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工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定位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中目前普遍存在的"能力需求"与"教学规范""不争谐握手"问题.以案例研究为驱动,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信息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基础.研究既符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又适合普通工科院校办学条件的理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并确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定位,以实现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特长.且不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以及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的应用型信息类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基础数学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数学思维与能力。所以,教师的授课内容也应该以"兴趣教育"为主,主张"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建立起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理解程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学数学、用数学的角度,分析了我校培养信息类人才的现状和前景。结合数学各专业特别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点,审视了特别是代数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在于改革教育理念,建立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模式。文章针对当前高校理工科思想政治教育及实践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科学分析了构建突出学生创新素质的人才教育模式,对于理工科院校培养创新性人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理学     
正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第七个学科门类,其下设有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天文学类、地理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海洋科学类、地球物理学类、地质学类、生物科学类、心理学类、统计学类等12个专业类别。各个专业类别下还设置有相应的专业,如下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  相似文献   

6.
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一直是各高等院校教学任务之中最为核心和基本的部分,新的教育模式和授课方式的探索也一直是本科生教学工作中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介绍和分析我校在近几年来开设的一种创新研修课的教学模式,从创新课的性质、目的、开设条件、教学方法、授课内容、成绩评定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该类课程,该类课程依托各个学科国际前沿研究方向进行授课,由科研拔尖人才作为主讲教师,采用小班制教学、以实践环节为主体、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几年来的实际授课效果表明:我校所开设的创新性课程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值得各高等院校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7.
数学类专业     
赵光峰  姜德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2):F0002-F0002,F0003
唐山师范学院数学类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隶属于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其前身可以追溯至1956年建立的唐山速成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科)。2004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成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同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开始招生。2007年两个专业开始试行并类招生,2008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取得学士学位授权。  相似文献   

8.
面对近年来开放教育电子商务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读需求不断上升的趋势,为了培养具备良好的现代商务理论素养和扎实的经济管理知识基础、掌握信息实用技术和系统分析方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分别在电子商务和工商企业管理课程设置中融入信息类和管理科学类课程,研究相应的课程体系、内容设置、授课形式、考核方式及支撑课程建设等方面问题,对于更好地培养基层电子商务和工商企业管理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信息化人才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4):F0003-F0003
泉州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目前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1个师范类本科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3个非师类本科专业,同时设有1个公共基础部和数学、计算机技术2个研究所。公共基础部担。负着全校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公共课的教学任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在保证全日制教学的同时,还担负着泉州市中等教育师资(数理类及计算机应用)的职前培养、在职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等任务。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理论解决信息科学领域、计算科学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而计算机是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研究中的必备工具。因此,做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