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纠纷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知识产权诉讼案件。通常认为,确认不侵权纠纷是指利益受到特定知识产权影响的行为人,以该知识产权权利人为被告提起的,请求确认其有关行为不侵犯该知识产权的诉讼。从司法实践中看,此类纠纷主要涉及确认不侵犯专利权纠纷、确认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确认不侵犯著作权纠纷3类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也明确将“确认不侵权纠纷”作为案由,并列举上述3类具体的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纠纷案由。  相似文献   

2.
何为请求确认不侵犯知识产权之诉请求确认不侵犯知识产权之诉,是指请求人民法院确认特定行为未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诉讼。由于知识产权是一种合法的垄断权,能够为权利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有的权利人为了防止他人竞争,利用其知识产权的合法垄断地位,在并无确鉴证据证明他人侵犯其知识产权的情况下,以发警告函、向工商部门投诉、在媒体上发表警告声明的方式,声称他人侵犯其知识产权,致使其他生产经营者不敢继续从事生产经营行为,已经生产的产品严重滞销,已经被订购的商品被大量退货,并不断受到工商行政部门的检查,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企业形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请求确认不侵犯专利权在我国是一类新的专利纠纷案件,它的产生有特殊背景。1984年制定的专利法第62条规定,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情形中有一种称为“非故意行为”,即“使用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产品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专利  相似文献   

4.
专利权也是一种财产权。专利权受到侵犯,也象一般财产权受到侵犯一样.专利权人可以诉诸法律要求制止侵投行为,并且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还可对侵犯专利权的当事人进行刑事制裁。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利.各国专利法中都明确规定了专利侵权的诉讼程序以及侵犯专利权应负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专利权也是一种财产权。专利权受到侵犯.也像一般财产权受到侵犯一样,专利权人可以诉诸法律要求制止侵权行为.并且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对侵犯专利权的当事人进行刑事制裁。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利,备国专利法中都明确规定了专利侵权的诉讼程序以及对侵犯专利权应负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6.
三、专利侵投诉讼 1.专利侵权的处理机关专利权受到侵犯时,专利权人应首先对侵犯^的“侵权”行为进行分析,准确判断侵权人是否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因为一旦判断失误,以至最后诉讼结果侵权行为并不成立时,专利权人将要赔偿对方因此而受到的损失。如果认定侵权人确实侵犯自己的专利权,可以首先与侵权人直接联系.告知对方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要求进一步商谈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美国以一个诉讼多的国度而闻名于世。但在美国法院提起确认不侵犯知识产权之诉却决非易事。原告必须满足美国《宪法》"案例和争议"要求才可起诉。美国《确认不侵权法案》的标准并未明确规定处理Medlmmune(医学免疫公司)诉  相似文献   

8.
我国《专利法》和2012年《民事诉讼法》中有关于专利侵权纠纷中诉前证据保全的规定,但是并未具体规定法院裁定如何解除诉前证据保全措施。"诉前证据保全"作为一种专利侵权诉讼中的临时性措施,一般均因申请人正式向法院提起了侵犯专利权诉讼而终结,司法实践中,尚没有出现由于超过临时措施期限未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而审结的程序性案件。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全国首例由于申请人15日内未起诉而经裁定审结的程序性案件,本文在对诉前证据保全进行理论剖析的基础上,对上述首例案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法院处理此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项专利权是否被他人侵犯,首先要查明是否有构成侵权的事实,这些事实完全要靠证据来证明。因此,及时、全面地收集有关构成侵权的证据是非常重要的。证据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7种。专利权人收集侵权证据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0.
叶枝林 《科教文汇》2009,(24):243-243,281
在专利实践中各国逐渐发现,仅仅禁止直接侵权行为、追究直接侵权者的侵权责任有时不足以给专利权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保护。因为有些行为人可能自己没有直接侵犯专利权,却引诱、协助他人直接侵犯专利权,客观上损害了专利权人的利益。这种情况下,仅仅追究直接侵权者的侵权责任是不够的。为此,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欧共体、日本等逐渐发展出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并陆续建立起间接侵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专利权经济价值是指以专利文件为载体,以专利行政部门授予的排他性权利为核心,以司法机关的司法确认为边界,藉由权利人行使而呈现的经济价值。司法保护对专利权经济价值大小具有决定性影响,文章从权利要求覆盖宽度、专利排他性权利及专利损害赔偿数额三方面研究了司法保护对专利权经济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引言 专利权是一个对世权,其有"一人对万众"的性质.专利权被授予之后,任何公众都不得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该专利,否则就是侵犯了专利权.但是,在该专利申请日之前,如果有人"已经制造与专利技术相同的产品、使用与专利技术相同的方法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是否还被认为是侵犯了专利权呢?各国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在这种情况下,不视为侵犯专利权.在专利法理论上,行为人享有的这一"不视为侵权"的"权利"(确切地说,只是一种利益)一般称为先用权,该行为人一般称为先使用权人.可见,先用权是可以对抗专利权的一种例外规定.  相似文献   

13.
实践中,法院对是否受理知识产权不侵权诉讼有不同的做法,也引起一些争议.笔者从判断行为人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入手,分析了提起确认不侵权诉讼的外因和内因.笔者认为,明确行为人可提起确认不侵权诉讼,使行为人化被动为主动,有效维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案例简介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公布的案例中,申请再审人盐城泽田机械有限公司与被申请人盐城市格瑞特机械有限公司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2012)民申字第18号]涉及了现有技术抗辩的审查方式。最高人民法院认为。现有技术抗辩的审查方式是以专利权利要求为参照,确定被诉侵权技术方案中被指控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的技术特征,亚判断现有技术中是否公开了相同或者等同的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12月28日发布了《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自1985年实施专利制度以来,首次针对专利侵权判定标准作出的司法解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专利侵权滥诉,是指专利权人在明知或者应知其所拥有的专利权并不真正具备专利性,而只是在形式上合法的假性专利权的前提下,仍然向法院起诉未经其许可而使用该专利技术者侵犯其专利权的滥用权利行为。专利权人明知其假性专利权而进行的专利侵权诉讼是恶意诉讼行为;专利权人在应知而不知其假性专利权的情况下进行的专利侵权诉讼属於过失诉讼行为。假性专利的恶意诉讼行为和过失诉讼行为都是专利侵权滥诉行为,专利侵权滥诉是滥用专利权行为之一。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双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环”)诉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本田”)是一起影响较大的确认不侵权诉讼案件。  相似文献   

18.
案情回放: 原告朱天兵诉称:自己是ZL95240693.4号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权人,2001年4月在其与被告终止履行专利使用许可合同后,被告仍然使用原告的专利技术生产BRL系列热保护器,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请求判令两被告停止侵权、共同赔偿原告损失400万元等.  相似文献   

19.
中美两国专利临时禁令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题的提出 我国《专利法》中所称的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措施“,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中被称为临时禁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或者中间禁令(interlocutory injunction or interim injunction),TRIPS协议第9条称为临时措施。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实质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即在对专利侵权诉讼赏体审判最终裁决之前,由法院依据权利人的申请,作出要求被控侵权人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裁决。  相似文献   

20.
阎达 《科学大众》2014,(6):112-113,157
本文主要介绍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被诉侵权人如何以滥用专利权为理由进行抗辩。从现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出发,分析滥用专利权抗辩所需要具备的构成要件,并明确举证责任的分担和滥用专利权抗辩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最后结合我国专利侵权案件中的司法审判实践,从立法制度和司法制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滥用专利权抗辩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