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也许有人对此就有疑问了:李白的名为何取“白”,而字又取为“太白”呢?这个“白”和白的颜色有没有关系呢?据李阳冰《草堂集序》:“(白父)神龙(功)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  相似文献   

2.
一“朱”字本义,今传宋徐铉等奉诏校定本《说文解字》(简称《说文》)释为:“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清代治《说文》几大家均据宋本“朱”训,或主木或主赤。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简称《段注》)肯定“朱本木名。引申假借为纯赤之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简称《通训》)对宋本释“朱”照录,未置可否;明确肯定“浅于绛(深红)……曰朱。”其基本意见实与段同。而王筠《说文句读》注文(简称《王注》)则将段注引申义定为本义:“赤心木,犹言木之赤心也。朱固训赤,而不定是木。”  相似文献   

3.
“沧海一粟”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一般解释为: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形容渺小。我总感觉这样解释不准确。分析一下它的结构,很明显是个偏正词组,“大海”是“粟”的定语,与“粟”是领属关系,也就是说“粟”是“大海”里所有的。根据习惯的解释,就是“小米”是“大海”所有的。但大海哪来的小米呢 ?实在令人费解。这里的“粟”究竟指何物 ?我在《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几种工具书里,查到了“粟”字的义项中,都有一个可指作“沙”的义项,例如:   又沙谓之粟。《山海经》:柜山有英水,中多丹粟。 [注 ]细丹沙如粟也。 …  相似文献   

4.
“杂”字不应归“木”部方德教学“杂”字时,被学生指出了一处误写,由此也意外地发现一个问题:“杂”字应归哪部?查《新编小学生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它们都无例外地把“杂”归到了木部,但“杂”的下半部分分明是“木”;在《说文解字》中,...  相似文献   

5.
2007年高考湖北卷文言文阅读题选择了《渔洋山人自撰年谱》中的几段文字作为阅读材料——先祖事略王士祯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于真,青州诸城人。  相似文献   

6.
和谐 《小学生导读》2022,(10):16-17
<正>“一”字,不论从汉字笔画还是从数字大小上看,都是一个简单的字。但是,“一”字又不简单,在一些诗文里,它的表现力还很强。“一”字表示数量少,但在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题“小”“少”“早”“低”“独”等方面却有独特的优势。例如,清代诗人王士祯有一首诗,名字叫作《题秋江独钓图》,内容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相似文献   

7.
<正> 《说文》第一百零四部部首为“白”,下领“皆”“鲁”“者”“(白寿)”“(智亏)”“百”六篆,我们统谓之“白”部字。这一组字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们的小篆形体都有一个共同的构件“白”;二是除“百”以外,其他五字许慎都训为“词”。经认真研究许慎的说解,反  相似文献   

8.
《春秋繁露》疑问代词“何”和“何”字结构,以及“谁”、“孰”的使用都表现出与同时代的《史记》中的使用有不同的特点,其更多的保留了先秦汉语疑问代词的特点。这是汉语语法在同一时期发展的不平衡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王士祯(1634年—1711年)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举进士,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清初文坛上,王士祯是一个负有盛名,影响很大的诗歌理论家和诗文作家。他的诗论有《渔洋诗话》,以及散见于《居易录》《香祖笔记》、《分甘余话》等杂记中的论述,后由他的门生张宗楠纂集为《带经堂诗话》。 王士祯论诗标举“神韵”。《池北偶谈》云: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秋游》第三自然段): “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师:秋天的田野有些什么? 生1:秋天的田野里有稻子、棉花。  相似文献   

11.
一般出版物都把纳粹党旗上的图案“■”写成汉字“卐”,如《读者》杂志1995年11期《〈我的奋斗〉是怎样一本书》说,纳粹党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个黑卐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说:“纳粹党旗上有红底白圆心,中间是一个‘卐’字的图案。红色象征社会主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党徽上亦有‘卐 ’字图案。”其实,这些都是误用。  相似文献   

12.
讲“通假字”,讲“古今字”,其目的都是为了训释字义,以读通古籍。它们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很难严格区分。过去的训诂学家认为今字在《说文》里没有的,是古今字,借字与本字在《说文》里都有的,是通假字。这是不可靠的,如“悦”字《说文》里没有,段玉裁认为“说悦,古今字。”其实《孟子》里就有了“悦”字,如《孟子梁惠王下》:“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这怎么解释呢?  相似文献   

13.
书该怎么读?该读什么书?“书”除了“有字之书”还有“无字之书”吗?那么,什么是“无字之书”?“有字之书”读什么?“无字之书”读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本期我们为你编选的《书虫完全手册》。相信你的所有疑问会在阅读中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火刑——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守财奴》《警察和赞美诗》这几篇课文都涉及到基督教。在以往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我们对宗教知之甚少,甚至不知基督教为何物,把它视若洪水猛兽,在认识上有很大的偏颇,对涉及和宣扬基督教的作品仅仅归结为“作家世界...  相似文献   

15.
说“樑”字     
今日翻阅南宋袁文(1119—1190年)的读书笔记《饔牖闲评》(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7年10月版),此书卷四有一条是这样说的: 米元章写《遂州圣母庙碑》,“梁”字更加“木”而作“樑”字,“梁”字自有木,何用更加木也!  相似文献   

16.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一成语,人们都已熟知。而对其中的“僵”字,一些辞书和书籍却注释为“僵硬、不活动”,笔者以为这是不妥当的。《辞海解“僵”字共有四个义项,第二个义项为“不活动,僵硬”,该义项下所列书证之一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汉语大字典顺释“僵”字之第二个义项也为“僵硬,不活动”.所引书证日:“《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侵’”.另,文化部《红楼梦》校订出版小组注释该句时也说:“百足之虫,指马陆、蜈蚣一类节肢动物,这类动物被截成几段后仍会活动,故称死而不僵”.《汉语大…  相似文献   

17.
说“落木”     
杜甫的《登高》以其气象宏大、意境深远、对仗细密工稳,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历来脍炙人口。然而长时间以来,很多人不曾想到,就是这首我们都背得滚瓜烂熟的诗,竟有两个字其实并不真正懂得。这两个字是“落木”。现代以来,人们对于“落木”两个字,一直存在着误解,都把“落木”错误地当做“落叶”。翻一翻有分量的选本,对这两个字加以注解的,不是直接注着“落木:落叶”,就是糊里糊涂地注着“落木:指落叶”。我们课本编者好像也意识到说“落木”就是“落叶”,似乎于理不通,就又加了几个字,说成“落木:指秋天树…  相似文献   

18.
《荷花》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述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抒发了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共分五段,在描绘观赏和感受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有开的几种不同形态中,一共出现了11个“我”字,另外还有四、五处没有说是“我”的我,这正  相似文献   

19.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 “輮”,课本以及其他许多本子都注为“同‘揉’,使……弯曲。”这似乎也能讲得通,但仔细推敲之后,就觉有些不妥之处:一者没有说明“使弯曲”的方式,二者不大合乎语法。“輮”,实际上应为“煣”的同音假借字。《说文》:“煣,屈申木也,从火、柔,柔亦声。”这就是说“火”旁表义,“柔”旁表声,此字有“用火烘木,使之弯曲”义。《汉书·食货志上》有“煣木为耒”句。用火烤加工的方式使木弯曲,这也是一般的常识。若取此说,不仅道出了“使木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通用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知识短文《形声字》引用“粱”“梁”二字有一段话: 懂得形声字的构造特点,对于防止写错别字也有帮助。比如“粱”和“梁”这两个字形体相近,又都念liang,但它们的形旁不同。“粱”是属于粮食一类,所以形旁是“米”;“梁”与木头有关,所以形旁是“木”,(着重号笔者加,下同)知道了它们的形旁的区别,就不会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