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定格场面精品聚焦特定对象,精雕细刻,于细腻的工笔中展现特写的凝重,传达作者的真情。阅读下文, 你会感受到维纳斯那别具一格的美。伊勒的维纳斯像(法)梅里美这的确是一尊维纳斯像,美丽得不可思议。她的上半身裸露着,古代人塑造的天神总是这个样子的:右手举到胸前,掌心向里,拇指、食指、中指伸直,最末的两个手指微曲;左手接近腰部,挽住遮盖着下身的衣衫。这尊雕像的姿势使人想起猜拳者的姿势,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称这种猜拳者为马尼古斯。也许这尊雕像是在表现女神正在玩猜拳游戏吧。  相似文献   

2.
相传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擅长雕刻,有一次他雕刻了一尊活灵活现的妙龄少女像。皮格马利翁情不自禁地受上了她,他每时每刻都用热恋的目光注视着她,用充满柔情的双手轻轻地爱抚着她,向她倾吐着爱慕之情。日久天长,皮格马利翁的真情感动了爱神阿佛洛,于是爱神把生命的种子播散到了这尊雕像身上……奇迹出现了,雕像化做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姑娘,和皮格马利翁结成了恩爱的夫妻。后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实验证明: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期望和激励会激活学生积极的动机,产生行为的内驱动力,促进其发展,最终成为教育者所要求的人…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研究会暨优质课观摩活动中,笔者有幸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当时课堂设在一个礼堂的舞台上,台下是参加会议的老师。执教老师像节目主持人那样娴熟自如地驾驭着课堂。她时而动  相似文献   

4.
希腊神话中记栽着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国王皮格马利翁精心雕刻了一尊象牙少女像。他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欣赏和钟爱,每天都含情脉脉地凝视着她。日久天长,奇迹发生了,一尊无生命的雕像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位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少女。后来人们借用这个神话,把这种现象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朋友     
校园里,有无私奉献的桌椅,有争奇斗艳的鲜花,有高大挺拔的绿树……哪个不是我的朋友?那尊洁白的雕像,就是我最知心的朋友。从转到这所学校起,我就喜欢上了这尊雕像。虽然她没有生命,可我却视她为知心姐姐。她扎着两束可爱的辫子,穿着一身洁白的连衣裙,坐在一块石头上专心致志地看书,仿佛在告诉我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她那淡淡的微笑像桂花的花香沁入我的心扉,她那亲切的笑容,总让我有  相似文献   

6.
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就冒出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染得像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相似文献   

7.
汪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她性格张力场的外在特征是:慈爱的母亲,凶悍的婆婆,命运的奴隶。她时而高尚,时而卑下;时而慈善,时而冷酷;时而坚执,时而脆弱;时而像中国传统的慈母,时而又像西方刁钻的贵妇。她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而是一个包孕着丰厚文化意蕴的“人”。  相似文献   

8.
《米洛的阿芙罗蒂德》(俗称维纳斯像)自从被发现以后,一百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尽管她双臂残缺,但仍使人感到完好无损,给人以完整的美感。曾经有人探索两臂的原型是什么样子,试图给雕像配上两臂,但不管什么设计方案,却都在原作面前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9.
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冒出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将她的衣衫浸染得像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相似文献   

10.
李芳 《中学教育》2006,(7):57-58
场景一: 教室里,窗明几净,桌椅整齐,学生训练有素地趴在课桌上,一动也不动,静无声息,像一尊尊雕像。教室里鸦雀无声,空气似乎凝固了……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研讨会暨优质课观摩活动中,笔者有幸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当时课堂设在一个礼堂的舞台上,台下是参加会议和观摩的老师):授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看一眼备课笔记,她像一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主持一台节目那样娴熟自如地驾驭着课堂。她时而动情朗诵,时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像,时而从容地与学生讨论、交流,其精湛的教学艺术令人钦佩。更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在这位老师的鼓励下,竟敢对教材“发难”!教授《荷花》第二段时,执教老师引导学生背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有的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  相似文献   

12.
《红领巾》2005,(12)
1820年4月的一天,希腊的一个农民带着儿子在田里耕地。当他们铲(chǎn)掉一棵矮树时,突然发现了一个洞口。他们走了进去,发现了一尊优美的大理石雕像(diāoxiàng)。这就是断臂维纳斯像。现在,这尊雕像陈列于法国的卢浮宫。人们有一连串的疑问:她是谁?谁创造了她?她的手臂到哪儿去了?假如手臂还在,是什么样子的呢?断臂的维纳斯女神之谜  相似文献   

13.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尊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这尊雕像没有手,而且显然是被砍掉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这尊雕像是伟大的艺术家罗丹创作的。一天夜里,他终于完成了这尊雕像,当时他非常满意,连夜叫来了自己的学生一起欣赏。他的学生将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最后将目光停在那双叠合在胸前的手上,禁不住连声说:“逼真极了,老师,我从来没见过这样一双  相似文献   

14.
预测之波     
凌晨,北京城北,古老的钟鼓楼从晨雾里显现出它高耸的身影。沿中轴线北望,有一座乳白色的高层宿舍楼。 每天清晨4点30分,9楼的一个窗口就飘出一缕柔和的灯光,融进朦胧的晨雾中。 5时整,室内响起嘀嘀嗒嗒的清脆声音。一位白发老人端坐在计算机前,凝重得像一尊雕像。他的左侧还有一台计算机,右边是一个简易书架,上上下下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档案资料。老人的手指时而快捷时而沉稳地起伏击打,随着键盘有节奏的响声,两台显示屏上一组组数字在跳动闪烁。正面的  相似文献   

15.
观舞记     
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的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  相似文献   

16.
罗丹,法国著名大雕塑家。一天晚上。他终于完成了7年来精心构思的杰作——巴尔扎克雕像。他满意地注视着这尊雕像,心情激动不已。于是,他叫来几个学生,让他们一齐欣赏巴尔扎克的雕像。一位学生看着看着,目光落在雕像的手上,说:“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啊!”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神话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国王皮格马利翁精心雕刻了一尊象牙少女像。他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欣赏和钟爱,每天都含情脉脉地凝视着她。日久天长,奇迹发生了,一尊无生命的雕像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炯娜多姿的少女。后来人们借用这个神话,把这种现象叫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神话毕竟是神话,象牙少女是不会真的活起来的,她只不过活在年轻国王的心中而已。但这个故事却给德育工作者一个很大的启示: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德育工作者只有对学生献上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北风在天地间呼啸,仿佛让人们牢记战时的严寒。永恒的火焰从喷口里冉冉升起,似乎说明生命的绵延不熄。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我来到列宁格勒北郊皮斯卡廖夫陵园,凭吊苏联人民在二次大战中的英灵。高高的花岗石碑座上立着一尊妇女青铜雕像,她是祖国母亲的象征。在雪花飞舞当中,我恍然觉得她  相似文献   

19.
亏空举荐走进我市优秀青年教师——杜小兰的课堂,看到的是质朴,听到的是欢快,领略的是和谐。短短的40分钟,在她的引领下,课堂上时而欢声笑语,时而万籁俱寂:时而全神独思,时而热烈合作,时而细致动手,时而认真推理……在这润泽生命、关注发展、开启智慧的教室,在这富有个性、充满情感、多姿多彩的课堂,她倾注给学生的是热情,展现给同伴的是艺术,留给自己的是汗水。她心中有学生、有情感。她对学生的关注体现在尊  相似文献   

20.
弈王     
清康熙年间,京城的象棋圈内,他被誉为弈王。十四五岁的时候,他就出现在了对弈场上。崭露头角以来,几十年的时间里,他曾与数以百计的强手对弈,从未败阵。对弈场上的他,双眉颦蹙,镇定自若,宛如一尊将军的雕像。他那炯炯双目射出的一道道犀利的剑光,时而移向棋盘,时而移向对方的眼睛。随之,右手拇指和食指娴熟地夹着棋子,在棋盘上自如运用,直至置对方之将(帅)于死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