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视语言教学 ,打好语言基础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是教学大纲的核心思想 ,也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 ,本文着重围绕语言基础及如何发展和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1.以实践为原则 ,打好语言基础对于外语学习者 ,发展交际能力 ,必须首先培养一定的语言能力 ;另一方面 ,语言的交际特征又决定了语言能力必须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培养 ,才有可能发展为交际能力。因此 ,以实践为原则 ,通过实践打好语言基础 ,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精讲多练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语言教学都是重视语法而忽视语言语用功能的传授,这已成为学生交际能力提高的一个障碍。成功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单靠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相应的语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可以使学生根据语境恰当的运用语言,从而使交际更为成功。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不单纯是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和使用,它还包括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我们应该看到,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不是将每个学生培养成英语语言专家,而是使学生具备运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能代替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为交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将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英语在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英语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及其薄弱,这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一大障碍。因此如何让高中生通过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来提高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成了我们一线教师所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语用能力的欠缺必将导致语用失误,因此语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这已成为学生交际能力提高的一个障碍。成功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单靠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相应的语用能力。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它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实现交际必不可少的因素。把语用学理论原则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桑莹莹 《海外英语》2012,(23):120-121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努力造就兼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同时,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8.
朱玲 《大学教育》2013,(15):13-14
外语教育的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和写的能力,协调过级考试与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探索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并重的教学途径。过级考试重知识轻能力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交际能力的培养。培养交际能力和重视语言知识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以牺牲语言知识教学为代价培养交际能力,结果将是交际能力因缺乏语言知识基础的有力支持而难以提高。课堂上语言知识的讲解操练和真实的英语交际活动相得益彰,学习与习得并行,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重视语言能力的学习,忽视语用能力的培养,继而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句空话。本文论述了在韩国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语用能力的问题,提出要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最基本能力,也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改变重读写、轻口语能力培养这一倾向,结合教学实践,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全新课堂。  相似文献   

11.
“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不仅包含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和使用,还包含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因此,英语教学要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量,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使用交际工具的能力是在不断的语言运用中培养起来和提高的。因此,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英语教学工作者必须注意和认真思考的问题。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普遍只学习课本知识,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实现跨文化交际是外语教学的目的,中西文化差异是跨文化教育的障碍。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导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把语言教学和跨文化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只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训练,结果学生虽然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但语言运用能力低,这与目前国家需要大批具有扎实的外语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状况不相适应。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因为这是获取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语言输出(output)、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和实现综合语言运用的一个基本前提和基础。阅读教学不仅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还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培养其他的语言技能。知识和技能相辅相成,如何教好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课成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高中英语阅读课层次教学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学习的一种手段,"听"是掌握英语的必由之路。学习说话、学习发音都离不开听。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而说是口头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说的能力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听说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和提高读写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听说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来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外语,就应该以实现跨文化交流为目标。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各国文化相互交织,这要求我们必须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是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基础语言知识的学习,忽视了用英语来交际的本领的培养。因此,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不仅传授好基础语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流的工具。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使用掌握的语言知识参与社会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过程必须充分体现交际性原则,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本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有着几年初中英语教学经验的教师,我在最初的教学中,没有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几个教学循环下来,发现结果并不理想。所以我认为必须从传统的重语言知识教学向重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转轨,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真正使英语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富有生命力的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19.
李健 《学周刊C版》2010,(2):143-14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英语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初中英语教学为适应这发展的需要,把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放在了重要地位。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这样我们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设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交际活动的语言环境,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学JEFC新教材的实施 ,一种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外语教学法被提上外语教学的日程。即如何在训练和提高学生学习交际能力的同时 ,又让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现象呢 ?下面本人谈几点对语法教学的看法。转变教学观念 ,改进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讲授语言体系特征。更新教学观念的关键是以运用语言为教学目的。通过大量实践把语言知识转化成语言技能 ,并将这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 ,教师的责任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注多少的语法知识 ,而应尽量在具有交际的语境中进行教学。听说的培养在先 ,表达能力在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