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信息时代"下网络技术和新媒体传播的全面发展"全媒体时代"随之到来。缘于此,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局面。本文将以如何利用电脑、手机等新兴的"传媒"工具为切入点,讨论其为高校党建工作服务的可能性,重点在于引导其朝正确的价值观方向发展。并指出利用网络、新媒体进行高校党建工作时应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进入微时代。互联网打破传统时间及空间的束缚,给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诸多机遇与挑战。在微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简要阐述了微时代背景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根据微时代党建工作机遇与挑战的分析,提出了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实现路径,旨在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党建"模式下,通过高校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关内涵分析,得出互联网与高校党建工作的相关性,并根据高校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发展现状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具体实施路径,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调动党员和积极分子的积极性,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党建工作已成为必然趋势,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的党建工作产生了极大变化,为适应时代背景及未来信息化发展趋势,高校党建工作必然要进行创新与改革。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与大数据时代特征,分析研究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路径,探索大数据时代如何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高校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对党建工作进行创新,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文章分析"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的优势,探讨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党建创新融合的模式:依托媒介平台,多形式提升党员教育水平;加强网络党建工作的平台建设;开展线下教育,丰富组织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6.
各个高校在时代背景下推行网络条件下的党建工作,对于党建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近年来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创新与研究还处于起步的阶段,现在应该结合互联网的特性与高校党建工作特点,积极开创网络党建的创新点,把高校党建工作真正融入信息时代.随着网络时代的降临,高校活动方式慢慢网络化、管理方式日益信息化,在以往的经验中,党建活动出现了一些与网络时代特征不相适应的现象,迫切需要改进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在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提供服务的同时,也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党建工作应该顺应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平台等手段,积极抢占网络制高点,传播"红色"文化。本文从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必要性着手,策划党建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提出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时代下,高校必须重视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生今后出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做好思想方面的准备工作。但是,如何在全媒体时代下展开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以互联网来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第三课堂"成了当下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所学要思考的难题。由此,本文则展开了对于全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分析了全媒体的内涵,以及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然后针对现有的教学问题,提出与之对应的创新措施,力求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信息科技时代的来临,给党建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互联网+党建"模式不仅能促使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并且能为党建工作奠定强有力的信息平台,确保我国党建工作的高效性、有序性。文章对"互联网+党建"模式基本内涵进行了简单阐述,然后点出了新时期下我国党建工作推行"互联网+"的必要性,最后为全面促进我国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提出改进措施,为党建工作推行"互联网+"模式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内部的党建工作也在其影响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与创新,不仅在大数据技术的融合下实现党建工作的高效化发展,更使得高校党建工作深入人心,实现民主化、人性化发展。基于此,站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提出我国高校在党建工作创新建设的具体路径,从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的内在含义以及具体的评价内容着手分析,进而探讨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建设的实际意义,并且探析具体的创新建设实践方法,以期为后续该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6.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9.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台湾问题有国内和国际两大因素,台湾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出发。本文主要是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对台湾问题进行法理分析,强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是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