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创新人才培养存在几大困境:认识滞后,导致创新人才培养“起步难”;一些学校相关制度有待完善,管理缺位,导致创新人才培养“行动难”;资源不足,导致创新人才培养“落实难”;环境失调,导致创新人才培养“持续难”。应从多维度谋求创新人才培养新突破的对策:提高师生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认知力,保障创新人才培养扎扎实实地迈出;创新大学制度,改革管理模式,形成有效激励机制,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执行力,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自觉开展;系统开发和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资源,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力;培育创新人才成长环境,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持续力,保障创新人才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成为了国家科技实力的最大方差解释变量,也成了国家竞争力(包括制度优势)比拼的重要着力点和指标。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绝不仅仅是局部的、技术性的事情,而是一场涉及理念、制度、方法、技术、资源等要素的系统性改革。首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警惕“形式训练”老路,不能将拔尖创新能力的识别、筛选和训练作为重点。其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不是筛选出一小部分学生予以单独培养,而是应面向绝大部分学生,改变整体教育模式,营造有利于各类学生“冒出来”的多样化评价制度。最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先任务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将研究生阶段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进而带动整个人才培养链的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3.
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体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期间,上海高等教育大规模地推进高校布局结构高整,加快一流高校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高校创新取得了新进展:全国重点学科数居全国第二;在全国率先建设人才培养学科高地,专利申请总量与增幅全国第一。在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加快实现“四个率先”步伐的进程中,上海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要在已有的成绩与基础上,率先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城市的创新发展。为此,课题组在上海市教委领导下,开展调研,剖析创新人才个案,召开留学回归人员座谈会、分管校院长座谈会、各委办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以及在沪两院院士个访。在分析、研究、修改基础上形成“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报告。本文侧重从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需解决的体制问题以及建设的途径与对策阐述。  相似文献   

4.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从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内涵,人才培养和目标模式等三个方面对创新人才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档案研究方法,对1993年-2007年发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硕士论文数据库、博士论文数据库进行选取,以宽松的检索条件和较严格的甄选条件,对“高等财经院校”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各种检索范围的检索,以评价和构建关于高等财经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本文结合调查问卷研究方法,提出了“基础——路径——模式”的高等财经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创新能力培养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点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中国加入WTO后,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传授知识”转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模式。而创新能力是人才综合素质中最具有突出意义的,因此人才培养也应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高校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探索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努力创造适应创新人才能力培养的环境,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韩山师范学院档案学专业2022年通过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特色的办学定位,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以需求为导向,推动课程体系创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我国传统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着重从大学本身的视角来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在现代大学制度下,中国大学应着力建构“以大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突出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清楚认识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学和中学在学生培养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两者应该寻找到合作的共同试验区,一齐推动创新人才培养这项重要工作,并真正落实到实践上。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但不是照搬照抄国外模式,而要自主创新,创出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创造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校创造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汪钟鸣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从一般意义上讲,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人类社会就...  相似文献   

11.
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近10年来围绕着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从社会需求出发,在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创新教育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已逐步完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地球系统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地学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2000年以来,南京大学地学院以强化“大理科”与“大地学”学科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教学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依托综合大学学科齐全,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引入“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整合南京大学的国家地质学理科基地、地理学理科基地和校内大气科学理科基地为南京大学“大地学人才培养基地班”,创建了以“三层次”课程体系、“三元结构”教学模式和“一整套创新训练机制”为特征的“三三一”地球系统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大学创新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通过对国内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和研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现阶段我国高校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依照全国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目标要求,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开展“知行合一,全程创新”的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重新构建贯穿本科四年培养过程的创新型课程体系、实验体系、训练与竞赛体系,营造全程创新的文化氛围,探讨机械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方法并赋予实践,采取的具体实施措施、改革经验可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师范大学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和实践的多角度审视当前师范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师范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在于培养创新人才。经过实践探索,提出了师范大学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模式:即以“创新教育”为主体,从实行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入手?开展创新教育;狠抓“创新环境”和“创新制度”两方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建立科学的考试制度和人才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主要目标。当前,高校在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尝试和摸索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和有益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一些高校在创新人才的内涵、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形式上出现一些误区。分析这些误区,能使我们对创新人才培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创新”的深入研究,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创新”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与教育密不可分的。教育考试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下我国旅游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国外旅游管理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提出了我国旅游类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实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旅游管理类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交通大学提出的"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维创新"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既延续了学校120年来在人才培养领域的深邃思考和厚重积淀,又面向未来,结合了"三个面向"提出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定位。本文阐述了"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并结合"双一流"计划,提出了学校实施"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的8大工程和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20.
任小龙  倪伟 《成人教育》2012,32(7):101-102
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取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创新意识激发取向、创新思维培育取向、创新能力提高取向和创新人格塑造取向,并重点对“四个取向”视角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