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通常训练学生的习作,有一部分是表现生活的作文。这类作文是直接认识生活、评价生活的,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作文技能反映生活,发表见解,是学生将阅读转化为作文能力的实践。这类作文取材于生活,立意于生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类作文写的是生活。论说,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在学校、家庭、社会接触到许多人和事,再加上看书看影视,头脑里应当存有大量的信息。但是,让他们在作文里写教自己的老师,写养育他们的父母,写他们自己的事,他们却那样难为情,总觉得没啥可写。究其原因,当然与他们不注意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2.
教育中学生孝敬父母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处于心理叛逆期,易与父母发生冲突,做出不孝敬父母的事情。思想品德课教师有责任纠正学生的错误做法,培养他们感恩父母的心。他们抵触父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是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夸父母活动,让学生算算自己的开销账,在同学中讲父母关爱自己的故事,讲历史和现实中孝敬父母的典型事迹和不孝敬父母受人指责的案例,帮助他们建立起与父母的正确关系,感受父母的挚爱,强化他们感恩父母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离婚率也在不断上升。在我教过的班级中,父母离异的学生比例约占10%———12%,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这些学生一般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父母一方生活。这种畸型的生活环境,养成了他们不同于其他在正常家庭环境生活的学生的性格,多表现为性情暴躁、思想狭隘、疑虑心严重、抵触情绪强、孤僻乖戾、自私自利等,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太好。这类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对班级的影响很大,而且多为负面影响。作为教师,如何对待这类学生,是放任自流,还是伸出手去拉他们一把,让他们跟上时代,做一个性格正常的人?近年来,我分析了这…  相似文献   

4.
单亲家庭学生是指父母死亡或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的那部分学生。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质的形成,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虽小,但影响面较大。他们长期生活在缺损的家庭环境中,若不加以特别关注,极易在性格情绪、社会行为、学习等方面出  相似文献   

5.
刘兰 《云南教育》2003,(27):29-30
在职业中专学校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学生群体:他们学习成绩较差,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不良,部分学生存在着厌学情绪,个别学生思想品德差,有时还会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这类学生我们称之为后进生。这类学生虽然不占多数,但对其他同学必然产生影响。如果不加强对他们的转化教育工作,除了对整个班级管理、教学产生负面影响,还影响到学生群体素质的提高。后进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自卑感强。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受到批评较多,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觉得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  相似文献   

6.
学生道德品质差的主要原因,在革命斗志弱,不识别好坏对错,不重视学习,不遵纪守法,荣辱感差,不尊敬父母、长辈和导师等方面比较集中的体现。在上述方面学生常常出问题,经常闹事添麻烦,在学校对教师,在家庭对父母,在社会对公家造成损失。在教育这类学生的时侯首先要全面掌握好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班主任才能够有效的做好对道德品质差学生的教育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特殊家庭"是指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再婚家庭、父母一方或双方有残疾的家庭和丧亲家庭。这类家庭学生的心灵上或多或少地留有创伤,普遍存在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如果一个班级中存在这类学生,班主任就要给予他们特殊的教育和帮助。笔者利用多年的从教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一、营造氛围,使"特殊家庭"学生受到尊重"特殊家庭"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家庭避讳不谈,这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家境不好,说出来都是难堪的事,担心受到同学的歧视和耻笑。作为班主任,可以在《班规》中严明纪律,要求所有学生一视同  相似文献   

8.
张晓 《湖北教育》2006,(3):22-22
学生为什么会顶撞教师呢? 1.有的学生想以“顶撞”证明自己的个性与独立。中小学生处于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们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证明自己已长大了, 他们期盼摆脱老师与父母的“唠叨”。于是,有少数学生在老师面前显得不耐烦,往往在与老师谈话的过程中顶撞老师。这类学生,往往平时比较调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他们多数从小只知道被人爱,不知道去爱别人,他们习惯于接受父母付出的爱,从不知父母所受的苦,更不思回报父母的情。子女与父母不是同时代的人,在对待人、事方面存在着分歧。面对学习压力和父母对其学习成绩的严格要求,学生对父母有一种或抵触或敬畏的情绪,他们大都反感父母的教育方式,难以忍受父母的“不理解”,易出现沟通障碍。  相似文献   

10.
《敬畏生命》一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些内容是不太好理解的,父母对儿女的付出、热爱生命、珍爱生命这类话题,他们是不会有深刻认识的。怎样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并珍爱生命呢?我有了“算账”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在学生熟读课后,我请每位同学拿出本子与老师一道计算“父母养育一个儿女直到他(她)大学毕业共需要花费多少钱”。  相似文献   

11.
一、调查研究。选定主题 在专题调查研究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对于父母和长辈的关爱处于一种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状态,不理解父母与长辈的苦心,不体会父母和长辈的爱心,不接纳父母与长辈的用心,要求父母和长辈对自己百依百顺,从不检查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稍有一点不满意就发脾气,轻则大哭大闹,重则离家出走。这说明,现在很多学生不但不理解父母和长辈的关爱,更不会感谢父母与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因此,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就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会感恩”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疏导使学生走出娇生惯养、不知感恩的心理误区,初步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增强感恩的意识,为他们学会感恩做好心理铺垫、情感铺垫和行动准备。  相似文献   

12.
特殊学生是指自身状况或家庭环境具有特殊性的学生。如学生本人有身体残疾或心理障碍 ;父母离异 ,单亲家庭或孤儿 ;父母下岗 ,家境过于贫困或父母经商 ,物质条件优越等等。如何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 ,采取相应的策略是班主任工作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一、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单亲家庭的学生 ,由于失去了父 (母 )爱 ,因而感情上往往有些失落 ,他们或是性情孤僻 ,不易与其他同学接近 ,或是为了寻找“温暖”和“保护” ,多与社会上的一些讲“义气”的青年交往 ,互称哥们、姐们 ,容易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惯。对这类学生 ,班主任老师在…  相似文献   

13.
两年的小团体训练 ,老师们感到实验班学生在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 ,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 ,老师们也发现学生在家庭内的人际交往还有缺陷 :他们与父母不能很好地沟通 ,有事不愿与父母商量 ,父母的话听不进去 ,对父母不够礼貌。尤其是父母离异后正在重新组建或者已经重新组建家庭的孩子 ,他们对“新爸爸”、“新妈妈”不接受 ,有隔阂 ,要么不理不睬 ,要么故意找碴闹别扭……面对这些孩子 ,我们老师能用“小团体”训练帮助他们吗 ?由于“小团体”训练是通过创设情景 ,让培养对象在特定的情景里体验人际关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特殊学生”要有特别的教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子女和再婚家庭的子女,由于年龄小,对家庭的变故无所适从,苦闷压抑,又没有人帮助,处于父母感情的夹缝中,因而他们中有的变得或内向敏感,或暴躁偏激。这里暂时对有这类心理变化的学生称为“特殊学生”。教育这些特殊孩子,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进而疏导他们的心理并改善其认知及性格。看——悉心了解对“特殊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盲目地采用“千人一方”的做法。我经常在工作中观察这样的学生,并把他们划分为急躁偏激型、敏感多疑型、暴力自卑型。然后依据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方式方法教育:对急躁偏激的学…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教学“相亲相爱一家人”时问学生:“知道你们父母生日的请举手。”竟有一半的学生没有举。笔者又问:“谁曾给自己父母的付出表示过感谢: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开心的微笑、一次真诚的交流与沟通?”全班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举手。这不能不引起笔者的深思,感到平时在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平时教学生要学会感谢帮助他们的人,但很少教育学生感谢父母,如何为父母着想。学生自然也就认为,父母为他们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现在不需要什么回报。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感恩应首先从感谢父母开始。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如何感恩父母。  相似文献   

16.
杨林俊 《文教资料》2006,(33):26-27
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来自弱势家庭,其父母文化水平偏低,收入不高,就业水平低。这群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多数文化课学习成绩比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与普通高中学生相差极大的心态。不少中职学生自卑心理比较严重,他们自认为上职校低人一等,在社会上受人歧视,况且职校生学历不高,能力有限,不可能有发展,常常感到前途无望,于是觉得有没有理想无所谓。而作为这群学生的父母,因为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失败,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子女信心不足,对他们不抱太大的希望。一般家长就…  相似文献   

17.
住校的学生离开父母家庭到学校,他们迫切要求自主、自立、自强,但他们的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还未达到与独立性相吻合的高度,这样就会有很多不适应,特别反应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这样班主任老师怎样引导学生就很重要了。  相似文献   

18.
家长的苦恼 作为班主任,经常与一些学生家长交流关于学生的问题,发现很多家长最苦恼的事情是难以和孩子沟通、交流。他们反映孩子进入中学后,基本不与父母交流自己在学校的事情以及兴趣爱好,逐渐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无形中与父母之间出现了一堵墙,有时父母即使主动与孩子交流,也难以打动他们,更多的回应是冷漠。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反映与父母在一起感到无话可说,没有共同语言,甚至很反感与父母在一起,一听他们说话就感到不耐烦。  相似文献   

19.
家庭重组引发的家庭系统重新排列不完善致使非血缘的亲子教育问题尤为敏感和突出,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微妙而脆弱,易造成重组家庭儿童的性格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催生各种心理问题,使这类儿童容易成为学校中的"问题学生"。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家长必须重视此类儿童的家庭教育,用爱、公平、理解、尊重和关注,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从孩子一两岁起,父母与孩子就要进行频繁的沟通,孩子们也可以从吃什么到穿什么等各个方面与父母协商。当孩子长大一些,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做功课、在哪儿做功课、可以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这类问题上和家长协商。等他们十几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