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走向田园后,闭门不出,拒见俗客。我想,看待"推门听课",只需将陶渊明的话改一字就可以了,"门虽设而常‘开’";敞开门,欢迎别人随时来听课吧。  相似文献   

2.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人是永远处在痛苦中的个体,但人也可以借助解脱之法祛除痛苦,通往幸福之路。陶渊明的一生磨难重重,有诸多深刻的痛苦体验,可喜的是,他为自己修筑了一方精神家园,使其远离世俗之悲苦,实现了内心的宁静和愉悦。借助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分析陶渊明的痛苦和幸福,对于解读陶渊明的归耕田园与价值追求,深入探究他的作品,理解他成为后世文人精神楷模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周公,可否晓得天地之间竟有鲲、鹏二物?答曰:不曾见过。缘何?只因世间庸人为功名所累,无法在朗朗乾坤之中逍遥一游罢了。再问,可知何为逍遥游?是否如同武侠小说上一般飞檐走壁如履平地?或是如神仙般腾云驾雾?复答曰:没见过。是的,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逍遥游,老庄两人做到了吗?没有。陶渊明做到了吗?没有。鹏纵然大,可还是要借九万里风才能起飞。真正的逍遥游则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相似文献   

4.
"逍遥游"是庄子体道和养生的最高境界,渗透在<庄子>一书的许多论述环节之中,因而"逍遥游"又是任何人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的.这个论题得以确认后,<逍遥游>中出现的许多形象和所描写的一些事实均具有正面意义和实在性.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所表现的诗意与襟怀现实而完美地昭示了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境界。或者说,借用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境界说”,可以认为《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代表了陶渊明站在“天地境界”对自然、功利乃至道德境界的同时超越。这就是陶渊明选择返归田园过耕读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勇气与智慧的思想资源,也是陶渊明为人为诗何以超绝凡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胡宏昇 《学语文》2012,(2):20-21
庄子在《逍遥游》中充分运用了多种反差式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阐述了其逍遥游的理想。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反差式艺术形象的分析来探寻庄子美学精神的表达方式,进而深刻领会庄子是如何追求生命自由的逍遥境界。本文根据《逍遥游》的义理表述,将之分为五大段。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平淡的描写中也正是其以“素”为美的审美态度使平淡素朴的农村田园生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义。陶渊明在“素”中发现了意、道之真,并且体味到了真美,从而归田园居,灵魂获得了真正的自由。田园是陶渊明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8.
关于《庄子·逍遥游》的主旨含义,历来有许多种说法,且多从哲学和思想的角度来探讨"逍遥游"的具体思想意义。如果转换视角,从文本分析和切题的评点学角度来分析,并借用清代《庄子》散文评点名家刘凤苞的《南华雪心编》的方法和建议,从"逍遥游"三个字在文本中的出现,进而探讨其基本含义,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这样的视角,可以把"逍遥游"界定在"清虚之境",即"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无为其侧,寝卧其下"。  相似文献   

9.
古代绘画中存在着大量关于陶渊明的作品。这些作品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取材于他的作品;第二类取材于他的遗闻轶事;第三类是陶渊明的肖像画。考察这些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可以看到陶渊明在画家心目中的影像,进而探讨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所体现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以及陶渊明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选用了陶渊明的三篇(首)诗文:《归园田居》、《饮酒》(之五)、《桃花源记》。这三篇(首)诗文都表现了陶渊明归园农耕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陶渊明的人淡如菊、味浓如酒、气傲似松、志廉似竹的品格。  相似文献   

11.
《逍遥游》是庄子散文的名篇,其重要地位可以用近代学者马叙伦的一句话来印证:“开篇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然而每每兴致盎然地读起《逍遥游》,却又如雾里看花,常常不知所云,这是为什么呢?细究,恐怕跟庄子的说理方式有莫大的关联,本文试以鲲鹏南徙的故事来阐述《逍遥游》的一些思维特点,廓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世人或以为陶渊明耿介孤狷,不与俗世中人来往,但仔细检视其作品发现他交往相当广泛,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缁衣,无不有其友人;不论政见相反,不管出处相异,都可以成为深交,甚至不在同一时空的古人似乎都可以与之神交。陶渊明的这种交往态度,体现了他宽广胸怀和浓于人情,也是我们今天的人生可以参考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黄中兵 《学语文》2014,(4):25-2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选了庄子的《逍遥游》《庖丁解牛》,苏轼的《赤壁赋》《定风波》,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选修课本选了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等篇目。这些文章或诗歌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其流传千古的原因是文章蕴涵深邃的道家思想。本文尝试从顺其自然,和谐,豁达三个层面去阐释。  相似文献   

14.
“逍遥游”是庄子体道和养生的最高境界,渗透在《庄子》一书的诸多论述环节之中。庄子认为,“逍遥游”是具体的,因而任何人通过努力都可以到达这种境界。这个论题得以确认后,《逍遥游》中出现的众多形象也就具有实在性了。  相似文献   

15.
董超 《现代语文》2010,(6):17-18
陶渊明诗歌表现出明显的和谐观念:其诗歌艺术上有一种和谐美,思想上表现出一种和谐生活观,从陶渊明诗歌还可以窥见其内心心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源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其思想回归于自我满足,建造属于自我的精神家园。其代表作融合着田园风情,开启了田园诗歌盛行的时代,从陶渊明创作的《归园田居》五首中,可以窥见诗人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特点,这也是我们解读陶渊明创作思想和情感的重要途径。围绕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分别进行分析,探讨诗人的内心情感发展及变化,可以从中总结诗人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7.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5.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司马迁《鸿门宴》)6.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实迷途其未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7.臣闻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思国之安者,。(魏征《谏太宗十思疏》)8.,,则智者尽其谋,…  相似文献   

18.
东晋诗人陶渊明作为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可以称为中国田园诗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及这一风格形成的原因的解析认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诗歌意象自然寻常、诗歌语言朴实无华、诗歌意境优美淡远;其田园诗的成因主要体现在独特的个性与心境以及儒家、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逍遥游”——人在天地自然中的精神漫游人教版第四册所选《逍遥游》为《庄子》一书的首篇,主旨是讲人生的境界。在庄子看来,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人生在世能作“逍遥游”。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先说“逍遥”的语义。在《庄子》一书中,“逍遥”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或内心状态。《庄子》一书中,多次使用到“逍遥”一词,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和“彷徨”一词对举使用,但词义始终不变。如“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逍遥游》);“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庄子·大宗师》);…  相似文献   

20.
文学研究史上对陶渊明思想的研究已成聚讼之势,儒、道、佛、墨之说各执一端,众说纷纭.实则陶渊明的诗文文本、所处时代特点、家世身世诸方面都透露出他思想的复杂性,呈现儒道兼具特色,通过对其儒学接受研究与儒学影响研究及陶渊明人生理想的探寻,可以发现儒家思想才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陶渊明将之作为安身立命的寄托,为人行事的准则;而道家思想则是愈合其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疗治其身体病痛的一种需要,也是他性格中委运任化、顺应自然的部分契合老庄的体现,是以他心仪孔学,而也每有与道玄相合之时.综合论之,其思想实为儒核道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