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相当多的老师一直都在按照教参的要求教。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按教参一路讲来,其效果是少、慢、差、费。唯恐少讲、漏讲知识点,亦步亦趋之后的现状是我们自己的教学少了个性、少了灵动。教师和教参成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参成了教师手中的法宝。恰恰是把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及学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这一中心抛到了九霄云外。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视熟读文本,“凡读书……需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了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朱子所言,点明了朗读是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基础,读文章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类,还要理解文章的旨意、理脉,要体会文章的情致、风格。  相似文献   

3.
阅读课上教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教给学生本篇课文的作者介绍、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色,云云。  相似文献   

4.
各位老师,好久不见,还认得俺吗?俺是“总结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传统语文教学中一马当先从不临阵脱逃的老将。很久以来特别是新课标问世以后.俺就被扣上了“传统语文教学的老套路,分析、肢解课文,使鲜活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抹杀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罪名,流放偏远之地。从此忍辱负重,隐姓埋名,到处漂泊。  相似文献   

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言点到了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读一篇文章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要理解文章的旨意、理脉,要体会文章的情致、风格,离开反复的诵读、吟咏又怎样感悟去体会呢?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该如何引领学生“读”呢?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读”。读一篇文章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要理解文章的旨意、理脉,要体会文章的情致、风格,离开反复的诵读、涵咏又怎样感悟去体会呢?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一种精神享受,享受阅读应该成为语文课的追求。由作者到背景的详析,从篇章到句段的切割,先语法后修辞的肢解,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痛快淋漓地展示庖丁的绝活。学生只好日复一日地“欣赏演出”,抄写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学生远离了自主的阅读实践,失去了亲近文本、感受文本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孙立权 《吉林教育》2007,(12):10-12
(一)"批注式阅读"的提出阅读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它可能是你爱做的事,也可能是你不爱做的事,但却是你必须做的事,它和我们的生命相始终。我们每个人无一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对介绍作家作品、解释疑难字词、分析段落大意、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等内容更为重视,这使得阅读教学越来越趋于模式化、概念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行,阅读教学以其重整体、重感悟、重思考等特点越来越为广大师生重视。有鉴于此,本文拟就阅读教学中悟性能力的培养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钟惠芬 《辽宁教育》2005,(10):37-38
一、朗读感悟与言语训练 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过多地强调对语文知识的教学--介绍背景、识记字词、分析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活泼泼的言语变成了各个问题的答案,活生生的形象黯然失色.学完课文,学生的脑海里堆砌了知识的所有零部件.有人认为,都是“训练惹的祸”!于是,现在众多的语文阅读课淡化了“训练”,惟“朗读”是尊,不少教师误以为朗读能解决阅读课的一切问题.于是“默读”被取消了,“动笔”被封杀了,“深思”被挤掉了.一堂课下来,总觉得浮躁、热闹有余,言语训练不足.  相似文献   

11.
梁正秀 《成才之路》2009,(14):40-40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在教学中。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学生的课本上抄满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古诗的逐句翻译、重点句子的理解,学生说“这些都是要考试的,老师要求我们逐字逐句背出来”。诸如此类,屡见不鲜。这实际上都从侧面反映出教师在文本解读上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和误区。  相似文献   

14.
思维训练是贯穿在阅读教学始终的。在阅读教学中,侧重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中高年级的训练重点。课堂教学中段的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正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微”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做到"学有所教",这就要求我们把"他考什么,我教什么,你学什么"的模式逐步转化为"我学什么,你教什么,他考什么"。应当追求办学模式的多样化,追求"不拘一格降人才"。把学生个性的差异作为丰富而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精心研究和深入开发。如果基础教育总是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那培养出来的都是标准件,杰出人才从哪里产生?  相似文献   

16.
作家郑义在《回忆我们的语文课》中说道:“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无非是阅读和写作,并非解词、分析段落大意。最好是手段‘模糊’一些,目的‘清晰’一些。”这里的“手段‘模糊’一些。目的‘清晰’一些”,实际上就是指不要刻意追求教学方法。因为,语文教师一旦将教学的注意力聚集在这“法”那“法”上,往往会忽略了学生的学。这种忽视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只能是将学生往教师的教学“套路”里生拉硬拽。实际上这种做法正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学生固然是教学的对象,但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他们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陕西教育》2014,(3):44-44
我最不会做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分析某一篇范文的所谓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据我所知,我的文章常被用作这样的范文,让学生们受够了折磨。有一回,一个中学生拿了这样一份卷子来考我,是我写的《面对苦难》。对于所列的许多测试题,我真不知该如何解答,只好蒙,她对照标准答案批改,结果几乎不及格。由此可见,这种有所谓标准答案的测试方式是多么荒谬。  相似文献   

18.
善待语文,创造生命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慕容在《前缘》中曾这样说:“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烧著/陪伴过你一段静默的时光/因此/今生相逢/总觉得有些前缘未尽/却又很恍惚/无法仔细地去分辨/无法——地向你说出。”也许,成为语文教师纯属“前缘”。学生时代留在我印象中的语文大概只剩下些生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9.
陶莽 《教书育人》2004,(4):46-47
人们常说思维观念决定人的命运。在去年的非典期间姚明带回了NBA巨星的问候和他们捐赠的物资,自己还捐赠了50万元人民币给抗击非典基金会。一时间,姚明的人气飙升,在媒体抗击非典的主旋律报道中,姚明大有成为民族英雄的意思。在马刺队的中国球员巴特尔也带回来了由全体总冠军成员签名的篮球进行拍卖,所得收入全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研究性阅读教学法更加注重阅读的根本目的和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例如,对每一篇课文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从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修辞手法等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