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高校科技》2019,(Z1):43-46
科技平台是探索和实践创新的基础载体。北京林业大学充分发挥国家级重点学科资源优势,聚焦花卉产业链和创新链,搭建起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研发创新基地为核心的花卉科技平台体系,形成众多平台衔接叠加、优势资源集聚互补的科技大平台,构建起平台要素协同和政产学研用协同的双协同创新体制,实现人才、成果、资源在校内外形成双转化、双循环的良好机制,对于高校科技平台建设和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促进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教融合是普通高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结合农科教联合办学深度融合模式的实践及改革探索,分析农科教深度融合模式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式、效果及存在问题,为地方高校探索和推进联合办学科技融合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行业特色院校与其所属行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协同创新是实现行业与行业特色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行业院校目前还存在定位不合理、特色不突出,缺乏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培养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行业特色院校应主动适应行业、企业的需要,与相关行业构建行业融合模式机制,进而推进行业特色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杰 《教育与职业》2021,(15):73-77
协同育人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中仍存在政府统筹功能没有得到切实体现、高校核心地位没有得到巩固强化、企业内在动力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以及学生的双创热情没有得到有效激发等问题.对此,文章从政府主导、高校主责、企业主体、学生主角四个方面分析了相应策略,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地质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在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下,合肥工业大学地质学科采取了一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本文分别从更新破除传统的教育观念,建设独立自主的创新型教育管理模式,加强产学研教、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效益共赢,增加国际交流和国际化程度、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合肥工业大学地质学科在协同创新机制下地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亮点与趋势,宁波大学紧紧围绕高质量育人这一中心,充分利用研究型高校的科研优势,依托科技成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效整合各方优质资源,推进科学研究与教学育人深度融合.以宁波大学科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探讨在当前情况下综合性大学科教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助力"双一流"建设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7.
高校参与协同创新对高校自身、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的协同创新战略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文章初步分析了高校多样化协同创新模式,合理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协同创新的管理和沟通机制,考核评价和约束机制,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培养卓越工程创新人才,需要科学的体系设计、创新的组织模式、持续的教学研究改革以及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其中,创新的组织模式至关重要,只有创新组织模式,才能促进多方协同的资源优化和融合,才能促进构建产教融合的培养体系,才能促进学科和科研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相似文献   

9.
产教融合是解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困境的有效路径。当前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研发力度弱、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市场生态不健全、专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于此,温州成立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筹建健康服务业集聚区、构建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成果转化与科技金融平台,为促进产教融合、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也为国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度、广度明显不够,存在"有合无融"、"校热企冷"、合作层次不高、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产业技术升级急需校企从浅表层合作到纵深层合作,从虚体平台合作到实体平台合作,从单一合作到全方位合作,实现从"合"(合作)到"融"(融合)的转变。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经验做法,指出要进一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协同培养大国技术技能人才,共同分享职业教育发展红利。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进入“全面提升质量和加强内涵建设”的阶段,专业群建设不仅是加强内涵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更是服务区域经济、对接区域产业集群的客观要求。文章从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的角度出发,针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方向脱节、专业设置结构不尽合理、就业质量不高和服务区域产业群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以系统理论为基本指导,探讨高职院校通过专业群建设提高技术技能积累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教师培训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相对于传统的培训模式远程培训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对传统培训模式和远程培训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师培训模式的优势,并在改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完善该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建设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目的是整合科技资源,使科技成果能够进行有效地配置和融合,优化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导和调控科技活动及科技成果的转化,适应国际国内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实现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对接。通过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给出了完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运行机制的建议,对高校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提升整体学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全面实现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平台构建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市场经济,高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提升大学生综合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多学科课程平台、实践教学平台、职业规划平台,创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体制机制,为大学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新发展形势的创新组织模式。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惠州市中航国旅旅行社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协同创新平台——中航国旅经济学院门市部。运营实践表明,该平台能集中发挥校、企的资源互补优势,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为了实现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运营实践中存在的平台人员企业意识不强、岗位机会偏少、企业积极性低、协同创新深度不够等问题,校企双方应进一步凝聚愿景和需求,从明确合作目标、政策经费扶持、打造核心团队、创新合作项目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构建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国家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根本目的所在,更是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为此,大学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必须从自身的定位和目标出发,全面构建人才培养的学科平台、科研平台、研究型课程平台、国际化平台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校园文化等平台,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从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产学合作是推动产业创新与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我国高校的产学合作已经有了基本路向和初步成果,但深度合作及长效机制构建仍需不断实践与深入研究,只有促进产学合作政策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互相渗透、互相支持,最终才能构成完备的产—学合作生态系统,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双高计划”的建设任务之一。建设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有助于深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实力与声誉、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文章在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行现实审视的基础上,提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推进策略:凝聚优势特色,建设以应用科研为特征的服务平台;推动成果转化,形成科研反哺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强化制度供给,激发师生开展创新活动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真正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就必须建立科学的符合我国实际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使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高校大学生是我国"中国梦"的践行者,是我国未来发展建设的接班人,肩负着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国家的希望。因此,高校教育不仅要让大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巧,还要加强素质教育,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站在大学生的立场及角度,确保他们将来可持续良好发展。在市场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为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应大力提倡并鼓励大学生敢于自主创业,自己主宰人生,积极构建协同创新模式的创业平台,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基于协同创新模式,以及这一模式下构建创业平台及机制的重要意义,对创业平台的构建方式与构建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