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专业综合实验缺乏是制约能源动力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结合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开展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按照"顶层设计、虚实结合、开放创新"的教学理念,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重新进行本科生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构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分析各个专业方向现有实验教学的不足,从"虚实结合"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的船舶动力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探索开放自主式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开放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虚拟仿真实验作为继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后的第三种学习研究方法,对产、学、研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延伸,故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工作。东南大学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专业布局的发展状况,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了机电综合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及土木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营造优质的理论认知与动手实践的实验环境,全面提高实验效果,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实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阐述《电力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验中心建设的必要性、仿真实验平台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功能,结合专业课程建设介绍了机电工程学院《电力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验教学中心目前的建设情况,通过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推动虚拟仿真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内蒙古农业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对物流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建设思路与目标,实验室建设的建设方案和软硬件配置以及实验室管理注意事项进行了研究。以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为案例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情况,介绍了几个典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功能和适合开设的实验项目以及取得的建设成效。为物流工程专业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提供了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高校实验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成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无疑是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载体。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以往常规实验无法开设的实验内容转化成虚拟实验,成为常规实验教学不可或缺的补充。通过对生物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教学资源、平台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自身建设经验,对资源共享机制、平台与资源兼容、资源建设内容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等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各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后续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矿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矿工程虚拟实验教学中心构建的"模块化、层次化、多元化"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在整合和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同时,建成了一支教学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了虚拟仿真实验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管理,使学生可自由选择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自主配置虚拟实验仪器设备、自由搭建实验器材开展实验活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及实验项目基本实现了行业高校共享。采矿工程虚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为矿业类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125-129
基于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开展了云计算技术实验课程的建设工作,完成了从传统实验教学平台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迁移。目前开设了包括虚拟化技术、集群技术和Hadoop平台3方面共12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并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实验实际用时有所减少、实验效率有很大提高;学生的实验地点不再集中在软件实验室,而且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矿冶工业中涉及较多的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和高危险性化学过程,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以开展在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中南大学矿冶工程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学科特点,通过课程体系、实验项目、网络实验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矿冶工程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高校教学建设中的必要性,介绍了西安理工大学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情况——该校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应用广泛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而且通过虚拟实验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提高了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科专业实验的一些特点,通过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展创新型实验教学。分析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指出了虚拟仿真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阐明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点数十年的实验教学经验,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的思想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改革,以期进一步理清核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思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磁共振分析技术是利用物理原理,通过对核磁共振谱线特征参数的测定来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它不破坏被测样品的内部结构,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化学、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核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员在科研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针对专业计算程序二次开发中的典型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以放射性后果分析程序和射线屏蔽计算程序为例,分别采用PAVAN、PAVDOS编制了放射性事故后果分析计算程序PandP,采用LabWindows/CVI、VC++设计实现了加速器屏蔽计算程序AcDose,对专业计算程序的二次开发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南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本科生需要培养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知识的能力,设计与开展实验的能力,系统理解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适应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和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等,并对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标准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等理科教育》2021,(2):F0002-F0002
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创建于1955年,前身为原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是我国高校最早设置核专业的两个院系之一,是目前国内高校核专业设置最齐全的院系之一。六十多年来,兰州大学核学科从未中断过核专业人才培养,"创建和北大一样早,坚守与清华一样好",为祖国核事业输送了大批栋梁之才,"撑起我国核工业的一片‘兰’天",是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特色发展的优势学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核专业教学中存在实验仪器昂贵以及核环境具有危险性等客观因素,导致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很难与真实学习情境进行交互。设计基于C/S架构的三维可视化教学平台,并给出三维重建等关键技术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水驱油剩余油分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油藏水驱油微观机理及不同井区的水驱油影响因素,将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和核磁共振技术相结合,对不同井区岩样不同阶段水驱油后剩余油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分别对文昌区A、B井及涠洲区C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驱油前,小孔隙基本不含油,油主要分布于中等孔隙和大孔隙内;水驱油后,A井和C井驱油效率中等孔隙高于大孔隙,岩样表现为亲水性,中高渗储层非均质性强,使得大孔隙驱油效率低;B井大孔隙驱油效率远高于中小孔隙,注入水主要波及大孔隙,难以波及中小孔隙。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增加驱替速度可以增加采收率。长期水驱可以增加油藏采收率,亦可通过调剖、堵水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水驱油开发潜力。因此对于中高渗储层来说,通过对不同孔隙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注水开发方式,提高油田的动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学生在就业求职中遇到了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不足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生涯。2007年以来,南华大学开展了"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制定了以需求导向的核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了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提出并实践了核类专业"2+1+1"的"3+3"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社会的好评、核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获批,表明了"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成功性。该"培养模式"将为国内开设核类专业高校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实验室科研实验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该校在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在创建核化学化工科学研究实验平台、创新学科发展、培养相关人才和争取重大科研项目等方面,摸索出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我国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形势和要求,回顾了相关专业的发展历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放射化学专业为例,分析了国内现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高等学校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