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分肯定中学生利用网络优势求知的同时,我们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迷恋网络和网络不良信息已对中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危害,我们有必要对中学生迷恋网络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孙杰飞 《考试周刊》2013,(29):123-124
中学生最容易迷恋网络进而患上网瘾。信息技术教学有必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通过帮助学生加强自制和自律、实施有效引导和情感交流、丰富教学内容、发展兴趣爱好等方式,在中学生网络迷恋预防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致使学习成绩大幅下降,对学习方式、交流手段和生活习惯等产生负面影响。作者结合我校实际就中学生网络迷恋内涵、主要成因进行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的矫正策略。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失范,家长疏于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致使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没有成就感,于是沉迷于网络寻求一种虚拟的自尊与满足。然而,一旦沉迷于网络,就会造成学习成绩下滑,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这是部分中学生迷恋网络的不良后果。因此。家长必须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学校与社会应通力合作,采取切实措施消除网络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5.
叶峰 《教育艺术》2006,(9):59-59
近年来,互联网得到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民。网民当中,比例较大的属中学生和大学生。尽管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方便,大大增加了人们的信息量,但是,互联网也带来各种负面影响,迷恋网络就是其中之一。迷恋网络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明显的社会与心理损害现象。对于那些迷恋网络的学生,我们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网络成瘾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学生使用网络,迷恋网络,主要受兴趣、好奇心、社会交往、自我实现以及外在等因素的驱使.通过对迷恋者培养积极兴趣创造成功体验、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认知范式、集体治疗及网络厌恶的干预手段,使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而不至于成瘾.  相似文献   

7.
黄景森 《中国德育》2004,(11):74-74,76
当代中学生青睐乃至迷恋互联网,是因为互联网满足了他们的交往需要、成功需要、尊重需要甚至自我实现的需要,但这也是中学生青春期成长过程中的又一新陷阱。学校教育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主动积极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中学生接受有益的网络知识,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网络,避免因迷恋网络带来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充分肯定中学生利用网络优势求知的同时,我们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迷恋网络和网络不良信息已对中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危害,我们有必要对中学生迷恋网络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提高上网学生的鉴别能力要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力和鉴别力,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及不良信息面前,能够自觉抵制诱惑。有人指出,不能简单地禁止中学生上网,因为这样做既不明智,也不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了网络社会。网络对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容易使其沉溺其中。经调查,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有的学生迷恋网络,比如沉迷网络游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荒废了学业,影响了身心健康。面对这样的“小网迷”,如果家长和教师处理方法简单粗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网络文化的特点、学生心理的特点、学校教育的现状分析了中学生迷恋网络的成因,提出学校针对网络文化的教育策略,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网上到处充斥着各种新鲜事物,而且在不断地更新,可以说网络对各个年龄阶层的人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中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不沉迷其中,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中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网络”这个名词对于21世纪的人来说已不再陌生,在中学生中同样很流行,换句话说,“沉迷于网络”和“泡网吧”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网络满足了孩子好奇、好胜及征服的欲望。开放的音像市场,琳琅满目的游戏光碟和软盘,及网吧里的在线游戏吸引住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网络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现实。中学生作为网络社会中的一个巨大群体,既是网络资源的享受者,同时也是网络负面影响的受害者。应当引导中学生能正确对待网络,以抵制网络的各种不良影响,养成文明的网上行为。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运用 ,给社会进步提供了极大的科技支持 ,给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 ,世间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的 ,网络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也同样如此 ,同样也有其消极作用的一面。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 ,就是网络技术副作用的一种现象。在城市一些中学 ,人们不难发现 ,一些中学生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这些是“网络成瘾症”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这些中学生患上“网络成瘾症”后 ,陷入网络游戏中往往不能自拔。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会带来什么影响 ?调查中发现 ,玩游戏不仅花费他们所…  相似文献   

15.
薛春香  路永慧 《考试周刊》2013,(92):163-164
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有网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因素,也有中学生个性特点和生理因素。所以社会、学校及学生家长必须多方参与,积极配合,避免网络对中学生的毒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迷恋网络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某高校因不及格学分达标而受试读、退学处理的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受处理的学生是因为迷恋网络所致。调查发现了迷恋网络大学生的专业特征、地域特征、性别特征和心理特征,以及由于迷恋网络而诱发的各种伦理道德问题。为此,高校应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工作,整顿治理校园环境和周边环境;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开展成才教育和心理辅导等,使大学生尽快走出迷恋网络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当前中学生因过度迷恋网络,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现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采取的措施,力求帮助中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克服"网瘾"。  相似文献   

18.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对社会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次,探讨了当前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德育规律,提出应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途径加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增强中学生网络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感觉寻求的关系.采用网络成瘾、领悟社会支持、感觉寻求问卷对55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感觉寻求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支持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存在负向预测作用,感觉寻求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存在正向预测作用,家庭支持和感觉寻求是中学生网络成瘾的2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网络沉迷的心理动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新利 《教育探索》2005,(11):88-91
当前,网络在对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分析了中学生网络沉迷的心理动因后,提出充分利用网络自身的功能与特点,对他们进行网络心理教育的构想与尝试,以促使其尽快完善现代化“网络社会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