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肃,这块辽阔神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臣武将、学者文士,在史籍中有姓名著录的将领多达千余人。尤其汉唐两代,真可谓名将如星,功业盖世。陇右尚武好勇的传统习俗,对明清两代的甘肃武举之盛其影响是巨大的。同时,文人学者也群星灿烂,光照日月。据宣统元年刻印的《甘肃新通志·艺文志》载,自先秦至清末,陇右学者文士有籍可考者多达2500余人,他们的著述据民国张维编辑的《陇右著作录》所记,计1575种。其中兰州府442种、秦州257种、巩昌府243种、庆阳府138种、凉州131种、安西州89种…  相似文献   

2.
《敌机袭兰纪略》系路志霄20年前据李恭先生遗稿《文史别纪》中的有关日记内容整理成文的,原载于台湾出版的《甘肃文献》。李恭(1901-1970),字行之,甘肃甘谷人。民国十八年(1929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文科国学系。初从范文澜、吴承仕学,旋游章太炎之门,曾入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习声韵训诂。业成归来,任教兰州师范、甘肃学院,并主持创设武都师范,1942年调任兰州师范校长兼西北师院教授。1949年后,历任兰州师范校长、兰州二中副校长、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等职。李恭志行学术,奖掖后进,一生著述虽丰然多散佚,有《陇右方言发微》等刊行于世,另有《斯文异诂》、《文史别记》、《太平天国在甘肃》、《甘肃省县沿革》及《目录学之应用》等遗稿尚待刊行。  相似文献   

3.
(一)《浙江省新闻志》对《浙东民报》有这样一条解释:《金区民国日报》创刊于民国15年(1926年)4月。属地区级官方报纸。该报版面按常规编排外,辟有副刊《霞桥》。19年(1930年)6月停刊。3年之后,大约是原班底,于民国22年(1933年)改出《浙东  相似文献   

4.
王猎登特奏名进士第的时间不是《宋代登科总录》录入的天圣八年(1030),而应该是庆历二年(1042)。这是《宋代登科总录》录入登科士人信息存在错误的一个例证。除此之外,《宋代登科总录》还存在为登科者编纂小传的信息含量略显不足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地方志、族谱等史料利用得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史料     
据《呼兰县志》记载,呼兰通俗图书馆成立于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初,附设讲演所院内。三年迁于县城东十字街娘娘  相似文献   

6.
根据民国《杭州府志》序跋所传达的历史信息,揭示了《杭州府志》从清光绪五年创修起,经过光绪年间的三次纂修与民国年间两次续修,直至民国十一年付梓,并延宕四十余年之久的史实;同时对该方志的版本著录、体例内容、门类设置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7.
周叔弢(1891—1984),名暹,以字行,号弢翁,室名自庄严堪。我国著名政治家、实业家、收藏家(事迹具《东至县志·周叔弢传》)。本文侧重藏书一端,以时为经,以事为纬,汇录弢翁在访书、购书、藏书、校书、读书、刻书、鬻书及捐书等活动中的重要史实,以彰弢翁在保护祖国文化典籍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二十二岁。二月,取季沧苇抄本校《唐张处士诗集》。  相似文献   

8.
张维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西北史地研究大家,其学术成就以文献辑录著称.张维先生对民族历史文献的整理不但为我们保留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也为后学研究相关民族历史问题提供了方便.本文通过对张维先生《仇池国志》《元魏诸镇考》等主要民族文献著作的介绍,分析了张维先生在民族文献整理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奉天通志》(以下简称《奉志》)二百六十卷,七百万字,卷帙浩繁,取材宏富,内容翔实,囊括了上迄虞夏,下迨民初之辽宁史料,实为辽宁地方史料之总汇,是辽宁省唯一的一部较完备、较系统的“通志”。民国十六年(1927年),始议修《奉志》,于沈阳故宫文溯阁东院设馆,  相似文献   

10.
陇右,原指陇山以西地区,约当今甘肃省黄河以东,陇山及其支脉六盘山以西之地。唐代置陇右道,辖境延达河西走廊及其周边今青海、新疆部分地区。故后人习惯上多以陇右泛指今甘肃省地区,既包括古时河西走廊诸州郡,也涵盖今甘肃庆阳、平凉陇东之地。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取地处河西走廊之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首字,设甘肃行中书省,除辖今甘肃之大部地区外,兼领今青、宁、新、内蒙部分地区;甘肃省行政区划遂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上。 打开中国地图,人们可以清晰看到,今日甘肃,形似一柄如意,斜卧于祖国版图的中央,而省会兰州更位居华夏大地的中心。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的陇右地区,在古史上占有显赫地位。传说中的人祖伏羲、女娲,其活动领域即在今甘肃天水一带,渭水流域至今留存众多“羲皇故里”遗址。轩辕黄帝亦在今陇东黄土高原上留下诸多遗踪。大禹治水,履迹遍及陇右之地。为华夏统一与进步奠定历史基石的周、秦部族,其发祥地就在今甘肃东部;《史》、《汉》所书秦皇、汉武出回中、登笄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为进行我馆清代同治十二年版《涿州志》复印件及民国二十四年版《涿县志》抢救复制工作,我有幸到北京国家图书馆查阅了不同版本的《涿州志》,了解了《涿州志》的有关版本情况。  相似文献   

12.
骆兆平先生《天一阁藏明代方志考录》是研究明代天一阁方志的重要工具书。该书在为《嘉靖郧台志》(九卷)作解时,以进呈书目所云主纂为叶照之说为误,而以《浙江采集遗书总录》所说的叶熙为是(见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第135页)。黄虞稷所编《千顷堂书目》卷七《史部·地理类中》也认定为叶熙所作(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铅排版,第196页)。试作辩正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藏两种云南旧方志稿本:《(民国)续修曲靖县志稿》及《(民国)文山县志》进行介绍,认为二志分别为当时首轮及二轮修志成果,其中《(民国)续修曲靖县志稿》编纂方法上与传统旧志有所不同,并未单纯采用"卷目"式结构,而是将卷、章、节三者结合,以卷统章,以章驭节,这种结构的编排很明显具有旧方志向新方志过渡的色彩。而《(民国)文山县志》虽仅存二卷,所存内容编排少见创新,体例一依旧志,但此稿本或正是滇藏稿本之缺卷。  相似文献   

14.
民国廿三年(1934年)的《苏州小食志》中记:“苏州茶食店,稻香村最为著名,其次为叶受和。若东禄、悦采芳又其次也。余店虽多,皆卑卑不足道矣。”  相似文献   

15.
今日淮安市楚州区,在民国以前称山阳县。民国《淮安县志稿》云:民国三年(1914年),“内务部改订各省重复县名,本县即称淮安县。”同年,“举行验契”。1984年9月淮安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的《淮安文史资料》第一辑云:“民国三年部令,与陕西山阳同名,改山阳县为淮安县。”根据这两种记载,人们可知山阳县改称淮安县始于民国三年(1914年),但不知始于该年何月何日。  相似文献   

16.
《新纂云南通志》是民国年间编纂成书的唯一一部云南省志。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云南省主席龙云(志舟)组建云南通志馆,延聘著名学者周钟徽为馆长,主持编纂工作。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周钟徽调任要职,于是聘请赵式铭继任馆长。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成立新纂云南通志审定委员会,聘请秦光玉为主任委员,常务委员梁之相,审定委员有张华澜、缪尔纾、姜寅清、方国瑜、于乃义等。经十八个春秋的惨淡经营,成书二百六十六卷,定名《新纂云南通志》付梓刊印。  相似文献   

17.
李鹏飞 《历史档案》2015,(2):118-121
康熙《蓟州志》、雍正《畿辅通志》、道光《蓟州志》、民国《重修蓟县志》等方志中,对明代蓟州兵备道历任官员的姓名、籍贯、出身等信息均有备载,并将弘治时期的张琏列为蓟州兵备道首任官员1。光绪《顺天府志》的表述则更加明确:"蓟州道,弘治九年置,治蓟州,十一年徙治密云,嘉、隆间复置道于蓟州。"2而《明孝宗实录》也记载,弘治十二年(1499年)十月丙辰,户部会议巡抚等官所陈事宜,其中之一为,"天津及蓟州兵备副使旧注衔山东,俸粮、皂隶支应不便,  相似文献   

18.
陇右石刻     
陇有石刻,内容丰富,数量众多,是古代陇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术价值之高,亦足可嘉惠学界。一、陇右石刻著录概况在石刻产生后不久,古代学人就开始了对石刻的著录。引用与研究。至赵末时代石刻研究与著录进入第一个高峰时期,而陇右石刻,欧阳修《集古录》只载1碑,郑樵《通志·金石略》载4碑,王象之《舆地碑记自》载15碑。明代,于奕正《天下金石志》载25碑,嘉靖《陕西通志》载20碑。及至清代,随着考据学盛行,金石学大兴,涌现出了大量高水平的金石著作目录,但所载陇右石刻,寥寥无几。清王昶《金石草编》、孙星衍与阶州(今…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隋代墓志铭汇考》一书漏收、或收录不全、或重复著录、或年代标注错误的墓志作辑佚补充和辨正,辑录文献的出版物时间限定在2006年以前,与《隋代墓志铭汇考》所征引文献的时段大体相同。文章辑录出《隋代墓志铭汇考》失收图版或录文的墓志11方,图版和录文均失收者如《田景申砖志》《董康生妻砖志》;图版失收者如《裴子休墓志》《菀德赞妻杜法生砖志》等;录文失收墓志如《石辅益砖志》《陈暄墓志》等;图版收录不全墓志3方,如《赵龄墓志盖》《高六奇墓志盖》等;"存目"类失收墓志12,如《宋盛墓志》《吕超墓志》等;重复著录的墓志4方,如《郭云砖志》《王德墓志》等;朝代归属错误的墓志1方,即《□安宁墓志》。  相似文献   

20.
邓明 《档案》2014,(8):20-24
正前几年,一部署名"魏晋"的纪实历史章回小说《兰州春秋》风靡兰州。那么魏晋是何许人也?笔者有幸结识魏晋先生,对于他的行事略知一二。魏晋本名张慎微(1908—1995年),靖远县人,久居兰州,与榆中杨晓舟、临夏张思温、兰州叶寓尘并列为民国甘肃"四小秘书",著称陇上。之所以这样称谓,一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大抵是二三十岁的年轻才俊,能文善书,均在省署当过秘书。二是相对于"四大秘书"而言的,即通渭举人牛海秋、临夏徐让(廉泉)、武都蔡景忱(啸霞)、甘谷伏景毅(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