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专利侵权诉讼过程中,等同原则的适用越来越普遍.作为等同原则发源地的美国.奉行权利要求的范围为“周边限定”,认为等同原则是基于相应的特征比较下的等同。大陆法系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曾经采用“中心限定”,如果被控侵权物与专利权利要求相比,符合一个总的发明构思,则也认为是“等同”,显然,这样的“等同”是技术方案之间的等同,属于“整体等同”。  相似文献   

2.
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确定,是判定是否构成侵权的基础。本文通过判例分析如何确定主题名称的限定作用、结合说明书以准确确定权利要求所请求保护技术方案的必要性,并结合司法解释对功能性技术特征的相同和等同的判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相对于专利直接侵权行为而言。专利间接侵权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保护专利权的实际需要。在实践中,有时行为人为了逃避专利侵权责任,并不完全实现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每一项技术特征,而只实现权利要求中的一部分技术特征,或者由多个行为人共同实现权利要求中的全部技术特征。根据专利侵权判断的全面覆盖原则,如果被控侵权物没有覆盖专利权利要求的全部技术特征或等同特征,例  相似文献   

4.
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准确地解释权利要求和确定权利要求范围是判断被控侵权物是否落入专利保护范围的关键.然而,如何在实践中对侵权案件当事方以对现有技术权利要求用语的不同诠释为由,争辩其发明具有现有技术不存在的特征,因而不涉及侵权的相关案件的审理,一直备受业界关注.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一个判例,对权利要求用语的限定和解释程序的法律依据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5.
因文字表达技术内容的局限性、撰写人表达水平差异,权利要求解释一直是专利案件中的难题;等同原则虽可弥补文义表达之缺陷,但其适用扩张了文义之边界,增加了专利保护范围确定过程中的模糊性。本文结合科力远案件中特定技术特征与特殊情况中的判断,就权利要求文义解释与等同判断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认为二元体系下,权利要求解释中行政与司法之间的互相借鉴,应协调适用专利法各种规则,对专利权边界予以约束。  相似文献   

6.
专利的权利要求按照性质划分,有两种基本类型,即产品权利要求和方法权利要求.《审查指南》中规定,方法权利要求适用于方法发明,通常应当用工艺过程、操作条件、步骤或流程等技术特征来描述.但是,申请人在撰写方法权利要求时,往往会在权利要求中加入涉及到原材料、操作装置或设备、适用对象等与产品相关的技术特征.这些产品特征对方法权利要求是否具有限定作用,如果具有限定作用,那么如何来判断,尤其是在评价方法权利要求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时如何判断其限定作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给广大申请人带来了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中国现行专利法律制度下~1,是否落入包含功能性技术特征的权利要求的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判定的特殊性,权利要求中是否包含功能性技术特征的识别认定,与功能性技术特征是否构成相同或者等同的判定,以及是否落入包含功能性技术特征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的判定,对相关司法解释该如何理解应用,结合相关实际案例进行经验分享。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21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以下称爱普生)诉广州麦普科技有限公司等专利侵权案。该案涉及到如何确定含有限定使用环境的用语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何判断必要技术特征以及禁止反悔原则的适用等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根据《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权利要求中所包含的功能性限定的技术特征,应当理解为覆盖了所有能够实现所述功能的实施方式。因此,功能性限定的权利要求可能存在概括不合理的情况,从而导致权利要求书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诺基亚与华勤对功能性限定特征的专利纠纷,引发了各界对软件功能性限定特征的热议,计算机程序采用的装置权利要求撰写方式与功能性限定特征联系紧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八条与《专利审查指南(2010)》对功能性限定特征的规定存在矛盾之处。本文围绕与计算机程序相关的功能性限定特征展开探讨,比较国外功能性限定特征的解释规则。建议我国司法机关及行政部门对功能性限定特征统一采用美国的严格解释规则,同时借鉴美国司法实践中对功能性限定特征的认定、专利保护范围之划定与侵权认定的规则。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对Abbott Labs.v.Sandoz Inc.案作出全席审理之后,即确立了在涉及"方法限定产品的权利要求"的侵权诉讼中,方法特征对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具有限定作用的原则。根据我国目前的技术发展现状,应当区分可预测的技术领域与不可预测的技术领域,对于前者,应当考虑方法特征对产品主题的影响,而对于后者则应当将方法特征纳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专利审查实践主要依据《专利审查指南》的相关规定来认定权利要求属于封闭式权利要求还是开放式权利要求。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论述了在《专利审查指南》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如何来判断一项权利要求属于开放式权利要求还是封闭式权利要求。本文认为,通常情况下,应当首先依据权利要求的字面含义来确定权利要求属于开放式还是封闭式。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多个技术特征之间存在矛盾或某些技术特征不清楚的情况下,则需要将权利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来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专利审查实践主要依据《专利审查指南》的相关规定来认定权利要求属于封闭式权利要求还是开放式权利要求。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论述了在《专利审查指南》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如何来判断一项权利要求属于开放式权利要求还是封闭式权利要求。本文认为,通常情况下,应当首先依据权利要求的字面含义来确定权利要求属于开放式还是封闭式。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多个技术特征之间存在矛盾或某些技术特征不清楚的情况下,则需要将权利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来判断。  相似文献   

14.
如果被控侵权的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特征都是本领域普遍知晓的,而社会公众认为专利权人的选择排除了被控侵权的特征,认定二者属于等同特征会有损社会公众对专利权保护范围确定性和可预见性的依赖。这种方法类似于美国的"损坏权利要求原则"。"损坏权利要求原则"并不是等同原则的例外,适用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5.
《专利审查指南》在解析权利要求构造时指出主题名称应予以"考虑",最高人民法院在"排水管道"案及《专利侵权司法解释(二)》中也认可了主题名称的限定作用,但在不同的发明中,主题名称是否均能够限定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以及如何理解其限定作用似乎仍然缺乏明确的规则,本文拟结合美国司法判例的经验,尝试在权利要求解释的语境下对主题名称的作用进行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案不适用等同侵权的理由 (一)等同原则的本原探究 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32条的定义,等同原则,是指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技术特征经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相比,从字面上看不相同,但经过分析可以认定两者是相等同的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权利要求主题的限定是申请人在撰写权利要求时,容易忽略的一个方面,而实际上权利要求主题的限定对权利要求的保护极为重要。权利要求主题的限定涉及各个方面,本文从产业层面和法理层面谈权利要求主题的限定原则,从而为权利要求主题的限定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32条规定:“等同原则,是指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中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技术特征经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相比,从字面上看不相同,但经过分析可以认定两者是相等同的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物质的医药用途发明是一种方法发明,其权利要求属于方法类型,应从方法权利要求的角度来分析其技术特征。通常能直接起到限定作用的是原料、制备步骤和工艺条件、药物产品形态或成分以及设备等。对於仅涉及药物使用方法的特征,如果这些特征与制药方法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联,其实质上属于在实施制药方法并获得药物后,将药物施用于人体的具体用药方法,与制药方法没有直接、必然的关联性。这种仅体现于用药行为中的特征不是制药用途的技术特征,对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制药方法本身不具有限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行的专利法律制度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由专利文件本身决定,而与被诉技术方案无关;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以原告主张的权利要求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从属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由其与所引用的权利要求共同决定;每个单独的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包括"自主保护范围"和"附随保护范围";当出现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的放弃时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和专利授权、专利确权等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共同决定;含有功能性技术特征时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共同决定;具有"隐含"技术特征的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