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卓越医生培养应注重面向提升卓越医生健康服务力、知识整合力、岗位胜任力和社会适应性的目标要求,创新医学教育新理念、医学课程新模式、医学人才新内涵、医学人文新体系、医学教学新方法,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卓越医生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培养具有全科医学理念的高素质实用型全科人才,积极探索服务于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上采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模式,教学方式上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对基础医学整合课程的PBL案例编写进行了适应性的改良,强调全科医学案例应具有多学科整合、整体医学观、基层卫生服务岗位情境和循证医学思维等特色。应遵循编写流程、围绕学习目标、注意编写要点进行案例编写。实施高质量PBL案例有利于学生在达到全科医学临床岗位要求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掌握基础医学知识。  相似文献   

3.
阐述基础医学课程群建设方法,从打造教学团队、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凸显专业特色和增强岗位胜任力等七方面进行改革。基础医学课程群建设是全面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美术师范生教师胜任力是衡量美术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构建以师德胜任力、教学胜任力、育人胜任力和发展胜任力为核心的美术师范生教师胜任力三级评价体系对美术师范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美术师范生教师胜任力的问卷调查发现,美术师范生高度重视师德胜任力与教学胜任力,对育人胜任力和发展胜任力的关注程度稍弱,而对师德胜任力自我感知评价明显高于教学胜任力、育人胜任力和发展胜任力。因此,高校在对美术师范生的培育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注重师德教育,增强师德胜任力;调整课程结构,增强教学胜任力;加强实践指导,增强育人胜任力;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胜任力。  相似文献   

5.
持续推进指向胜任力培养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俄罗斯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秉持“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念,俄罗斯高师院校积极探索“胜任力导向”的教师培养,构建由一般文化胜任力、一般职业胜任力和专业胜任力组成的教师胜任力模型,以有效解决教师教育中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脱节的现实难题。俄罗斯高师院校课程改革提出“知识”“能力”和“习惯”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通过模块化课程设置,实现专业性课程与师范性课程的深度融合,以“任务”为纽带组织教学落实行动导向,并以“任务完成度”作为胜任力评价工具,强调体现对话理念的师生双向“反馈”。  相似文献   

6.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从2008年开始,连续两年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组织实施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将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组(整合班)和对照组(普通班)。2011年通过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学生基础医学课程考试成绩、临床护理课程考试成绩,观察整合课程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整合课程教学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减少各学科之间内容的交叉重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男教师的胜任力对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教师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模式中起着教育与引导的作用,在幼儿园引进男教师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平等的两性角色,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更好发挥男教师胜任力对幼儿角色发展的影响,男教师应健全自身人格,培养健康胜任力;培养敬业精神,内化品德胜任力;加强知识学习,整合知识胜任力;注重家园互动,提高能力胜任力。  相似文献   

8.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人才培养必须满足岗位胜任力培养的要求。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将医学核心胜任力要素的培养方法融合到规培医生的临床教学实践中,加强规培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职业道德、人文关怀、团队协作、综合科研素质与能力。在总结以核心胜任力要素培养为基础的妇产科规培教学经验的前提下,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主的评价模式在规培教学中的重要及科学意义,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模式中尚存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MPH新课程的改革背景、设计原则、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分析了其具有系统整合教学资源、突出培养核心胜任力、灵活设计课程类型、实行认证项目等特点。对我国MPH教育提出了明确培养目标、构建胜任力模型,打破学科界限、开设综合课程,加强基地建设、注重实践课程,吸引行业参与、建立联动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课程以立德树人和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聚焦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依托智慧教学平台,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并重,促进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