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郑乔 《时尚球类》2006,(3):10-10
这一次,地掷球真的火了。 作为第五届女子世界地掷球锦标赛的承办方.浙江工贸学院正以其优雅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掷球健儿们,中国的小球市场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将其成熟的一面展现给世人,世锦赛既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载体.更是一个窗口,它迎来了掷球运动大步迈向世界的契机;也承载了国人对于普及型体育项目进一步发展的梦想;同时它也在向世人展示中国的大众体育意气风发的雄姿![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张莺 《时尚球类》2007,(1):34-35
2006年10月,浙江温州,国际地掷球赛场上连续三次升起了五星红旗。中国运动员第一次站在了地掷球国际赛场的最高领奖台上。这是地掷球运动项目二十年来第一次在亚洲、第一次在中国、第一次在浙江举办的世界性大赛,也是第一次由高校负责具体承办事宜的世界性体育锦标赛,同时还是社会性体育项目第一次“体教结合”后举行的世界性大赛。 郭晓敏、王美、岑伟飞,这三名实现中国地掷球金牌“零的突破”、创造奇迹的女将都来自浙江。如今,只要提到中国地掷球,人们就会想到浙江。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应祖明自豪的表示:“地掷球运动,浙江选手是主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地掷球爱好者,一个老球迷。20年前,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运动项目时,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这项运动是从1984年两位意大利专家在我校办的学习班开始的。当时世界冠军安东尼奥采用的掷球动作均为上手持球法(手背在球当时认为这是地掷球这个新项目的新技术,一定要学会掌握,并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学习训练,最终掌握了这个动作。但在比赛中运用,命中率、效果总觉得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4.
《时尚球类》2005,(4):27-28
2005年是中国掷球如沐春风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掷球收获颇丰。其中最大的惊喜是,2006年5月在江苏苏州举行的全国体育大会中金属地掷球将首次以正式身份亮相。自1984年塑质地掷球引进中国以来。从鲜为人知到蓬勃发展;从1986年第一届全国地掷球比赛(男子)的7个单位参赛.到2005年的47个参赛队。2003年中国掷球运动专业杂志《地掷球运动》诞生.发展为《掷球运动》到如今的《时尚球类》。我们看到掷球运动就像燎原的星火.在华夏大地点燃人们的热情.激起人们对于健康的追寻.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5.
<正> 一、问题的提出地掷球运动,是我国两年前引进的一个体育项目、1986年2月国家体委发出关于普及地掷球运动的通知,要求各地体委、各部门把它做为一个新兴的体育项目进行推广普及:为了加速这一运动的开展,为了提高我国地掷球运动水平,开展地掷球科研活动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首次在这方面进行探讨: 1986年10年16日国际地掷球联合会主席巴焦率领的由蝉联两届地掷球比赛世界冠军的意大利队和欧洲冠军瑞士队组成的国际地掷球联队来西安体育学院访问并进行友谊比赛,我们  相似文献   

6.
地掷球,这项来自欧洲的运动在我国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20年来,它日臻成熟,逐步为广大群众接纳和喜爱。2003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换届大会上,中国地掷球协会更名为中国掷球协会,包容了塑质地掷球、金属地掷球、小金属地掷球、桌掷球、草地掷球和国人发明的掷弹球6个分支项目,可以说掷球项目添丁增口,事业兴旺。一个外来的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受到如此青睐,  相似文献   

7.
1986年4月,我省派人参观了国家体委在杭州举办的首届全国掷球比赛,并认真听取国际地联专家的掷球讲座。同年10月举办全省70多人的掷球训练班,又修建了4块掷球场地。就这样,四川掷球运动走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太原市于2006年4月22~23日举行了第三届地掷球运动会,1991年地掷球传入,山西省己经拥有了一大批掷球运动员,这时一些老体育工作者及运动员中的积极分子刘茂林、邱洪超、王盛武、杨林香及张兰娟等同志组织了第一届市地掷球运动会。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离休老兵,打过日本鬼子,参加过解放战争,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是一个地掷球爱好者。现在是国家二级地掷球裁判员,福建省军区福州第五干休所地掷球总教练。曾担任过福建省和全国老年人地掷球比赛(南方赛区)的裁判员工作,在福州地区担任地掷球比赛裁判长、裁判员50多次。十几年来深深体会到,地掷球运动是健身之宝,实在是好。它好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在世界掷球界地位的提高,同掷球强国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地掷球成了国与国之间交流的纽带。2006年世界女子金属地掷球锦标赛的成功举办,我国的掷球地位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掷球协会同西方世界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  相似文献   

11.
20年来,在广大掷球爱好者的辛勤努力下,掷球运动在中国逐渐普及、推广,为全民健身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现了为国争光。《掷球运动》杂志的创刊,必将会为掷球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运动二部,向广大掷球爱好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2.
《时尚球类》2006,(1):6-7
领导重视 多方支持 2006年3月6~10日首届中国国际草地掷球公开赛在深圳举行。本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掷球协会主办,深圳市草地掷球协会承办,深圳市体育局、深圳市城管局、深圳市体育总会和深圳笔架山公园管理处协办,香港草地掷球总会协作,中港置业有限公司和香港草地掷球培训中心赞助,在多方合作和通力支持下,取得了非常圆满的成功。,这次比赛充分体现出各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热情关心及参与体育事业的良好氛围,也描绘出了我国掷球运动可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党源 《时尚球类》2007,(1):22-22
从1984年地掷球运动首次引进中国,到2006年温州世锦赛上中国队3枚金牌的优异成绩;从刚进入中国时的不被多数人认可,到现在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地掷球在中国20多年风雨历程里凝聚的是掷球人的期待与努力。在教练员、运动员和广大地掷球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地掷球运动已经逐渐开始在中国普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1984年地掷球引进中国,我参加了在北京体院举办的由意大利专家阿尔贝里和安东尼奥主讲的地掷技术培训班。从那时起,我就被地掷球的魅力所吸引,经常身体力行坚持练习。同时,总觉得有一种责任感,要大力在中国推广、宣传和普及地掷球运动。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掷球协会体运协小球字[2002]64号文件“关于同意创办《地掷球运动》杂志的批复”精神,西安体育学院与中国掷球协会联合创办国内唯一一份《地掷球运动》杂志,2003年3月正式创刊。2004年更名为《掷球运动》,2005年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合作将杂志更名为《时尚球类》。  相似文献   

16.
小球资料     
《时尚球类》2006,(1):48-48
根据中国掷球协会体运协小球字[2002]64号文件“关于同意创办《地掷球运动》杂志的批复”精神,西安体育学院与中国掷球协会联合创办国内唯一一份《地掷球运动》杂志,2003年3月正式创刊,并于2004年更名为《挪球运动》,2005年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合作将杂志更名为《时尚球类;、该刊以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所属的运动项目:曲棍球、手球、掷球(塑质地掷球、金属地掷球、小金属地掷球、桌掷球、草地掷球及掷弹球)、板球、台球、垒球、保龄球、橄榄球、棒球、壁球、  相似文献   

17.
《掷球运动》2004,(4):6-10
1983年9月,应国际地联邀请,国家体委派出3人小组,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了在瑞士基亚索举行的国际地掷球联合会成立大会,并观摩了第一届世界地掷球锦标赛。  相似文献   

18.
黎民 《时尚球类》2006,(1):14-14
易庆湘从事体育工作四十多年,退休前曾担任云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省老年体协办公室主任,现任省老年体育协会副秘书长、省地掷球常务副主席、中国地掷球协会老年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社会指导员、裁判员。他1986年到杭州参加首届全国地掷球比赛,之后在培训班听取了国际地联专家的讲课,回昆明后积极筹备开办全省地掷球培训班,云南的地掷球从此起步,从那时起他一直奋斗在地掷球领域,  相似文献   

19.
《时尚球类》2005,(4):4-5
金属地掷球挺进全国体育大会 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掷球运动项目成为2006年全国体育大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被设为正式比赛项目的为两个大项、五个小项,包括金属地掷球:连续抛击,准确抛击和双人接力的男、女项目;小金属地掷球:团体三人和双人的男、女项目。2006年全国体育大会为掷球项目设置了10枚金牌,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掷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时光飞逝,中国的掷球运动已走过20个年头。如果从1982年与欧洲塑质地联首次接触,1983年列席参加国际塑质地联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世界锦标赛算起,我国与地掷球运动的渊源已有2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