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要求职业教育也要全面升级,职业院校实施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推进高质量就业,符合制造型强国对人才的要求.提升就业能力的途径主要有改革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技能大赛、建立就业能力培养平台、健全学生心理素质等.针对就业能力提升工程存在的不足,可从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职...  相似文献   

2.
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教工作的重大设计和创新,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介绍了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比赛活动的体系构建和训练方法,分析了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的引导作用.技能大赛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以及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和技术创新起着引领作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近年来以竞赛为契机,推动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职业院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只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意识的教育,不利于新形式下学生的就业与未来从业的可持续发展.职业院校教育应由只重视职业技能培养转向职业意识培养与职业技能训练并重的方向.注重构建职业意识培养的平台,通过多种教育渠道,推动其知识内化,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  相似文献   

5.
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我国职教工作的重大设计和创新.文章介绍了开展职业技能比赛活动的体系构建、训练方法,分析了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的引导作用,阐述了职业技能大赛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启示和对增强职教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技能大赛作为全国职业教育界中的"奥林匹克竞赛",为我国职业技能精英角逐竞技和展示才能提供了舞台和空间。从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获奖选手,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有更大的平台和空间,无形中提高了选手的就业质量。CDIO工程教育模式强调以实际项目为载体,结合专业核心课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的训练相融合,注重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有利于增加参赛选手的获奖几率,同时为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就业质量的提升奠定有利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职业院校集团化、规模化、连锁化办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固原市农业学校连续五年参加全区职业院校建筑水利类技能大赛为例,分析技能大赛对中职教育的促进作用。探讨并介绍了在新时期如何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合格职业技能人才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技能教学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学校实践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高职院校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形成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倒逼机制,促进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校企合作,加深工学结合.同时,高职院校通过参加及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代练,能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促进相关专业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的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基本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局面.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培养选拔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0.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测试方式,职业技能大赛正逐渐被高职院校所重视。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操作能力、奋进精神和团队意识,推进职业院校与行业的无缝对接。文章基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视角,提出职业技能大赛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作用与意义,并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