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人生的大半部分时间,都处于贬谪生涯中,佛禅使得苏轼在痛苦的贬谪生涯中能安然自若,泰然处之。将苦难化解于无形,化解于内心之中。佛学的般若空性彻照人生,自我解脱,随缘自适,以超脱豁达态度对待自己和人生,同样也启迪了苏轼的谐趣词创作。  相似文献   

2.
苏轼人生的大半部分时间,都处于贬谪生涯中,佛禅使得苏轼在痛苦的贬谪生涯中能安然自若,泰然处之。将苦难化解于无形,化解于内心之中。佛学的般若空性彻照人生,自我解脱,随缘自适,以超脱豁达态度对待自己和人生,同样也启迪了苏轼的谐趣词创作。  相似文献   

3.
苏轼与佛禅缔缘甚深。这种因缘对其思想及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其生平思想和诗文,从视人生如梦、唯脱略身心的悟者情怀,随缘放达、任性逍遥的居士形象,清旷无尘、静谧空寂的苏词境界等三方面探讨其词作呈现的佛禅风神。  相似文献   

4.
苏轼与佛禅缔缘甚深.这种因缘对其思想及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其生平思想和诗文,从视人生如梦、唯脱略身心的悟者情怀,随缘放达、任性逍遥的居士形象,清旷无尘、静谧空寂的苏词境界等三方面探讨其词作呈现的佛禅风神.  相似文献   

5.
苏轼与佛禅     
苏轼是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和宋代特有的社会氛围培育出来的民族文化精英。本文着重探讨苏轼与佛禅的关系,即苏轼学禅的原因、历史,佛禅对苏轼的影响以及在其作品中的反映。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探讨民族文化是怎样影响和造就文化名人的,而文化名人又是怎样发展民族文化,从而显示民族文化承传的。  相似文献   

6.
苏轼于佛学浸染极深,佛禅思想对其词的创作有很大影响.苏轼词中常含有佛理禅思,表达他人生如梦的感受以及虽处逆境却随缘自适的人生智慧;常展现出一种空灵澄澈、静寂清寒的禅境.  相似文献   

7.
苏轼一生服膺儒释道三家,儒家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佛老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苏轼在文、诗、词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词代表了宋代文学最高成就。世人往往注意到苏轼诗和文中体现的佛禅思想,却忽视了佛禅思想对苏轼词的影响。现从苏轼词"梦"的意象上来看佛禅"空"、"无常"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苏轼接受的是中国禅宗,而摈弃的是印度佛教的外形。他对禅宗的接受有三个时期最为重要,分别是倅杭时期、黄州时期和惠儋时期。苏轼人生经历的这些变化,恰恰与中国佛教禅宗史以及中国文化史的历史沿革,有着某种内在的吻合和联系。这些吻合与联系,从宏观背景上促进了苏轼对佛禅的基本态度的形成。苏轼凤翔时期主要接受佛教艺术史,倅杭之后开始渐次深入到中国禅宗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中。这种转变既有苏轼个人人生经历的必然性,也有与苏轼贬谪所在地域佛禅情况的吻合,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苏轼由佛向禅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9.
元祐时期,词学、佛禅同得繁盛发展,佛禅对词产生多方面影响.语言层面表现为:以佛语禅句入词;大量使用口语俗语甚至恶俗秽滥语;运用禅宗句式和语言方式;翻案创新.意义层面,表现为化用佛禅思想、意象、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的情感,如牧牛、散花意象,人生如梦思想,返本归心、明心见性的参悟体验和精神境界.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还有一些词通首阐述佛理禅趣,以词说佛说禅.不同于其他时期的词坛,此期词人为改善词的生存环境,还主动与禅交锋,留下了一些表现机锋的词作,显现出佛禅与词关系的生动性、丰富性.  相似文献   

10.
苏轼的学术思想灵活通脱,博采众家,其中禅宗关学观念对他的思想与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他将佛禅的清灵之气注入到诗歌创作之中,从而使其诗歌具备了心无滞碍的色空观念、平淡自然的艺术追求、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三个方面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梁实秋的散文创作中不难看出他对佛禅的兴趣。本文从考量梁实秋作为一个兼具传统士大夫和自由主义意识的文人的文化构成和文化立场入手,探讨禅宗思想对其散文创作态度和作品风格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轼才华横溢,一生仕途坎坷,被贬飘零20多载,不仅没有沉沦厌世,反而始终以一种旷达超脱的态度面对身世的沉浮,其巨大的精神力量成为后世诸朝文人士大夫失意时的心灵寄托。他面对人生剧变时所表现出的宠辱不惊、冷静坦然,与佛禅思想对他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从具体的诗词出发,浅析苏轼三次被贬谪时的随缘自适、任运自在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3.
苏轼接受佛教影响的情况较为复杂,这也相应体现在其词的创作中。苏轼对人生之虚幻与无常的深刻体验,使得其词往往否定现实价值观念的束缚,从而透示出人生思索的深度;而禅宗“真如本性”、“安心”等思想更是苏轼乐观旷达词风得以形成的重要根源;中国传统文人接受禅宗思想启发,对恬淡静谧、与自然融合而又跃动着生命灵性的美感偏爱有加。苏轼亦将此种美感写入词中,从而再一次拓展了词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梁实秋是一位传统知识分子,儒释道的精神在他身上表现得都很明显.就其散文作品来看,体现出"一切皆苦,万法皆空"的佛禅苦空观,"无念"、"在尘出尘"的佛禅生命观以及"空寂"的佛禅审美境界等.梁实秋佛禅思想的形成,是与他先天的气质禀赋,他所受的东、西方教育以及中年以后对佛禅经典著作的大量阅读分不开的,这些都促成了其散文超尘脱俗、适意自然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对佛禅的独到体会,使苏轼逐渐形成他独具特色的随遇而安、旷达自适的人格特征。这种人格因“乌台诗案”之人生转折得以强化,黄州时期正式出露形成,岭海时期全面深化。苏轼旷达自适的个性在各时期均有多样化的表述方式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6.
废名的诗歌创作曾一度被人遗忘,但是作为废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不应该被忽视。在其诗歌创作中存有大量的佛禅思想的影响,导致其诗歌由于阐发哲理、佛禅思想较重而难于解读。在难于解读的背后,体现的却是废名要在理想之国度中建立一个美好的禅境,并以此来引导自己在现实之中负担的沉重却又淡泊的现世人生。  相似文献   

17.
废名一生的创作和思想,常常变动不拘。其创作的整个过程是随着社会现实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一个由画梦到纪实的过程,整个过程其思想中所蕴含的佛禅意蕴也随着作品表现上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8.
金诗流露出强烈的佛禅佛禅意识和情趣。这种倾向主要反映在空寂虚幻、归家休歇和物我一如三个方面。它们皆为佛禅学说中的重要内容。这种现象从特定侧面揭示了佛禅对金诗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慎涛  冯阳 《天中学刊》2005,20(6):101-102
王维与佛禅有密切关系,其思想多受佛禅影响,并留下许多禅诗。对王维的诸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佛禅思想的评价、禅诗的品衡以及画与禅的评价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佛禅思想的个体价值观是:在吸收、融合佛禅思想时,始终以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追求个体生命的适意、任远。表现出的对禅的理解就是:尚禅,却非专一精研,而是融合各种流派的思想;崇佛,却非割裂儒、道思想,而是融儒、佛、道为一体;好禅,却没有放弃生活享受,仍在追求情感的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