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题讨论·关于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及教材编写的讨论·关于编写中学历史教材的几点意见齐世荣(1·5)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科学的历史观庞卓恒(1·10)甲午战争琐议———以高中课本“甲午中日战争”为例戚其章(1·12)重视历史课开好历史课王宏志(1·15)建设务实有效的21世纪的中学历史课程———著名教学研究专家聂幼犁先生访谈录本刊编辑部(1·19)英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论析李稚勇(1·26)中学历史教材编写刍议谢俊美(2·16)《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国近代史部分)与教材编写问题略论田海林(2·18)从“教本”到“学本”…  相似文献   

2.
告读者     
本刊自2002年第10期开辟“关于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及教材编写的讨论”以来,得到很多学者专家和中学教师的支持。著名历史学家来新夏、冯尔康、何兹全、育民、赵树好、黄顺力等高校专家学者,先后应约撰文或接受了本刊采访,为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和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著名教学教材研究专家王宏志、叶小兵、聂幼犁以及朱煜、赵世瑜、姬乘新、李稚勇、陈辉、范红军、黄牧航、姚锦祥等,也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编写问题。一些中学历史教师李德藻、杨润平、马凤鸣、徐云庆、马宏武、王升华等所发表的文章也非常具有代表…  相似文献   

3.
编者寄语     
本刊组织的关于“中学历史教材应如何编写”的讨论,从今年第1期更名为关于“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及教材编写”的讨论。实际上,现在讨论教材编写问题一定会涉及课程标准。目前国家推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新的教育理念得到广泛的认同,新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其各种版本的新教材较之过去都更加贴近创新教育的要求,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本刊组织的讨论从一开始就限制在“学术范围”、“建设性意见”,就是因为大家在教育理念、课改方向上没有歧义,那么,进一步完善历史课程标准,编好中学历史课本,各方面就有共同语言,…  相似文献   

4.
征稿     
本刊根据课程改革而组织的关于“中学历史教材应如何编写”的讨论,得到各方面的赞同和支持。很多著名的历史学家都已答应撰文发表意见。下期至明年上半年,我们也还将以访谈录、座谈会纪要的形式反映各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聂幼犁教授曾以2003年高考上海卷“京师同文馆”题为例,讨论了如何考查学生历史观的问题,并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最要紧的是在“过程”中培育学生正确的史观(见《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年第2期)。培育科学的历史观,不仅是中学历史课程的目标之一,而且还集中体现了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下面也以“京师同文馆”题为例,探讨如何利用试题考查和培育学生的价值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期,《历史教学》杂志社开展的“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及教材编写”的讨论,在史学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拜读许多专家、学的“建设性意见”后,颇有同感,受益匪浅。笔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育工作,也想借此机会。谈几点看法,若能抛砖引玉,也算是我们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尽了一点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评任史识先生的“也谈”——兼论学术批评的开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 999年第 7、8、9期连载了我的文章《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 1 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② ,随后该刊 2 0 0 0年第 3期发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署名任史识的回应文章《评黄安年先生〈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一文———也谈“1 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 ,这两篇意见相左文章 ,在中学历史教学界已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讨论 ③ ,受到了教育界、学术界同行的关注。笔者相信围绕教材编写评论的健康开展 ,对于积极改进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 ,大力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 ,努力促进学术界…  相似文献   

8.
由本刊与香港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共同主办的“中学历史课程·教材学术研讨会”,于8月9日至11日在广西师范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近50人。会议是对本刊自2002年第10期开展的关于课程改革和教材编写讨论的总结,并围绕高中新课标有关问题展开。会议分别由《历史教学》执行主编任世江编审、香港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副主任方骏博士主持。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任冠文教授致欢迎词。现将会议研讨情况据录音整理成纪要(未经本人审阅)发表,以歹食读者。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史学家们纷纷投身中学历史教科书建设,乃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史学家们究竟怎样架构教科书,怎样选择和呈现历史知识,贯穿了怎样的编写意图,是中学师生颇感兴趣的话题。就这些话题用采访、座谈等多种方式请教于史学家们,目的正是要促进中学第一线师生加强与史学家们的对话和交流。本刊策划的这一活动,先从来汉国先生主编的人民版高中课标教科书《历史》开始。我们对在百忙之中盛情接受采访和座谈邀请的人民版教材编写专家深表敬意,对在策划组织此次活动中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本刊特约研究员、特级教师陈伟国先生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0.
这几年,史学家们走出象牙塔、投身中学历史教科书建设,已成为课程改革浪潮中引人注目的亮最。史学家们究竟怎样架构教科书,怎样选择和呈现历史知识,贯穿了怎样的编写意图,是中学师生颇感兴趣的话题。本刊就这些话题用采访、座谈等多种方式请教干史学家们,目的正是要促进中学第一线师生加强与史学家们的对话和交流,在更深层面透析教材内容、把握教材重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也期望史学家们借此能够寻找教科书在教学环节上更多的实践反思依据。本刊策划的这一活动,先从朱汉国先生主编的人民版高中课标教科书《历史》开始(有关其他版本的类似活动随后展开)。我们对在百忙之中盛情接受采访和座谈邀请的人民版教材编写专家深袁敬意,对在策划组织此次活动中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本刊特约研究员、特级教师陈伟国先生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史学家们纷纷投身中学历史教科书建设,乃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史学家们究竟怎样架构教科书,怎样选择和呈现历史知识,贯穿了怎样的编写意图,是中学师生颇感兴趣的话题。就这些话题用采访、座谈等多种方式请教于史学家们,目的正是要促进中学第一线师生加强与史学家们的对话和交流。本刊策划的这一活动,先从来汉国先生主编的人民版高中课标教科书《历史》开始。我们对在百忙之中盛情接受采访和座谈邀请的人民版教材编写专家深表故意,对在策划组织此次活动中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本刊特约研究员、特级教师陈伟国先生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2.
在开展教学科研的活动中,我校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确定了“珠港澳中学历史教育思想之比较”的研究课题,并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到香港、澳门相关教育部门参观考察,与香港青松中学建立对口交流学校,双方商定共同研究这一课题。在比较与研究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香港历史教科书的编发特点,教科书编写的特色。其中,教学思维训练与内地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下面以香港中学四年级(相当于高一)甲部课程《中国历史》“甲午中日战争”为例,谈一谈香港历史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特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史学家们纷纷投身中学历史教科书建设,乃此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史学家们完竟怎样架构教科书,怎样选择和呈现历史知识,贯穿了怎样的编写意图,是中学师生颇感兴趣的话题。就这些话题用采访、座谈等多种方式请教于史擘家们,目的正是要促进中学第一线师生加强与史学家们的对话和交流。本刊策划的这一活动,先从朱汉国先生主编的人民版高中课标教科书《历史》开始。我们对在百忙之中盛情接受采访和座谈邀请的人民版教材编写专家深表敬意,对在策划组织此次活动中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本刊特约研究员、特级教师陈伟国先生袁示感谢。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出于不同的目的。中学历史教育的改革问题受到华人社会的普遍重视,港、台、大陆的教育行政部门都先后颁布了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并在此指导下,编写了不同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这些教材各具特色,互有优长,由于社会环境不尽相同,立场也不尽一致,因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同地区出版的教材自然也存在一些差异乃至歧异。笔者曾对台湾地区新课标历史教材的特点做过分析(见《中学历史教学》2005年第9期),在此试就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纲要颁布后编写的新教材的若干问题略作讨论,不妥之处,还请读者谅察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5.
教材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本论述了中学生物学教材的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了对中学生物学教材建设的一些认识,为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设计思路对于“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容要求是: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教科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三个子目之间因果相连,《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则是甲午中日战争引发的后果,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一个诱因。甲午中日战争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戊戌变法。《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时也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也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这正是戊戌变法的重要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7.
编辑手记: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是顺应创新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教材已投入教学实验。本刊前几期陆续刊登了一些名学专家对这次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新编历史教材是否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关键还是看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反应,要看它是否真正从“教本”转变为“学本”,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此我们对已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版教材的青岛育才中学的两名教师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8.
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学历史教科书内容脱离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实际,是制约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改革教材,势在必行。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的束缚,重新确定编写原则;其次,要降低中学历史教学的教育目标;第三,要调整教材系统和知识结构;第四,要改变由国家包揽编写的局面,鼓励地区或个人编写教材。  相似文献   

19.
从根本上讲,教育的改进关乎民族命运,既复杂又充满风险,不敢丝毫马虎,具体就历史教育的改进而言,恐怕至少有赖于大批史学家勇敢地肩负起神圣使命鼎力支持,更有赖于历史教师能够理解自己所期待的改进并愿意对此作出承担。这几年,史学家们走出象牙塔、投身中学历史教科书建设,已经成为此次课程改革浪潮中引人注目的亮点,堪称盛世之中的幸事。史学家们究竟怎样认识和处理教科书架构,究竟秉持何种取向选择历史知识,究竟采用什么方法呈现历史知识,究竟如何处理课标与教科书内容的关系,究竟具体贯穿了怎样的编写意图,无疑是广大读者尤其中学师生颇感兴趣的所在。本刊就这些话题用采访、座谈等多种方式请教于史学家们,目的就是要为中学第一线师生与史学家们进行对话、交流和互动搭建平台,期望中学师生借此能够在更深层面透析教材内容、把握教材重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期望史学家们借此能够寻找教科书在教学环节更多的实践反思依据。本刊编辑部为此策划的这一系列活动,先从朱汉国先生主编的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开始(有关其他版本的类似活动随后展开)。我们对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和座谈邀请的人民版教材编写专家及陈伟国先生深表敬意,也愿读者朋友在专家的视野、观点和智慧中多所获益。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学》2003年第1期刊登庞卓恒教授的文章《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科学的历史观》,文章说:“中学生对历史课的满意度在各科中倒数第二,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对此感到震惊。”文章认为,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对“系统历史知识”的“满堂灌”和要求死记硬背大量“系统知识”的考试,并建议通过对历史教材进行“一番大改革”来改变这一局面。文章还指出,历史教材的编写标准要紧扣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凡与这一标准相违背的内容就应“大刀阔斧地砍掉”,符合的“就应当不惜课时和篇幅尽可能生动详细地讲述”。庞教授的建议是可以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