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多学科融合是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获得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而且具有深厚的学理基础和现实依据。多学科融合生态文明教育不是机械地整合各学科内容,而是始终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是一种导向生态素养培养的创新性实践。它的实践框架主要包含起点融合、载体依托、过程预设和实践呈现四个层面,对真正发挥和凝聚不同学科的生态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深化生态文明教育的多学科融合不仅需要营造生态文明教育的浓厚氛围和积极构建多学科融合的协作机制,而且需要注重提升教师的生态文明教育素养和持续完善多学科融合生态文明教育的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2.
融合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两希文明的融合的实质是希腊的理性文化与希伯来神性文化的相会、碰撞,妥协和结合。首先从两希文明融合的历史背景中去寻找其外部原因和历史契机,再就两希文明本身考察内因,从宗教、哲学、伦理等层面寻找它们的内在切合点。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的进程犹如一条漫漫长河,从远古流到今天,又从今天流向未来。徜徉于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你会看到几多文明的诞生,几多文明的消亡:几多文明的冲突,几多文明的融合。鉴古方可知今。只有了解文明的昨天。才能认识文明的今天,也才能预测文明的明天。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灾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关注区,其科学重建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体现在灾后经济、社会、生态、文化重建的方方面面。汶川地震灾区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共建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包括与科学重建融合共建,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融合共建,并在不同区域有着差异化的实现模式,这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区域路径与模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我国城乡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却相对滞后。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广大农民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笔者着重从平台、抓手、组织依托等方面,阐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进而探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思想领域、队伍建设、教育引领等方面助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历史语境推动了四次大的文明复兴运动,其中中国文明的复兴是极为重要而独特的。中国文明是人文文明,其基本特征是以辩证理性为指导,与多元文明相融合的创新精神。中国文明的复兴将对世界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阳地处中原,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其民间剪纸的古老纹样反映出中华民族融合而形成的远古文明交会特征,并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丰富着中国民间剪纸的文化内容和艺术形式,成为传播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载体,传承了中华民族上升时期楚汉艺术精神,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健康向上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文明争论不休,看法不一,致使对中国宪法所蕴含的文明也存在诸多争议。将文明与文化的内涵区分开来,正确理解文明是人类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精神成就以及物质活动结果,突破西方文明框架对我国宪法文明内涵的局限是理解中国宪法文明的最好解决方案。将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下的宪法理念和制度结合起来,对中国宪法文明进行深刻解析,可以发现中国宪法所表达的文明,不仅仅表现出西方文明描绘的普适性内容,而且融合了中华文明的自我特色,是二者相融合后升华的智慧结晶,并在交流与融合中不断充实和丰富。  相似文献   

9.
人类在不同的地域创造了不同的文化,构成了不同的文明区域。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基本上是以地域为核心的独立文明。希腊—罗马文明虽然直接或间接地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一些成果而发展为欧洲文明的基石,但这是一种有限的综合文明。人类文明第一次真正的大融合是在阿拉伯帝国时期出现,并在融合中发展出一种独特的不是纯宗教和民族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论文对阿拉伯帝国时期人类文明的大交汇大融合作简要阐述,以此凸现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吸收性和包容性,这在文明冲突的今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冯庆堂 《红领巾》2005,(6):90-92
民间谚语作为民间文学的一部分,其特征具有全民性和较强的民间传承性,其传播途径主要是口口相传.民间谚语是大众思想的主要文化载体,就其对大众思想的影响力而言,民间谚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民间谚语发展呈现出具有两大现代特色的走向:其一是传播途径的拓展,除了传统的口口相传以外,还有书籍传播、新闻媒体传播、互联网传播和手机短信传播等;其二是民间谚语的三大融合,即体现了古老的农耕文明与现代化都市文明的融合、民间文学与精英文学的融合、中国民间谚语与世界民间谚语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不少人以为先秦儒家、道家和法家是相互对立的三大学派,其实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并且以此为前提和基础通过互补互融,使其复杂多样的构素达到了整合,成为底蕴深厚而丰富多采的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本原。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四册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选自我国伟大的古典小说《红楼梦》,其行文的虚实相生、相辅相成的艺术匠心,大概可以窥《红楼梦》"全豹"之"一斑"。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不少人以为先秦儒家、道家和法家是相互对立的三大学派,其实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并且以此为前提和基础通过互补互融,使其复杂多样的构素达到了整合,成为底蕴深厚而丰富多采的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本原。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不少人以为先秦儒家、道家和法家是相互对立的三大学派,其实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并且以此为前提和基础通过互补互融,使其复杂多样的构素达到了整合,成为底蕴深厚而丰富多采的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本原。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尤二姐和尤三姐,是一对性格各异、相辅相成的姐妹组合。比较她们在个性品格、婚姻爱情和死亡向度等三个方面的异同,揭示“色”、“情”与“空”的荒诞,青春女子的生命悲歌,以及曹雪芹对她们“淫奔”的矛盾心态,具有深层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数形结合、数形相互转换是数学的重要思想.三角学中的许多等式、不等式都有强烈的几何背景,如能在教学中利用其几何背景数形结合地进行证明、求解,则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在教学中,这些直观、形象的证明更易为学生接受与理解.  相似文献   

17.
道德秩序和法津秩序是任何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秩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 ,我们不仅需要法治 ,而且也需要德治 ,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定的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8.
自然法理论和法律实证主义是法哲学界长期对立并且影响都十分广泛的两种理论,双方主要分歧在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方面。自然法理论坚持法律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视法律的道德性为其有效性的前提;法律实证主义则在法律与道德之间划出一道截然分明的界线,法律实证主义者并非轻视道德,而是不像自然法理论那样把法律的有效性建立在道德性的基础之上。然而这两种理论晚近的发展却向我们表明了其分别与对方的理论相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三农传播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农村传播主体的传送者,大体上是一种精英主导下的灌输论者,农民接受外界信息能力整体偏低、接受信息严重不足;农村媒介系统依然是传统型的,使得农村信息交易成本高、信息流通迟缓、效率低下;落后的传统农村信息与来自城市的信息共存并激烈冲突着。相应的对策是:改变传播者的传播观念和传播方式,尽快提高农民的媒介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加对农村,特别是农村各类媒介系统的投入;改善农村信息质量,让先进的科技和文化成为农村信息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三农传播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农村传播主体的传送者,大体上是一种精英主导下的灌输论者,农民接受外界信息能力整体偏低、接受信息严重不足;农村媒介系统依然是传统型的,使得农村信息交易成本高、信息流通迟缓、效率低下;落后的传统农村信息与来自城市的信息共存并激烈冲突着.相应的对策是:改变传播者的传播观念和传播方式,尽快提高农民的媒介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加对农村,特别是农村各类媒介系统的投入;改善农村信息质量,让先进的科技和文化成为农村信息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