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沈惠 《时代教育》2012,(23):181-182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针对目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对于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轶  唐超文  徐欣国 《文教资料》2008,(14):204-206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对延安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探讨.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形势下用延安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把延安精神作为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社团活动等阵地,让延安精神走进校园.强化学生的延安精神和时代精神意识,从而达到弘扬延安精神,发扬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现、价值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有人认为延安精神已经过时了,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其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新时期还需进一步弘扬和发展。本文从延安精神的含义出发提出了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对搞好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现实意义,并对新时期如何学习和发扬延安精神提出自己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2014年1月25日,国务院颁布关于"精准扶贫"政策的一系列内容,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作了创新部署。延安精神是我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时期留下的宝贵财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新时代下,在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的同时,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为我国扶贫建设不断增加动力。  相似文献   

5.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特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总结延安精神科学内涵,对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杜玉银 《云南教育》2009,(10):15-16
4月16日至22日,我有幸来到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举办的第四期正厅局长“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专题培训班学习。一周的学习时间虽然短暂,却是一次极有价值的党性教育。通过听取专题授课和到革命旧址实地现场体验,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延安精神的实质,对新时期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嗣后,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又专门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内容、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等均提出明确而科学的论断。 什么叫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涵义广泛,不过概括起来,它包括两个面的内容。其一,是理论的时代先进性。其二,是全民族思想道德素养。综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每个国家、每个社会都有其时代的精神文明。这是社会生存的精神支柱,舍此则社会崩塌、国家灭亡。中国的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竞相争鸣,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当时主要有道家、墨家、儒家、法家与阴阳家等。各家都力图使自己的学说、理论、思想成为社会的指导思想。秦统一中国后,采用法家理论,实行法治,贬斥其它各家,尤其对儒家采取高压手段,“焚书坑儒”。汉代,采用董仲舒的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学说成为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儒家思想统治中国二千多年。儒家理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理论基础。具有  相似文献   

8.
9.
延安精神是我国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厚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托延安革命文化,智用延安往事解读知识、巧借延安故事诠释原理、妙以延安精神激励人心,使红色基因得以传承,让延安精神成为民族新生代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青少年树立道德规范的标尺,而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又与“八荣八耻”的精辟概括高度一致。为此,在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应把“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高等地质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大学精神,提高大学水平,彰显大学特色,以不辱大学使命。大学精神的核心是科学民主,求实创新。提高大学水平的关键是认真教、勤奋学、悉心研、科学管。大学要建立自己的特色与品牌,要办三型(即现代型、开放型、国际型)、四力(即贡献力、创造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五强的大学(即培养爱国心和责任感强、基础理论强、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五强人才)。大学的光荣使命是教书育人、创新知识、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引领风尚。  相似文献   

12.
善用大学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理想之路。构筑立体化的舆论氛围是匡正校园观念文化导向的基础;营建精品化的涵育载体是匡正校园观念文化导向的关键。大学要通过课程教化和礼乐教化,强化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以活跃学生群体文化氛围,营造民族精神养成教育之大气候;注重教师人格文化建设,提升物质环境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3.
大力加强校风建设 ,创建一流校风 ,是综合大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创建高水平综合大学的迫切需要 ,本文就校风建设的着眼点及其内在要求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延安整风是我党历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思想教育运动,形成了非常宝贵的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一、以整顿学风为中心环节,党的学风是党内第一重要的问题;二、进行党的作风建设,应首先从思想上建党;三、密切联系群死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四、调查研究是了解中国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困难的最有效的途径;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进行党内思想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应该继承和发扬延安整风精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精神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体现了大学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现代大学精神基本内容包括民族精神、自由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熏陶的作用.要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培育一流校园文化、坚持内涵发展之路四个方面培育现代大学精神,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新建院校大学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跃林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1):57-60,65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与核心,是大学的生命基础,一旦形成将给大学以新的生命活力,将全面影响大学整体功能的发育与发挥。文章论述了大学精神对大学及经合并升本后的新建大学的极端重要性和如何培育新建院校大学精神的一些观点,希望这些新建的本科院校得到跨越式的快速发展,建成具有较高质量、合格的本科院校。  相似文献   

17.
浅析大学精神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作为大学的灵魂和思想核心,它虽然不是真实的存在体,但却时时刻刻影响着一代代大学师生。文章在比较和研究各家观点的基础上,从何为大学精神出发,结合目前大学精神建设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新时期中国需要的大学精神,从自由独立精神、兼容并包精神、与时俱进精神、社会关怀精神和全面发展精神五个方面解析大学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马良信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4):60-66,71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以炎帝为首的原始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积淀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炎帝文化,凝聚而铸就了伟大的炎帝精神。炎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炎帝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中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炎黄子孙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强大精神支柱。弘扬炎帝精神和炎帝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郴州也留下了炎帝创业活动的圣迹,与炎帝文化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大力开发以炎帝文化为主轴的人文资源,构建以炎帝文化为中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必将大大地促进郴州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以旅游为依托,也是炎帝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大学精神创新与大学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来,关于大学精神创新与大学文化构建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国大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我国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到资源凝聚、价值导向和社会辐射等一系列功能彰显与强化.本文旨在多维度思考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的内涵,透视二者的内在联系,从高等教育实际出发,展望现代大学精神创新与大学文化的构建前景.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为大学精神奠定文化底蕴,大学精神则是民族精神在大学的具体体现,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大学精神构建建对民族精神培育具有文化引领、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整合的价值功能。在大学精神构建中,要通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专业课的渗透作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和社会实践的深化作用,进行民族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