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位老师在教《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运用直观教学的手段,具体、形象地帮助学生解决了课文中的疑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加深了。具体做法是:当讲到课文第三小节时,老师问“一纵一纵”的“纵”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纵,猛然向前或向上。”有个学生举手反对,他说:“有时候我也看见过日出,太阳不是一纵一纵的。”其他学生也都睁大了眼睛望着老师,等待着老师的答复,那神情仿佛在说:是啊,太阳出来怎么会一纵一纵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你们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过大海,但是一定看过描写大海的书,那些文章里所描绘的海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说:“波浪滔天”,有的说“一浪赶一浪”,有的说“波涛汹涌”。这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下了一起一伏的海面。老师模仿波浪,打着手势问学生:“从远处望去,这一起一伏的海面是不是‘一纵一纵’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点头回答。老  相似文献   

2.
正7月29日晴白老师举着纸杯,这个纸杯能干什么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的说是做笔筒,有的说是做电话,还有的说是做手工,到底要做什么呢?白老师,你快告诉我们吧!老师往常是把道具都拿出来,但今天不同,老师让我首先把"脸盆大叔"  相似文献   

3.
不仅是学生,老师在生活中也会迟到,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是客观情况无法避免。面对经常迟到的孩子,我们可否把他们的这种行为别太当回事呢?不久前,我在"人教论坛"上看到一篇叫《"糊涂"艺术》的帖子,意思是说:有一个平时不曾迟到的学生迟到了,老师没"按惯例"批评他,而是让学生主动向老师认错。就这种教育方法来说,这位老师能因材施教,说明比较讲究教育艺术。但一个"按惯例"却让我有一股想为迟到  相似文献   

4.
据说曾有一位教师,拿着一支粉笔问学生:“你们说粉笔像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像火箭,有的说像蜡烛。老师摇摇头说:“你们都没说对,粉笔像宝塔。”于是要学生把它背下来:“粉笔像宝塔,粉笔像宝塔”。为什么不能象蜡烛呢?粉笔不但外形和颜色似蜡烛,而且还具有与蜡烛同样的奉献精神,多形象的比喻,却被老师否定了。如果老师只会按预定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去要求复杂的学生个体,怎能引导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知识大海及现实世界呢?把学生都培养成这种“人云亦云”的小鹦鹉,哪来的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呢?哪还有敢于否定前人的错误学说,建立起自己的正确学说,为科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哥白尼、伽利略式的人物产生呢?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死记硬背会使儿童变得迟钝和愚蠢。既有害于儿童的健康,又不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 案例:"认识千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有没有乘过电梯?有一次,老师也去乘电梯,可是发生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多媒体播放录像) 师:出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超载?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学生纷纷讨论着,有的说是人太多了,也有的说电梯有具体的载重规定) 师(出示标识牌):那么,这个电梯的载重量是多少呢?(1000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似文献   

6.
<正>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谁来评价这位同学的读文情况。随着老师的提问,学生纷纷开始评价:有的同学评价说我觉得他读得没有感情,我能有感情地读一读;有的同学评价说××同学声音太小,如果声音再大一些会更好;还有的同学会说我觉得他读某个词应该重读……那么为什么要有感情地读课文呢?我们要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课文呢?我们为什么只能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课文,而不能带着那样的感情读课文呢?为什么读课文要大声,难道读整篇课文都大声,而没  相似文献   

7.
崔恩强 《中国教师》2008,(15):60-60
<正>何谓师者?韩愈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说,解决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应该是老师的天职,可为什么有些学生有问题而不去求教于老师呢?为此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作文教学而言,学生写作的兴趣,占据重要的位置。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就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9.
一分钟     
正1月14日晴短短的一分钟可以干什么事情呢?有的同学说:"可以跑二百米。"有的同学说:"可以写10个字。"还有的同学说:"可以看好几页书。"可是白老师在黑板上为什么写上"一分钟"呢?老师到底要用这一分钟来干什么呢?真让人费解。"一分钟"活动开始了,原来是让我们把教室里看到的事物在一分钟内写下来,看谁写得多。我觉得一分钟写不了几个字,所以刚开始非常紧张。两眼看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时常发现学生有"走神"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都怪学生吗?应该说我们老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又该如何解决呢?  相似文献   

11.
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的好与坏、优与劣、对与错的言语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评价语言能够促进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如何通过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呢?一、形象生动,突出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给评价语加一点"味道",要用形象生动的评价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趣味性浓厚的评价语言促进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2.
柯政 《基础教育课程》2013,(4):69-70,73
一鉴于教育界有用新概念表达旧东西的习惯,面对新概念,我总是问自己:"现在说的这东西,以前我们有吗?"那么,综合素质评价,我们之前有没有呢?在我看来,我们一直都是有的。比如绝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的诸如道德水平、合作能力、探究精神等素质进行考察评价,并通过评语、编排座位(比如会避免把几个道德水平相对差的学生放在一起,或者故意放在一起)、分组(比如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很精彩:有的语言优美,琅琅上口;有的形象生动,扣人心弦;有的哲理深刻,发人深思……课文向学生展示了祖国语言之美,让学生能从中受到熏陶感染。教师怎样去引导学生学习,在课堂上获得最大的效益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寻找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突破口。所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突破口",指的是语文阅读材料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语文的统领性问题。找准"突破口"是我们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如何把握阅读教学中的突破口,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呢?  相似文献   

14.
案例:"我把老师杀了!" 一堂语文课上,一位老师正在上小学语文第二册"复习六"中的一篇短文:古时候,一个人背着大包袱骑着毛驴赶路,路边一个人问他:"你怎么不把包袱放在驴背上呢?"那个人说:"我才不会那么傻呢!毛驴驮着我已经够累了,我怎么还能把包袱放在驴背上呢?"这时,上课的老师给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那人究竟傻不傻?我真没想到.问题刚一提出来,教室里面就像开了锅似的,有的学生大声说那人傻,有的学生更大声的说那人不傻,简直是在比声音大小.这时,这老师灵机一动,既然孩子们有了说话的欲望,何不顺水推舟,让他们来一场辩论赛,正好进行口语训练.  相似文献   

15.
征解与回音     
有的老师说,?和0.4%的分子、分母中没有含分数,根据繁分数的定义,它们不属"繁分数";而有的老师说,0.4就是?或?,据繁分数的定义,它们都可以叫"繁分数".请问:这样的两个数到底是不是繁分数呢?  相似文献   

16.
正研究一些优秀教师的作文指导课,我们发现: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特乐意写作文,常见的"怕作文"现象荡然无存。秘诀在哪里呢?我们可以从一些成功的课例中得到启发。课例一上课了,薛法根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其实,我不想_______"问学生现在不想做什么事?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打开了心中的话匣子。有的说,其实我不想剪头发;有的说,其实我不想上补习课;有的说,其实我不想做作业……这个特别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显然触动了他们的真实情感。这样的开端很自然地就在老师和学生间达成了  相似文献   

17.
杨碧娟 《考试周刊》2013,(29):53-53
<正>习作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一提起习作,教师就感到头痛,学生就感到畏惧。有的苦于"无米下锅",有的担心写不具体。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使学生喜欢上习作,爱上习作。如何让学生感觉习作是快乐、轻松的呢?以下谈谈我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与写的过程才能比较轻松."在我看来,这情景、这声音、这形象、这旋律直指孩子的感性世界.特级教师王菘舟说,感性是学生本有的,教师之功在于激活、唤醒和调动这种本有的感性.那么,如何使词语教学"感性"起来呢?  相似文献   

19.
爆笑超市     
像老师老师:"你一上课就不停地说话,你还像不像一个学生?"学生:"不像。"老师:"那你自己说,你像什么?"学生:"像老师。"理直气壮女儿吵着要买运动服,理由是可以穿着它晨跑。父亲说:"为什么一定要买运动服?穿校服晨跑也是一样的。"女儿说:"怎么能一样呢?穿校服跑步,别人不知道我在锻炼,还以为我上学要迟到了呢!"  相似文献   

20.
地理老师把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挂在黑板上,问:"同学们,这幅示意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呢?""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同学们回答说。"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也就是说,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弯路呢?"老师继续问。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河流走弯路,拉长了河流的流程,河流也因此能拥有更大的流量,当夏季洪水来临时,河流就不会水满为患了;有的说,由于河流的流程拉长,每个单位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