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仅是苏轼的代表作 ,而且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杰出的文学天才 ,而且也折射出非凡的个性。“文如其人” ,仔细品味该词 ,可以理解作者独特的文化品格。凡是论及宋词的风格 ,人们往往将它概括为婉约和豪放两大类别。如果说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者 ,那么《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是豪放词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其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将笔触由闺阁延伸到了社会与人生 ,扩大了叙写的题材 ;二是它所抒发的不再是男女间的缠绵悱恻之情 ,而注入了鲜明的士大夫情怀———修身、齐家、治国…  相似文献   

2.
《念奴娇·赤壁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豪放积极的,其人生态度是健康向上的。可是,历来专家学者都把苏轼在本词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定位在消极悲观、内心矛盾上。比  相似文献   

3.
苏轼、辛弃疾同为"豪放派",我们设想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讲授"苏辛"同一题材的两篇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对两首词开头写景、中间怀古、结尾抒情的比较去把握同一流派诗人的不同风格.一个豪放,一个悲壮,一样怀古两样情.  相似文献   

4.
提起豪放词,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5.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的代表作,也是豪放词的典型。这里打算就它的开头部分(上阕前几句)讨论它的基本情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个开头部分,成为《念奴娇》这个词牌的代名,它一直为人们所称颂。例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从古至今,它有积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文学史上,宋代以词著称,而苏轼辛弃疾相继冲破了词以婉丽为宗的传统藩篱,开创了一代豪放词风。高中语文第四册选用的《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清平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正是苏轼、辛弃疾的代表作。根据教材特点和高中二年级实际,着眼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设计以两课时分四步引导学生精读两词并比较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体现了所谓苏辛词派豪放风格的代表作。教育部统编中学语文教材高中第四册选了这两首词,这里作一些简单的解说,以资互证。《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在黄州写的。当时他四十七岁,贬谪黄州已两年多了。元丰二年,新党的何大正,舒亶、李定等指控他作  相似文献   

8.
杨智慧 《语文知识》2002,(12):18-19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苏轼、辛弃疾的“怀古”名篇,历来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振撼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心魂。殊不知,它们的最初出现也曾被人视为异端。特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出,就有伶人把它和当时红得发紫的柳永慢词  相似文献   

9.
苏轼是开辟豪壮词派的北宋大词人,《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的代表作。此词久负盛名,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愈文豹  相似文献   

10.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苏轼、辛弃疾的“怀古”名篇,历来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心魂。殊不知,它们的最初出现也曾被人视为异端。特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出,就有伶人把它和当时红得发紫的柳永慢词放在一起调侃:“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  相似文献   

11.
苏轼被贬谪黄州期间,写下了震烁文坛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一词二赋,尽抒赤壁之情。苏轼何以对赤壁如此情有独钟呢?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其诗词文赋足以令后人驻足瞩目,仰之弥  相似文献   

12.
文本细读是建立在文本语义细致分析上的一种批评方法。通过对苏轼、辛弃疾两首著名的怀古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文本细读,可以发现,苏、辛虽然都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二者的词风在豪放整体风格的基础上还是有差别,主要表现在:苏词往往由历史进入更为广阔的思考,多呈现超脱旷达之风,词境壮阔,气象宏大,更多关注的是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辛词则多雄浑悲慨,表现出炽烈的英雄豪情,追求的是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第11课《近体诗八首》中有一首刘禹锡的诗《石头城》,第12课《词七首》中有一首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代表作家,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感受到的都是坚定自信、昂扬奋进。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高昂之中见低沉。  相似文献   

15.
二○○二年十月,我以讲授苏轼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获郑州市优质课二等奖。从那一课的成功至今,我对诗歌有种独特的偏爱。从李白、杜甫讲到舒婷、徐志摩,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讲到普希金的《致大海》,从柳永的婉约词讲到苏轼的豪放词,我深深地被诗歌中的意境所吸引。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成功,我个人认为是词中的意境将我和同学们无形地感染了,自此,我就对词中意境有了更深  相似文献   

16.
提起豪放词,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相似文献   

17.
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初读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1986年12月第1版,江苏古籍出版社),就发现其中所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自己初中时所学的在字句上有所不同,也与高中课本所学内容不同。这种  相似文献   

18.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苏轼来到了黄州,带着满心的疲惫和创伤。刚刚经历的“乌台诗案”中,苏轼饱受了一番折磨和凌辱,现在他真的很需要休息。不过苏轼没有沉沦下去,而是从痛苦走向了旷达。从他的大量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转变过程。的确,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文,其中尤为突出者,则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的结尾说:“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这是个充满诗意的句子。虽有…  相似文献   

19.
苏轼一洗过去缠绵柔婉的词风,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念奴娇&;#183;赤壁怀古》正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词人借助雄奇的景象引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从而抒发自己渴望建立功业的心志。这首词气势之磅礴堪称一绝,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枝艺术奇葩。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词的豪放风格,深刻领悟词人的思想感情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在读中赏析、在赏析中读的教学方法,老课新教,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苏轼以才情兼跨文坛、政坛,却被文人最忌惮的文字狱的暴雨打湿了自己的从政翅膀。《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都是苏轼在“乌台诗案”冲击之后的力作,是苏轼经历环境逼压后的心情抒写,对政治话语的疏离使苏轼有闲暇审视自己的心灵,对政事的回避伴随着对心灵的张扬。直观地看,两者在体裁、容量等方面明显不同,但品阅两文又自会发现一些深处的不同之处。一、对哀情的处理手法不同。以豪放著称的苏轼词中也有伤感的情调《,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就是典型的伤痛,只不过苏轼善于将哀情的碎片杂揉进豪情的激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