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溯因推理的性质、历史渊源;(2)从逻辑哲学观点看,溯因推理如何突破经典演绎逻辑的眼界;(3)溯因推理与归纳的不同;(4)实用主义:后期皮尔士对溯因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由于前提判断的性质,演绎逻辑显现为理性化的特质,归纳逻辑则显现为经验化的特质。从这一点出发考察此二种逻辑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演绎逻辑总是受到理性主义哲学的重视,归纳逻辑总是受到经验主义哲学的青睐。由此可见,在西方逻辑史上,逻辑的发展总是与哲学的发展紧密相关,逻辑与哲学有着特定的伴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逻辑哲学观点看,在"符号化、公理化的模糊逻辑"与形式化的"人脑使用的模糊逻辑"(苗东升的说法)这两者之间,只是形式模型及其现实原型的关系,决不相互排斥.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现实生活中人脑所使用的实际上行之有效的模糊推理,是否应该和可能符号化、公理化,而是在于如何恰当地进行形式化.笔者采用苏珊·哈克(Susan Haack)的逻辑哲学观点,认为非经典逻辑可划分为扩展逻辑和异常(deviation)逻辑,模糊逻辑归属于异常逻辑.本文以模糊逻辑系统FZ为例,具体分析了虽然经典逻辑中一些较强的公理和推理规则均不成立,但是与之对应的较弱的"合经典的"(well-behaved)公理和推理则却仍然可以成立,由此导致一系列新奇性质.笔者采用了达·柯斯塔(da Costa)的形式化技巧,它是关睛"在虚设不矛盾律成立的前提下"(相应公式可以称为"合经典的")才能成立的逆否律.当我们撤除了"虚设不矛盾律为前提"的限定,它又重新回到了无条件成立的情况.笔者也推广了玻尔(N.Bohr)和冯·威扎克(von Weizsaecker)关于对应原理的思想,认为作为非经典逻辑的模糊逻辑与经典逻辑之间也应当遵守"对应原理":经典逻辑是模糊逻辑的前身,模糊逻辑将构成更为普遍的逻辑形式,经典逻辑作为模糊逻辑的极限形式,在局部情况下还保持自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勃克斯的因果陈述逻辑理论,以“因果蕴涵”和“因果可能世界”为核心,建构了一个公理化的逻辑体系。它所蕴涵的哲学性质及其认知价值为现代归纳逻辑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种具有指导性的逻辑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逻辑文献中,“哲学逻辑”是个多义词。作者认为哲学逻辑是具有哲学旨趣或涉及哲学事业的非经典逻辑。哲学逻辑的崛起引发诸多的理论问题。本文就其中经典逻辑的界限、非单词性与演绎性、逻辑的数学化和部门化及归纳逻辑的归属等重要问题予以理论阐述,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现代归纳逻辑发轫于20世纪初,其主流是概率归纳逻辑,即用概率论作为工具研究归纳推理,贝叶斯方法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贝叶斯方法的奠基性工作是英国数学家托马斯·贝叶斯的论文<论机会学说中的一个问题>,贝叶斯去世两年之后,1763年,他的朋友普赖斯(Richard Price)将这篇论文推荐给英国皇家学会时,强调了它对归纳问题的重要意义.逻辑贝叶斯派和主观贝叶斯派是现代归纳逻辑中最有影响的两个学派.  相似文献   

7.
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人们对归纳逻辑的作用一直争论不休。科学发展的客观事实要求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发展归纳逻辑。只有在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坚持辩证和历史的观点,才能正确认识归纳逻辑;只有把归纳逻辑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科学发展归纳逻辑。  相似文献   

8.
笛卡尔是法国著名自然科学家、数学家,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是他的早期哲学作品,笛卡尔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一系列探求真理的方法和原则,对近代哲学、科学、数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该书重点讨论了下面四个主题:一、直观与演绎;二、列举或归纳;三、分析和综合;四、马特席斯.本文从方法论和逻辑学的观点出发,逐一讨论该书主题的逻辑价值及其对逻辑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归纳逻辑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现代归纳逻辑传入国内之后,才开启了我国当代归纳逻辑研究的新时代.在这近三十年的研究中,广大归纳逻辑学者围绕着形式与非形式、概率与因果、巴斯卡概率与非巴斯卡概率这些核心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外,在应用研究和逻辑哲学问题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与此同时,我国学者还积极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诺顿在古德曼和亨普尔等人的启发下,结合他的科学哲学研究背景,提出一种不同于他所定义的“形式归纳理论”的“实质归纳理论”,强调归纳的局部应用性,拒斥普遍的归纳推理模式。归纳推理的基础往往建立在具体领域的事实之上,因此所有的归纳推理都是局部的。诺顿认为归纳推理模式是由事实授权的,我们可以通过考察这些事实的可靠性来评估归纳风险。同时实质归纳理论不再区分归纳的事实部分和模式部分,所以不易受休谟问题的影响。但我们发现,诺顿的归纳辩护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理论也遭受多方面的批评。实质归纳理论是归纳逻辑领域的前沿性成果,引起了逻辑学界和科学哲学界的广泛关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归纳逻辑的强劲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作为非帕斯卡型归纳概率逻辑的代表人物,科恩站在实验自然科学家的立场上,继承逻辑经验主义的传统,反对卡尔纳普的确证度理论和波普的证伪理论,创立了归纳支持理论及其逻辑句法,包括独特的合取原理、齐一性原理和否定原理,对归纳逻辑进行局部辩护,综合了归纳逻辑的确证性和实际实验自然科学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但是该理论也存在着一些不相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杨楹 《三明学院学报》2007,24(3):241-245
马克思将哲学划分为“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两类,突出地表达了马克思走出了“思辨哲学”基地,将现实生活世界作为其哲学的理论视域,并以改变现实生活为价值旨归。文章首先在比较两类哲学中,厘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立足点、本质内涵、价值立场以及理论逻辑路径和思维方式等,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紧紧扣住“现实生活”的理论特质;其次从四个层面揭示了现实生活的基本特征,强调“生活”的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不断与时俱进的根据所在;最后强调指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新形态的建构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贯精神与价值原则,以深入剖析当代中国“生活”为关键,方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逻辑学的主题是推理。根据经验所进行的推理属于经验逻辑研究范畴,类比和归纳是经验逻辑中主要的推理模式。类比的显特征是“以一推一”,归纳的显特征是“以一推全”或“以少推全”。  相似文献   

15.
冯·赖特的学术研究范围十分宽广,具体涉及归纳逻辑、哲学逻辑、伦理学和行动理论、心智哲学、文化哲学和维特根斯坦研究等众多领域,并且大都卓有建树。其学术研究的特点是融通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是当今世界上处于分析传统和诠释学传统之间的杰出哲学家。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哲学史上,关于归纳方法的争论源于归纳问题本身,归纳方法作为科学认识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一直是学术争论的焦点,其发展脉络与引发的思考至今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20世纪,传统逻辑学命运乖舛.试验逻辑学派在其间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试验逻辑学是由杜威创立,通过其本人和其学生胡适的不懈努力传入中国,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试验逻辑对传统逻辑进行了批评和否定,但它本身并不是纯粹的逻辑学.国人在二三十年代对试验逻辑的推崇以及时传统逻辑的排斥是有一定原因的.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有着全新的理论立场和出发点的,而“推广应用论”作为一种主观逻辑是不能科学地说明唯物史观的创立的。从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来看,“推广应用论”的逻辑也曾是被马克思所“使用”的,但随着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这种逻辑最终又被否定了。因而,它并不是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思想理路。本文通过揭示“推广应用论”的理论困境,说明“推广应用论”在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上的局限性,从而为唯物史观“正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