利进行全局分析,研究了江苏高校近年来专利申请的趋势、申请种类构成的变化、专利IPC分类布局、授权专利和有效专利的情况,分析了江苏高校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探索通过提升专利质量和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增强高校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自2009年11月以来,科技部等六部委选择了安徽、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广东、四川和辽宁等省(市)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试点工作。根据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的有关数据,通过利用SPSS的主成分分析法,在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各试点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安徽创新能力的基本状况以及影响安徽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进而提出提升安徽创新能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对广西大学和广西财经学院两所高校进行走访调查,了解两所高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情况,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学教研践”培养模式形成了初步实证,也反映了地方性高校开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别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文章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TOPSIS法和熵权法与期望求值法分别测算了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了省域尺度下高校科技创新时空格局及聚类情况;依托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PDM)揭示了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年度均值呈现总体上升态势,但“西部短板”特征明显;省域尺度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格局与经济版图存在一致性;高校科技创新具有良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应,能够同时促进区域经济联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进而促进本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但对区域经济联系不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集2010-2012》是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继在2006年出版《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典型案例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2008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集2008-2010》(浙江大学出版社)之后,为系统总结近年来高校与地方、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与模式,展示我国产学研用结合所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宣传我国高等学校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典型案例,由教育部科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