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经济学院作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试点单位之一,近年来积极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研究生的培养.结合"特需项目"的特征,从强化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三方面提出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改革人才选拔标准、创新培养机制、改革导师评定制度、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以及加强国际交流,是提升"特需项目"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以厦门理工学院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结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特点,充分发挥海西经济区域与电气工程学科优势,探索适应于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的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应用型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实践证明,立足于海西电气产业和行业需求的四结合六共同的培养格局,很好地将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产业生产地紧密融合在一起,显著提升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应用、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等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的26所“特需项目”高校为调查对象,以项目《中期考核总结报告》为主要文本,调查分析了这些学校工程硕士人才的培养特色。调查表明:“特需项目”高校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为起点发展研究生教育,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找准工程硕士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应用型高校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基地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国际化培养、奖助体系等多方面初步形成了适合校情的培养特色。指出这些高校在招生就业和实践环节、服务需求与质量保障等方面需要改善和提高,并对其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之一,结合国家"特需项目"环境工程专硕试点项目的实施,在分析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工程实践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1234"(一主线、两平台、三阶段、四机制)专硕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并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双师型导师、保障监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为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比较分析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双导师制的实施状况,从政府部门主导作用、高校主体作用、双导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机制的思考。结合“特需项目”实践,探索建立了一种双向联动的“双导师组”模式及其五位一体、全程参与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选题为主线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目前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选题为主线”的培养模式。此培养模式在充分考虑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要求和工程硕士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师生互动性的交流方式,以工程硕士生自己的项目为主线,即通过项目的大范围搜寻、排选、精炼出2~3个选题,并从中最后确定一个选题,贯穿整个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由此能较好地解决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确保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重庆科技学院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紧贴国家能源战略、石油与天然气以及安全行业发展的特殊需求,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为主线,以综合改革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2461”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并结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一些困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9.
文章提出以项目为依托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和该培养模式的特点出发,提出构建该培养模式应坚持的原则。最后从项目确定、导师遴选、招生录取、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研究等环节对该培养模式进行了具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培养模式同质化、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等问题,笔者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提出了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三双—三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双基地”“双导师”“双评价”的“三双”培养方法和以“校、地、企、院、际、内”为协同体的多元“融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课题研究与工程应用的交叉“融合”的“三融”机制,为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合肥学院作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首批试点校之一,对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的路径和方式的探索,包括“1+0.5+1”三段式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师生互选、多重奖励、过程监控”多措并举以及“校企合作、校所(院)合作、校校合作、国际合作”等多平台合作育人机制。各项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国家于2011年启动的"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项创举和重大改革。针对宜春学院和咸宁学院(现改名为湖北科技学院)两所地方院校实施"特需项目"人才培养的具体情况,分析"特需项目"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和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提出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是我国开展"择需、择优、择急、择重"安排少数办学水平较高、特色鲜明、能够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且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地方高等学校,开展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本文提出了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双师型"或"专家团"师资队伍的构建和"高校-企业-项目-人才"四位一体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对于增强我国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工程硕士的培养存在较大程度的“封闭性”.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不协调,影响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作用的发挥。本文针对传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封闭性,提出“开放型”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即建立开放的招生体制、组建开放的培养主体、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实施开放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爱丁堡大学早在1983年就开展了人工智能理学硕士培养,是英国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生教育的大学.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理学硕士的主要特征为:强大的科研实力,较长的培养历史,强调跨学科培养,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人工智能学科.对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启示为:加大跨学科、跨学院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的力度,大学与政府、企业等机构一起联合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生,不断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增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服务国家特需"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要求,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作为首批"特需"项目试点单位,在服务地方"特需"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对校企"双主体"协同培养制度下实施"双导多师"联合培养制,导师遴选、培养、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等导师队伍建设与实施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吉首大学生态学硕士点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提出了"四助—四育—五能推进式"研究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模式,即通过助研、助教、助管、助宣的一系列工作,加强研究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和管理教育,以推进研究生五能(能忍、能想、能说、能写、能做)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一模式可为我国其他"边山穷"地区生态学及其相关专业硕士点的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方师范院校创新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是改革教学管理办法、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一种尝试。忻州师范学院始终站在战略高度看待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并充分发挥各系部与教学督导室的作用,把督导、集体培训和竞赛选拔等方法结合起来,有效地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业务,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课程建设和科研立项等长效机制,把青年教师的培养纳入教学、科研的常规管理,稳步提高其教学与科研水平,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目前我国校企基地式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基于项目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阐述了该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和特点以及构建该培养模式应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体现在生源以指挥类学员为主,其技术基础薄弱但应用需求明确。本文针对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了专业选题、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以"实践解题"为导向、以培养"工程应用人才"为目标、以"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突出逻辑解题能力培养"为方法的培养模式,以期为军事院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