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拟从俄罗斯社会背景、俄罗斯音乐文化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个人经历等角度,解析作曲家的钢琴音乐作品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2.
科普作品是传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信息载体。它主要立足于现实科学技术的水平 ,把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通过文学作品的方式推广、普及 ,使科学技术社会化 ,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同时 ,科普作品还可以在普及科学技术的过程中通过提高社会成员的整体科技素质 ,倡导科技意识 ,促进科学技术的更快发展。因此 ,科学普及与科学研究同样是促进科学技术起飞的羽翼 ,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同志曾深刻指出 :“……一切创造和发展的目的都在于运用 ,提…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指导演奏为目的,在对普罗科菲耶夫“战争奏鸣曲”之一的^bB大调《第八钢琴奏鸣曲》创作背景等作简单介绍后,对第二(幔板)乐章从曲式结构、织体、和声、复调等创作技法特征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一些演奏建议,并就此曲抒情性、民族性等音乐风格方面作了探讨与概括,以助于演奏者对其音乐的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4.
胡健 《惠州学院学报》2008,28(2):123-125
文章以指导演奏为目的,在对普罗科菲耶夫“战争奏鸣曲”之一的〓〖DD(-*5/6〗b〖〗〓〖DD)〗〖KG-*3〗B大调《第八钢琴奏鸣曲》创作背景等作简单介绍后,对第二(慢板)乐章从曲式结构、织体、和声、复调等创作技法特征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一些演奏建议,并就此曲抒情性、民族性等音乐风格方面作了探讨与概括,以助于演奏者对其音乐的深入理解与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5.
金顺福 《林区教学》2014,(10):111-112
普罗科菲耶夫是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这首作品在美国刚开始受到了冷遇,但是第二年4月在巴黎演出成功,其也是普罗科菲耶夫五首协奏曲作品中最受欢迎的钢琴协奏曲。《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在曲式分析、音乐结构、演奏技巧上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非常有个性的创作手法,是非常新颖而活跃的作品,给演奏者带来了很大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技术上对演奏者提出了很高的演奏要求。  相似文献   

6.
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第七钢琴奏鸣曲》又名"斯大林格勒奏鸣曲",与第六、第八钢琴奏鸣曲一同被后人称为"战争奏鸣曲"。本文通过对乐曲中和声方面的分析,对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的"敲击性"音色特点中的和声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帮助演奏者在弹奏中理解和表达出普罗科菲耶夫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画面,传达其深刻思想。使此曲能更深刻形象的表现出那种描写战争场面上机械的"冰冷"无情真实的一面及对自由热烈渴望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7.
舞蹈作品《胭脂扣》作为一个极为出色的当代舞作品,其中融合了古典舞的元素与现代舞蹈的编创理念,这种结合方式使整个舞蹈显得极为新颖。本文通过了解舞蹈作品《胭脂扣》简介,着重分析舞蹈作品《胭脂扣》的创作思维,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阿根廷舞曲》是一首世界级水准的、最受大家喜爱的乐曲之一。这首钢琴曲是阿根廷著名钢琴大师Alberto Ginastera(阿尔贝托·希那斯特拉)的代表作。作为当代一流的作曲家,希那斯特拉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他常常将民间音乐元素融入和声、节奏织体之中,并能够将现代作曲技法与民间音乐素材完美结合,彰显鲜明的个性特征,以赢得更多听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10.
曾听一位老师讲《祝福》,当讲到祥林嫂对阿毛的故事喋喋不休絮叨时,有很多学生在强忍着笑。本来令人潸然泪下的镜头在学生心目中却变得滑稽可笑。还记得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时,老师在讲解这声声哀怒,字字血泪的作品时,学生的表情与这一次也是惊人的相似:哄笑。造成这种审美失距和偏向的原因很多,当然,学生与其中人物所处时代的隔膜,彼此生活境遇、体验的迥异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教师在悲剧作品的教学中难以体现深刻的思想性,丰富的移情性、高度的艺术性,这不能不说是悲剧作品教学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以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特点为切入点,选用作品以二十世纪钢琴音乐为主,深入剖析了中国钢琴音乐对旋律、和声、曲式的民族化改造,并对每类予以系统归纳,文章重在对中国钢琴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化特性进行条理性总结,意在对钢琴作品的内在中国传统元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于作品,《著作权法》没有对其下定义,仅在第3条列举了什么是作品,第5条列举了什么不是作品,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作出了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台湾1982年《著作权法》第3条第一项规定:“著作指属于文学、科学、艺术或其他学术范围  相似文献   

13.
14.
宋晓玉 《文教资料》2005,(33):99-100
本文主要分析了川端康成的性格形成、创作历程及其作品风格的演变,对其代表作品《伊豆的舞女》和《雪国》的创作过程及意义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创作中张爱玲极力营造着美丽与苍凉的对照,根本源于她思想里“幻”与“灭”的二重结构。家国的颓败过程塑造了张爱玲“幻”、“灭”的观世眼光,身世之感渗入她的作品之中。她的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都具有“幻”、“灭”互见的结构。爱与人性在普通人的“传奇”里寂灭,但这个世界里隐含着凡人顽强的生命力,也泄露出一丝对未来世界的希冀;《流言》写尽人世诸相,表面上热闹琐碎,但褪不了苍凉的底色。“幻”与“灭”的二重结构在《传奇》与《流言》中形成一种稳固的平衡、参差的对照,使张爱玲不至于偏向任何一端,既有对人生的彻悟,也有对世传种种的执着。张爱玲作品的独特风貌便建立在这种“幻”“灭”二重结构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江苏教育》2007,(18):F0003-F0003
【简介】汤锡璋,1942年生。1962年毕业于无锡师范,先后在连元街、崇宁路等小学和崇安区少年宫任教,并任上海《少年报》社无锡记者站指导兼任《中国教育报》、《中国少年报》、《中学生》、《无锡日报》、《江南少年》等9家报刊社特约记者、通讯员和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终身通讯员。现为市音乐文学学会、省市摄影家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学会会员。平生酷爱文学,痴迷摄影,有4000余篇(幅)作品发表于全国报刊。  相似文献   

17.
将西方钢琴音乐的优秀遗产同中国民族音乐传统相结合,从中国民族性的音韵中提炼精华,从传统中演练出中国音乐的新语言,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和超越传统音乐范畴的优秀中国钢琴作品。本文仅就中国钢琴创作作曲技法中的民族化追求方面进行分析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18.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闪烁着人类的智慧。在我国的艺术作品中,有许多反映我国近代、现代革命历史的优秀艺术作品,如歌剧《江姐》、《白毛女》,舞剧《红色娘子军》等。在这些艺术作品中,艺术家塑造了许多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和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作品兴趣不大,而对贴近自己生活的艺术,如流行歌曲、动漫歌曲兴趣很浓。  相似文献   

19.
《新疆舞曲》是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教育家郭志鸿先生于1958年创作的钢琴作品,取材自哈萨克民歌,全曲节拍变化跳跃,极具舞蹈性,富有哈萨克族及新疆地区人民热情豪爽、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本文以钢琴作品《新疆舞曲》创作技法为切入点,简要阐释该作品采用的主题衍生与调性逻辑等技法,并从地域文化及意境与情感两个方面剖析该钢...  相似文献   

20.
具有千年古老文明传承的畲族音乐,由于受单一的口口相传方式所限,如今正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濒临失传。如何将畲族音乐元素像其他少数民族音乐一样与钢琴作品创作相融合,进而得以更好的保存及流传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在对畲族音乐元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畲族音乐元素融入钢琴作品创作的应用进行了梳理,并在体现畲族音乐元素的畲族钢琴作品复调对位音乐创作中进行了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