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寒以"网络诽谤"为由一纸诉状将方舟子告上法庭,这是2012年春最吸引公众视线的网络民事纠纷。微博时代的网络诽谤如何认定,网络诽谤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此类侵权行为有无一定的积极意义,政策、法律规制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本文将按照上述主线对微博侵权这一重要新生事物进行详尽阐释,以期对未来类似事件的审视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利用互联网实施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与传统谣言相比,网络谣言危害更大。治理网络谣言已成为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当然治理网络谣言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明确适用罪名和入刑的标准,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9月9日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3.
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毫无根据或捕风捉影地捏造他人作风不好,并四处张扬、损坏他人名誉,使他人精神受到很大痛苦。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利用互联网发布公民隐私、欠文明甚至诽谤色彩言论的网络诽谤行为时有发生,2008年岁未之际,被称为首例“网络暴力”案件的北京市民王菲诉大旗网和北飞的候鸟网站名誉侵权一案,  相似文献   

4.
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声称刑事诽谤法律规制巳很少被适用,但它毕竟还存在,没有被废除。所谓“纸面上的法律条文”对于表达自由,尤其是批评政府官员的表达自由始终是一个障碍,仍然存在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鉴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网络服务商的免责条款的法律精神,通过对数起网络名誉权纠纷的剖析,参照新浪和天涯的版主手册的具体管理规则,试图说明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区别对待涉及网络名誉权纠纷的侮辱与诽谤言论,为侮辱和诽谤设定不同的处理程序。本文重点论述了对于可能涉及诽谤的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需尽到“合理注意”的责任,并就处理程序提出了建议:对于涉及诽谤的内容,版主或管理员可以将言论的态度、措辞,叙述是否理性作为筛选的第一层标准;若内容涉及侵权,只有在接到相关权利人的通知之后,版主或管理员才需要对相关的侵权信息采取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网络诽谤的多维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呈蔓延之势的网络诽谤乃至网络暴力现象,致力于提高网民的道德水准和心理素质才是最现实、有效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诽谤立法上,欧盟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制定了专门的《诽谤法》;而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则通过一般性法律(例如《刑法》)来规制诽谤行为。然而,英国《诽谤法》并不仅指成文法,还包括大量普通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自网络实名制提出以来,学术界一直存在许多争论,大部分学者赞同网络实名制,并认为推行网络实名制是治理网络空间的有效手段,也有学者对网络实名制持反对意见,从公民言论自由权、信息安全权、网络反腐等方面提出了质疑。本文以《网络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澄清相关争议,认为切实落实网络实名制可以构建清朗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9.
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颁布后,关于网络诽谤的定罪标准与量刑成为网民和学术界热议的一个焦点。本文从保护公民表达权的视角讨论网络诽谤的定性与定罪、防范与控制,并探讨网络环境下名誉权与表达权的冲突与平衡。  相似文献   

10.
《信息系统工程》2005,(1):93-93
据媒体报道知悉,日本日立公司在美国加州北部某地区向我公司提出侵权诉讼,由于正常渠道之相关资料尚未取得,暂时无法确切说明所谓的侵权主张,但是由于日立公司是采用媒体喧染手段,其商业干扰的目的非常凸显,我公司必须严正提出保护权益的声明!  相似文献   

11.
唐霞 《出版广角》2016,(8):34-35
结合当前我国几起利用虚拟云盘账号和密码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来牟利的案件可以看出,新型网络犯罪呈现出“变”与“不变”的时代特征。在厘清合法与非法的法律界线基础上,我国需要从法律与法治角度加强立法和执法,筑牢网络治理防线和法律惩治“红线”,实现“法治中国”视阈下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的法制进路。  相似文献   

12.
李洋 《新闻大学》2021,(2):42-54
蓬勃发展的自媒体现象不仅模糊了职业传播者与业余传播者之间的界限,而且引发了众多网络诽谤侵权纠纷.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全面来临,传统诽谤法中的传播注意义务标准面临着一系列适用局限性,亟待重构.由于涉案自媒体之间往往差别巨大,它们的过错认定不宜完全诉诸个案判断,其传播注意义务标准也不可"一刀切",而是应在利益平衡原则下进行类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言论逐渐普及,占据了人们言论的主要部分,其发展程度与水平不仅代表着国家民主与法制发展的程度与水平,也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正确引导、规范网络言论对促进公民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加强社会监督、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治理大背景下,打击网络诽谤成为重要一环。自2013年“网络诽谤司法解释”颁行至今已经10年,取得明显成效。本文选择10年来的刑事诽谤案件裁判文书进行内容分析,呈现与回应了诽谤治罪在主客观行为与情节的入罪要件中的诸多争议问题。经编码,本文发现网络传播材料的可固定和量化入刑标准大大降低了诉讼门槛,大量口角纠纷进入司法程序,而以基层官员为主要原告或被害人的“谤官案”,以及以“滥用职权”为主要诽谤内容的案件获得了更高的法院有罪判决支持。以权利平衡与平等保护为视角,本文提出此结果呈现出当前诽谤治罪的司法实践宜采取更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以2002年至2011年3004份中国网络版权侵权司法裁判文书为样本,研究分析涉外网络版权侵权案的裁判问题.数据显示,在中国网络版权侵权案总体迅速增长的背景下,涉外网络版权侵权案件占比显著下降.统计分析表明,尽管境外法人比境内法人和自然人获得更高的胜诉率和赔偿金额,但境外法人对这种"超国民待遇"并不认同,较之境内原告,他们付出了更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而由诉讼获得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相比差距甚大.这种诉讼的不经济性可能是导致境外法人产生"厌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正网络现今已不仅仅是人们常用的学习和工作工具,而渐成人们的生存依赖。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网络言论自由权,层出不穷的网络民意表达也随之涌现。但当今网络民意的表达总体上呈现出口水战多而理性争辩少、宣泄情绪者多而负责任地提意见者寡的现象。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帕特里夏?华莱士认为,人们在面对面交流时,更倾向于赞同对方的观点,而在网络世界中,人们要比现实中表现得更为冷  相似文献   

17.
美国网络暴力现状及相关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所谓的美国网络暴力第一案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其相关立法也成为举世关注和借鉴的对象。但是很显然,美国人自己对这些新兴法律还远未能形成清晰的概念。这一点从其新闻报道中混乱的法律术语运用就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18.
季为民  王颖 《中国编辑》2022,(4):62-66+71
数字信息时代,隐私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著作权纠纷、新闻诽谤诉讼、网络信息治理等成为新闻传播法研究的重点内容。总体来看,当前的新闻传播法研究密切关注重大现实问题,深入研究理论和实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显示出几个新特点:一是新闻传播法学研究跨学科、多领域并进的态势明显;二是信息技术发展下学科发展变化值得关注;三是《民法典》在人格权编中开创了保护民事主体人格权益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隐私权目前已经成为互联网最大的法律问题,网络隐私权的范畴也呈现出不同于传统隐私权的一些特征。面对网络隐私侵权现象的频发,如何实现有效的法律保护是迫切而现实的挑战。因此应在宪法中确立隐私权的独立人格权地位,相关信息立法中也要强调网络隐私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钟静 《今传媒》2008,(4):59-60
在美国,新闻媒体依靠宪法第一修正案所赋予的权力,成为与政府、国会、最高法院配合行动的"政府的第四部门",影响着美国的政治政策乃至政治结构,它们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的同时,也依赖于政治、受制于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