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在互联网上分享信息时包含了许多模仿的行为,如"XX族"和"XX帝"等这类新词的创造与使用。而模仿又是模因的主要传递方式,它与网络新词的传播方式相似。本文在模因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网络新词特点及翻译现状,总结出四种网络新词翻译策略,为将来译者翻译网络新词时提供翻译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科技等的不断发展,语言也在发展。网络新词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体现。当代人们为了交际的便利性,在网络交流中不断地产出如谐音代替原本词汇的网络新词。此外,还有更多的网络新词被年轻的网民们接受、推崇。本文以网络新词"不要不要的"为例,分析其语义及产生的原因。我们认为,"不要不要的"一词的本质是指某事的程度;人们认知中的隐喻机制促使该词汇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网络新词是指"网络用语",即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网络新词的产生多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经验与感悟,与人们的认知活动密切相关,因而被大众所接受。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Lakoff和Johnson的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研究网络新词中的认知隐喻现象,旨在阐释隐喻与词语发展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对认知隐喻概念的理解,也加强了对网络新词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田运生 《现代语文》2008,(11):21-21
乡村语文教学面对网络新词显现出的是尴尬和无奈。上网机会少,接触网络新词的机会少,师生之间交流少,运用网络新词的机会少,更主要的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排斥和拒绝网络新词。因此,很多已经被大众接受和运用的网络新词迟迟进不了乡村语文教学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网络新词包括反映新事物的词语、反映新事件的词语和表达既有事物现象的词语.我们发现,词语模是网络新词生成的重要方式;新异、谐趣则是网络新词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徐蕾 《华章》2013,(32)
网络新词是互联网及其对应的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是一种随着时事更新变化的崭新语言形式,是语言文化的进步。本文试图分析了网络新词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形式,借用形态学中英语构词方法,复合法、缩合法、杜撰法及翻译中的意译法来浅析网络新词的翻译,旨在帮助了解网络新词文化的同时,尽量减少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必要的误解或交流障碍,使网络新词既能够在目标语种找到对等的翻译,又不失原语特色。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日益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来,网络新词更是层出不穷。语言本身是流动的,是在不断发展和丰富的。网络语言的繁盛正是网络平台发展伴生的一种文化现象。针对2015年网络新词"Duang"的迅速走红这一现象,从模因论的视角来阐释网络语言的模因形成、复制和传播及其社会影响。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越朦朦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有一个新的语言现象十分引人注目,那就是网络新词。十动然拒、喜大普奔、累觉不爱、人艰不拆、不明觉厉……这些貌似"成语"的四字词组,乍一看真是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在网络世界,如果你不明白这些新词的意义和用法,那就真"OUT"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这些网络新词语吧。  相似文献   

9.
不明觉厉、男默女泪、火钳刘明、细思恐极、人艰不拆……这些令人,一头雾水,却貌似成语的网络新词,近日在网络世界流行开来。这些"成语"虽言简意赅却晦涩难懂。然而,也有不少网络词语正走进现实,它们不仅出现在青少年的作文中,甚至连《现代汉语词典》也收入了"囧"、"雷"这样的词汇。那么,网络新词是否会给传统语言文字带来负面效应?能否被广泛使用呢?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社会里,随着社会事件的出现与传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网络新词新语。从网络发展初期的数字化符号"886"(拜拜了)、"3Q"(Thank you)等,到后来的"囧"、"给力"等,再到最近流行的"人艰不拆"、"高端大气上档次"等用语,网络新词新语一直都在高调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2013年流行新语"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本文拟就"土豪"一词进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大量汉语新词随着科技、网络和生活方式的发展而产生并快速传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汉语新词是中国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一面镜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土豪"新词的翻译引发了人们对于此类词语的热烈探讨。本文将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指导,结合汉语新词的不同类别,尝试探讨汉语新词的英译策略。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旨在为汉语新词英译探索一条更合适的道路,借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繁荣。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的心理活动最直接最灵活的现实反映,网络新词通过语言使用表征青年文化样态。青年使用网络新词的方式多样,具体有旧词新义、象形可感、谐音巧用、缩略词运用和中英文混搭。网络新词之所以被青年人广泛使用,是因为它们具有形式新颖、传播迅速、时效传播和跨越阶层的现实功能。青年使用的网络新词客观上呈现了青年符号文化、青年审美文化、青年心理文化和青年精神文化。应从正向宣传鼓励青年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传播平台的舆论引导与监督、规范网络新词的使用和加强青年的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引导青年合理使用网络新词。  相似文献   

13.
郭路瑶 《海外英语》2013,(15):118-119
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汉语中一些极富创造性的新词也在报刊及网络上屡见不鲜,"蚁族"、"蜗居"、"草莓族"、"裸官"等形象贴切、意义丰富的词汇早已被广泛使用,然而其英文翻译却众说纷纭,始终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抛开翻译学中直译与意译、同化与归化这些老生常谈的争论,若从隐喻认知学的角度出发,汉语新词翻译将迎来新的曙光。分析汉语报刊新词的隐喻翻译原则,并根据具体的实例提出不同的翻译策略,对汉语新词翻译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随之而来的新事物、新观念不断涌现,新词新语也日渐繁荣。"嗨"字家族是时下流行的系列新词,体现着语言旺盛的生命力。"嗨"已经可以作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灵活地运用在汉语句子中。社会文化因素,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推动,以及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其产生并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三言式新词"高富帅"是近几年风靡起来的新兴词语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本文旨在以"高富帅"一词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分析三言式新词从产生到后来的发展变化所经历的原型提取、范畴化、隐喻和转喻等认知过程,从而揭示网络新兴词汇背后所体现的当代人的社会、文化以及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6.
黄小凤 《海外英语》2012,(5):272-273
网络的流行与普及为中英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创造了基本条件。而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多,为了交流的便利和需要,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新词。这些新词一眼看上去多少有些奇怪,但再读一遍就会明白其所表达的意思,如"酱紫啊""闪""FQ﹙愤青﹚"等等。该文通过观察最近流行的网络新词,发现其构词规律,得出其之所以流行的原因并指出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以便读者能够对其有更深的了解,能够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新词每年都层出不穷。传播速度之快,使用范围之广,令其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有必要在教学中引入网络新词。本文着眼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网络新词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并据此尝试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网络新词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沈晶 《文教资料》2008,(31):37-38
随着Internet媒介的交流的增多,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词语是网络语言的核心成分.网络词语分为四类:"汉字新词"、"表意数字"、"字母缩写"及"情意符号".网络词语的使用将会对部分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影响电脑的输入方式.  相似文献   

19.
"单身狗"作为以"XX狗"的语言形式的网络新词,在英文媒体中出现多个英译版本。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翻译策略,本研究分析了single dog和damn single两个版本的部分中英文媒体的使用情况和蕴含的中西方文化内涵,提出了在对待网络新词的中译英的可行性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总是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表现在词汇上,就是新词新语的不断产生以及旧词语的逐渐消亡。本文主要讨论了近来产生的网络新词的一些情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何为新词新语;讨论新词新语的意义;现阶段网络新词产生的背景、分类及其特征;网络新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