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源于问。由于受到教育体制及考试制度等方面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长期忽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探究兴趣淡漠,课堂了无生气。所以变问学生为学生问,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课堂焕发真正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王玉英 《考试周刊》2009,(28):65-65
一、语文课堂——“问题全解决了”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问题则基本上类似,如:“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就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  相似文献   

3.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  相似文献   

4.
范文来 《现代语文》2009,(3):99-100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现代教学观念认为,不会提出问题的学生,不算是学习好的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问题"就像发动机,精当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九色鹿》一课教学中,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问,学生暂时无法理解的不问,把问题问在"促进思考、逐步领悟、提升素养"的"触点"上,并通过追问、对比的策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古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说善于发现疑问,才会善于思考和学习;“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这是说善问对增长知识的重要性。然而纵观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少学生在课堂处于压抑状态,两耳竖起只一味地听从老师的讲解,思维缺乏活力,尤其是不能主动提出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勤问、善问呢?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尊重学生,使他们敢于提问1、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课堂。”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学生答的训练,忽视了学生问的指导与培养,从而导致现在的学生越学越不问,越不善问,越不敢问,越高年级的学生越不会问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等待老师向他提出问题的不良习惯,并且在回答问题时还努力去遵循老师的意图和思路。这样就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大大抑制了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生物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中,可针对教学重难点,迂回突破,旁敲侧击,变“直问”为“曲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质疑问难,变教师“提问”为学生“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变换提问角度,转换提问内容,变教师“要问”为“不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中国有个很好的词.叫“学问”,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而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已经是教育界公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也是思维的起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从"不会问"到"学会问",从"不敢问"到"敢于问",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笔者从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原因入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了几点浅见。一、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原因1.学生自身的原因。处于小学阶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的"问"要能创设那种使学生感到"惊奇"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师的"问"不能引起学生的"思",那就等于自问,或者不如不问.教师的"问",不仅可以解决教学中某一个具体知识的问题,而且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因此,善教者,必善问.  相似文献   

1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参与是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必需,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是教学一线老师需“时刻准备着”的命题.“思维着的精神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如何让这世界上最美的花朵不断地在教学园地结出丰硕的果实?“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问得巧妙,答得精彩.学生的学习状态好坏更多来自于老师激发学生质疑意识.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引擎,问题是教学精彩的亮点,质疑是达成教学目标的生成点.那么,如何活用、巧用质疑意识呢?  相似文献   

13.
古语说:“学起干思,思源十疑”,这是说善于发现疑问,才会善于思考和学习;“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这是说善问对增长知识的重要性。然而纵观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小少学生在课堂处于压抑状态,两耳竖起只一味地听从老师的讲解,思维缺乏活力,尤其是不能主动提出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勤问、善问呢?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关注较多的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而对如何培养学生有效提问则关注较少,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仅仅停留存如何使学生想问、敢问这一层面上。那么,如何让学生享受“问”的权利,使学生问出兴趣、问出深度、问出水平、问出创意,引学生渐入“问”之境?教师应当教给学生提问的策略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内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促使学生产生“愤”、“悱”,发生疑难困惑,精妙提问则是激活其创新求异思维之催化剂。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好的提问能使学生开动大脑,探求问题的本源,提问不当或满堂问则违背了  相似文献   

16.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中国有个很好的词,叫“学问”。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都非常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而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已经是教育界公认的问题。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呢?  相似文献   

17.
陈东 《今日教育》2004,(5):34-35
问题是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的载体。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只有善于发现问题、乐于思考问题,迷恋“问题”的人,才是富有创新思维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所在。如何运用“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唐惠芝 《中学文科》2009,(17):91-9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于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往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切思维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也需要培养和激发.以下是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19.
“问题”作为被思考的客体或对象 ,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中 ,具有独特的思维功能和重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 ,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 ,精心设计问题 ,使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一、发现或设定问题 ,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根本前提和重要阶段。一个问题的提出 ,或者从新的角度来设定旧的问题 ,就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想像在起作用或者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系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审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人们认知的一般规律 ,最适合的设问方法是 :是什…  相似文献   

20.
孙战垄 《成才之路》2012,(15):73-74
一、精心设问。诱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充分发挥生物学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适时地提出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在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结合实际提出:“为什么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如何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在复习减数分裂时,则提出“为什么骡子不能繁殖后代”等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激发并维持学生积极思维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