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历年高考地理试题,气候内容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前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一般成因、特点及分布规律。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不断创新,很多试题在现有的中学教材中找不到答案,而是要求考生必须根据学过的知识,结合试题提供的材料或地图上的信息,经过独立思考,得到答案。下面,笔者就气候类型的这种“擦边球”作简要分析,以供参考。一、同一气候类型的内部差异(一)地中海式气候1.暖夏型地中海式气候暖夏型地中海式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与中学课本上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但2005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对凉夏型地中海式气候…  相似文献   

2.
如何把《生物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之中呢?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主题式教学设计是以实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要途径,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新型设计形式。这种教学设计改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程”设计,使之成为关注学生发展的“学程”设计。1.主题式教学设计的设想《生物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教学内容应该还原到真实的生命世界中,用贴近学生的真实生命现象来展示教…  相似文献   

3.
黄春燕 《教师》2019,(14):79-80
减数分裂的内容对学生构建遗传学知识体系有重要作用,是遗传细胞学的基础。在高三第一轮复习时采用"教师导思→学生探究→师生总结→优化提升"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已有的结论设计成高质量的递进式问题,刺激和引导学生对知识持续自主建构的"倒叙式"问题驱动教学,将"让学生在知识线索中学习知识"转变为"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能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节课的结尾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功的结尾语言,可通过对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梳理、概括,揭示规律、画龙点睛、提炼升华及引导探索等形式,把一个完整的知识交给学生,使它在学生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现介绍几种独特的结课方式。梳理式结课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都有其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利用授课结束前几分钟与学生的谈话,把本堂课内容做一番梳理,把“脉络”理清,这对于巩固、强化课堂上已学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按照下面几个问题的思路让学生进行小结:1.在这节课上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懂得了什么?探索到了什么规律?2.你…  相似文献   

5.
在全纳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实现这种"伙伴式学习",促进伙伴间的共同成长,提高语文素养呢?我们课题组进行了不断深入探索和研究。从伙伴式学习概念的界定到组织形式,从伙伴式学习的理论依据到具体实施,努力通过"伙伴式学习"这一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都能有长足的进步,缩小新市民子女与本地学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2017,(16):12-13
<正>1支架式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支架式教学是指为学习者在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所构建的一种概念框架。该框架中的概念是对知识理解的一种辅助,因此,在具体学习之前要将学习目标逐个分解,层层递进。支架式教学设计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支架"。这种"支架"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突破重难点。2支架式教学的实施程序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确定支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反思能力,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性学习数学。那么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一、在课前、课中、课后有效指导学生反思1.指导学生课前反思。针对数学这门课的基础性及应用性较强,很多知识都要以一些已学知识为基础,课前可指导学生自我提问:我上一节课内容复习好了吗?下节课内容预习了吗?新授课内容涉及的一些已学知识都掌握了吗?新授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确定了吗?让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内容和组织形式.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就要设计"先行组织者";改变学习内容呈现形式,上下位迁移;发展思维深度,纵向迁移;拓宽思维范围,横向比较;科学组织变式训练,学习方法迁移.  相似文献   

9.
一、"提什么样的问题"——要正确处理问题类型选择与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1.设计情境式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可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想"探个究竟",自觉或不自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理解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正支架式导学,是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一步步提升学生学习的水平。那么,如何以"现有教材"为基点,立足课堂与课外学习,通过支架式导学的方法,引领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做法。一、方法助学式方法助学,教师要围绕学习核心问题,按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理解框架,以学法引领为主线,分层设定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不同学习内容及学习策略,自主构建学知,学会自主评价,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87):16-18
研究数学课程内容是以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知识为核心价值,要求课程内容的设计为学生将来的研究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而深层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紧紧围绕着具备趣味性的学习主题开展合理学习,能够将学过的知识与技能付诸行动,进而得到更有意义的学习过程。"问题式学习"是落实深度学习核心理念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对策。文章即从"问题式学习"入手,讨论了"问题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1 多角度设计习题,调动学生潜能 单一形式、知识点的习题,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因此要注意题型的变换、知识的分解与组合.如在预习题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到浅显的、基础的问题,又不能过于直白.在芳香烃的教学中出现"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等概念,课本只用简短的3行字将内容加以概括,怎样把这部分内容讲活,让学生易于掌握呢?笔者设计了一组习题.  相似文献   

13.
问题式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地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展示、质疑、反馈和矫正等方式作用于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式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让学习者置身于问题之中,从而使"学习"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有两种形式 :接受式与探究式。学生通过教师的传授而理解并掌握教材 ,是接受式的学习。接受式的学习往往限制学生独立地、开阔地进行思维 ,也影响智力的充分发展。探究式的学习则能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知识技能 ,并能充分发展智力和创造才能。探究的学习形式就是启发引导 ,即 :教师把问题带进课堂 ,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教师如何把问题带进课堂进行引导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整体性。提问要紧扣教材 ,围绕学习目的 ,教师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练习是巩固知识,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经常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好处。 一、变式练习 变式练习题既要结合学生已学过的内容,又要给学生带来新的信息,使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如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可设计这样一组练习。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式的学习,学生往往处  相似文献   

17.
田科 《教育》2015,(3):42-44
一、语文教学中的项目学习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整体教育理论及发现学习理论的思想,考虑教师与学生角色、活动过程、学习资源、知识迁移等内容,结合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与项目学习流程形成了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主题式项目学习设计模型(表1)。这种模型体现了动态、循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构建知识.而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初中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一方面来源于教材;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呢?一、设计情境式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与本课相关的数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逐步揭示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极切企盼"探个究竟",自觉不自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把握学生的学习生长点,即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是否已达到或部分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凭自己的主观感觉或教学经验判断学生的这种学习生长点,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成人与儿童的思维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意断式的"认为"容易造成主观认识偏离客观实际,从而导致教学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为了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的学习前测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学习前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编制成测试题目,在备课之前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的结果会较为准确地告诉我们学生"现在已走到了哪里".  相似文献   

20.
园林树木学是我校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骨干课程,针对该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建设,从教学模式与内容到教学手段与方法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授课过程中运用"2点1面"式教学方法,由以往单纯的叙述知识形式提档升级为将知识点(点)融于所属的知识体系(面)中讲解,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同时确定讲解知识点的切入点(点)的授课模式,即"2点1面"教法。这种教学方法,变学生机械的"记忆知识"为积极的"理解知识",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教学效果和体验感,提高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认知与理解能力。该方法着力探讨"怎样教会学生"的问题,基本解决了老师"教的好"与学生"学不好"之间的教学矛盾,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