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有三类不同社会地位的散曲作家——官吏作家、文人作家、少数民族作家。在元散曲众多的创作题材中,表现远离世俗、归隐山林的作品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中有大量对隐士服饰形象的描写。三类散曲作家的此类作品通过对隐士人物服饰形象生动细致的描绘,使人物形象丰满感人,真实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展现了元散曲中归隐作品的风貌。  相似文献   

2.
“80后”文学创作思想内涵透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当前一群“80后”作家在文坛异军突起,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大家议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从其创作的思想层面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展现自我解放的青春冲动、追求至纯至真的美好理想、抒写生活失意的痛苦迷茫、沉湎个人的身世情怀是“80后”作品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
贯云石是元代散曲创作成就最高的少数民族作家。在其近百篇散曲作品中,可以窥见一个元代文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其爱情闺怨类的作品,在摆脱情感束缚的同时不免流于纵情声色;其叹世归隐类的作品表现出对传统的怀疑和对现实的失望;其写景抒怀的作品,则充溢着浓重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4.
曹丕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位以文论家的主体意识和自觉精神开展文学批评的文论家,他的文学批评思想主要集中在“品评才性”上,也就是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文人”论,也就是作家论。曹丕的“文人”论受儒家和道家及汉魏时期“才性”论与人物品鉴的影响,着重对“文人”的“才性”进行品评。其二是“文气”论。曹丕的“文气”论直接受到儒家和道家关于“气”的思想影响,注重探讨作家作品的生命内涵与生命特质,具体而深入地解释了“气”在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隐逸行为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种消极避世的行为,元代由于社会政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空前的民族压迫与尖锐的民族矛盾冲突,致使许多文人画家纷纷隐退,这其间道家思想无不贯穿其中,起着重要的内在作用。因而在元代画家创作中普遍体现出隐逸意识,“逸格”、“逸味”、“逸气”成为品评绘画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作品是作家灵魂高度自由,精神高度释放的心理活动产物。作家主体精神、心理内涵深刻地影响着作品的产生,“原始情绪”是《雷雨》的一个不可否定的客观存在,是促使曹禺从事戏剧创作最深刻、最稳定、最强大的“原动力”。本文试图探析“原始情绪”的成因、内涵和表现以及与曹禺创作生命流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明代中晚期吴门画派山水画创作的世俗化倾向,本论文的主线可以归纳为元代文人笔下的虎丘图——以沈周开风气之先的吴门画派实景虎丘图——作为商品画的虎丘山水图和版画中的虎丘图。之所以说本文紧紧围绕的“实景化”倾向证明了上述观点,是因为最早诞生在元代文人笔下的虎丘图是传统的文人山水画,与虎丘的真实面貌可以说无关紧要,然而到了明代中后期,特别是晚明,吴门画家笔下的虎丘图干脆成为导游图和商品画,作品不但拘于实景,而且出现媚俗的趋向。在另一方面,同时期版画中的虎丘图亦有力地证实了这种世俗趣味的来源——商业背景下的市俗社会和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8.
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总是有他独特的风格,而一个作家的风格,首先产生于作家由于立场、态度、感情、气质所决定的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反映生活的独特视角。在赵树理反映农村变革的一系列作品中,他始终如一密切关注和表现的便是家庭问题,这可以说是赵树理整个小说创作的“眼睛”。 毋庸置疑,家庭问题,不仅是社会学家们热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许多文学家们密切关注和表现的重要社会问题。从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金瓶梅》到《红楼梦》,直至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家》,都无一例外地把家庭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眼睛”。但在中国文学史上,还很少有人象赵树理这样,从创作的发端,直到创作生涯的结束,始终不渝地通过家庭这个“眼睛”,来反映中国农村复杂而深广的社会生活,即通过家庭的窗口,透视整个社会生活的风貌;以家庭生活的微澜及家庭  相似文献   

9.
表现青年人争取婚恋自由和在爱的困境中的种神心态,成为“五四”作家在创作中的一个共同选择.而此时女作家笔下的作品更是弥漫着浓重的悲剧色彩,真诚美好的爱情常常以悲剧告绒  相似文献   

10.
元代文人的绘画创作不求形似,注重自我胸臆的抒发,诗、画艺术之内容、审美、气韵等诸多方面实现了交融会通,从元初赵孟頫至“元末四大家”,文人画日趋成熟。明末清初,以渐江、査士标、孙逸、汪之瑞为代表的新安画派承袭了元代文人诗画的创作传统,“新安四家”对元代文人诗画的接受体现在相似的人生际遇影响下形成的淡泊名利、以诗画自娱的思想个性;注重抒情写意的绘画表现;会通诗画一体的审美追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每一位作家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创作风格、创作原则和审美追求。由于每位作家的经历、见解、修养等各方面的情况不同。其作品中表现出的审美特征也不同。有些作家的作品中表现形态较为单一,而另一部分作家则较为多样化。但无论简单还是复杂,必然有起占主导地位的特征。因此。我们认为。“瘦”是李词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元代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因素,使得元代文人画家大多具有隐逸心态,山水画多表现隐居题材。"元四家"的山水画以简淡的笔墨,营造萧疏简远、平淡清旷的意境,形成了各自独特风貌,使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抒情写意成为元代山水画的标志性特征,"逸格"成为了文人画家追求的目标,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元代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因素,使得元代文人画家大多具有隐逸心态,山水画多表现隐居题材。"元四家"的山水画以简淡的笔墨,营造萧疏简远、平淡清旷的意境,形成了各自独特风貌,使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抒情写意成为元代山水画的标志性特征,"逸格"成为了文人画家追求的目标,并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四大奇书的性质问题,浦安迪提出的“文人小说理论”有一定道理。浦安迪提出的文人小说理论认识到了作家或文人的创作是文学作品得以形成的关键因素,这就使被“通俗文学说”遮蔽了的文人的价值重新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15.
“文如其人”是中外文论中的一个传统命题。意指作家的人格修养、性格气质与文学作品的思想倾向、艺术风格的一致性。而纵观中西文学史,“文人相悖”的现象屡见不鲜。深究其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文学创作的技巧性掩盖了作家现实生活中的日常个性;一是人性的复杂性使其在作品中的表现亦真亦假,“人”、“文”难分。  相似文献   

16.
台湾作家马森是位富有哲学理性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西方存在主义的影响。他以存在主义为创作的哲学平台,表现了现代人在工商业社会中的“孤绝”心态,隐含现代人性格、心理病态的“异化”倾向。其作品人物的病态心理隐约带有“世纪末”思潮的痕迹;同时,对“孤绝”心态的表达使其作品具有一种“反讽”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7.
2008年4月19日,由海南省作家协会、海南9币范大学、海南大学联合主办的“海南文学二十年(1988-2008)学术研讨会”在海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山东、广西、海南等地的文学评论家、学者、作家四十余人参加会议。与会者就“海南文学二十年进程回顾及现状评价”、“代表性作家和代表性作品分析”、“关于海南文学批评的批评”、“海南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状况”、“移民文化与海南文学”、“本土经验记忆与作家创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平的创作一再引起强烈的反响,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张平现象”的成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张平的作品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张平的作品满足了读者的渴望;张平是一位自觉自愿为老百姓写作的作家;张平的作品表现了强烈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文如其人"是一种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文学观念,"文人相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深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如下方面:其一,作家的性格特质是丰富多彩的,而表现在某部或某些作品中的性格特质却并不都带有某种典型性,读者以个别或部分作品来论定作品风格特征的现象,往往造成这种背离;其二,因为作家在创作时,出于不同的写作目的,创作出的作品并非是他人品的真实体现,有些作家在创作时进行自我伪装,欺骗了读者,达到换取群众的同情的目的;其三,文学创作经过富有技巧性的艺术加工,往往隐藏甚至掩盖了作家的日常个性,经由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可能并不是作者风格的真实体现;其四,作者的人格不可能完全投射到文学作品中,人格不能混同于文格。  相似文献   

20.
台湾作家施叔青常会在作品中不厌其烦地讲述一个古老的神秘而又怪异的“火车头的传说”,而这则传说从某种程度上又折射出作家创作中的男性观。本文拟从至今少人关注的施叔青笔下男性形象入手,通过挖掘传说故事与作品人物之间的对应关联来探究作家创作思想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